
「選物店」要能夠長期穩占市場,除了商品或價格優勢,信賴感至關重要。幫消費者過濾商品,減少消費者的時間成本與買錯商品的成本,並建立起信賴感,促成後續的回購,如何做到這一步,業者各有心法。
2014年成立的「極限專賣EXSHOP」,主要銷售摩托車3C產品,商品超過2,000項,與機車相關的配備應有盡有。
▲極限專賣在台灣摩托車周邊、戶外運動3C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極限專賣提供
選品策略》四階段逐步壯大
「極限專賣」創辦人高翊升(Eason)謙稱,自己運氣好,抓到時機,也敢承擔,才能第一年便創造800萬的營收,之後逐年翻倍,可謂成長快速。他坦言,選品會一直變化,尤其這幾年變化很快。
階段一:找有價差的產品
以電池類商品為例,早期不易進口,高翊升因著過去的工作經歷,知道合法輸入的管道,且3C商品有維修保固、退換貨的問題,消費者傾向於找一個安心的地方,至少不怕被騙。於是他開始找自己有興趣,且跟台灣有價差的東西,就這樣搭上機會,賺到了「風口財」。
階段二:同心圓外擴
極限專賣以運動攝影機起家,然而,隨著其他購物平台興起,市場上競爭者眾多,高翊升開始以「同心圓」的概念外擴選品。除了現有的運動攝影機,他思考騎車的人會有導航、行車紀錄器的需求,開始外擴發展手機架商品,成為極限專賣的第二個曲線。
目前極限專賣網站上銷售的品類繁多,除了運動相機、藍芽耳機、手機架、行車紀錄器等主力商品,也發展出非3C類商品的安全帽、雨衣、手套、背包,甚至擴及露營旅行類別。
階段三:保毛利
由於公司發展快速,營業額年年翻倍,各項成本逐漸增加,高翊升開始朝「保毛利」的方向選品。
至於毛利怎麼抓,高翊升坦言,初期不可能考慮太多,「能夠賣出去的價格,就是好價格」;但隨著公司發展,要合規、合法、繳稅,加上人工,至少要抓到30%到40%的毛利率。但他也指出,3C產品的毛利相對低,因此多半不會去跟市場最低的價格,而是在最低價的附近去跑就好。
「我們的價值是在提供專業的建議跟服務,讓你不要亂花錢。買錯東西下次再買另外一個,其實是最花錢的事。」高翊升強調,「專業跟服務是有價的」,而消費大眾這幾年也明白這個道理,
階段四:爭取代理權
隨著平台費的提升,加上原廠原物料上漲,致使產品利潤空間越來越薄,也擠壓到銷售端的獲利空間。極限專賣決定直接做代理商,「你可以控制整個的利潤結構,利潤空間會是多的。」
高翊升表示,台灣代理商對價格的管控相對好,能夠有固定的利潤,不會像大陸商品殺到血流成河。極限專賣目前已經發展成很大的銷售通路,例如2023年成為中國藍芽耳機品牌「維邁通Vimoto」的台灣總代理。
▲總代理有更高的利潤空間,極限專賣推出在嘖嘖募資安裝在機車上的Car Play螢幕「突破者車機」集資專案時,曾創下單月破千萬的成績。極限專賣提供
此外,男性的消費有「目標很明確」的特性,「專注單一重要產品」也是選品的方向,「我們得依據男生的特性挑單品、好的東西,挑有高毛利而且又有前瞻性的東西。」2023年極限專賣在嘖嘖募資平台上推出安裝在機車上的Car Play螢幕「突破者車機」集資專案,就創下單月破千萬的成績。
▲極限專賣從機車騎士的需求出發,採同心圓概念逐步向外擴展商品線。極限專賣提供
行銷策略》拍大量開箱影片增加信任感
在數位時代,極限專賣的行銷管道主要集中在網路。
策略一:搭上臉書流量紅利期
成為平台後,主要將網路流量導到官網。高翊升坦言,自己搭上臉書廣告便宜且流量大的趨勢,立於風口上,消費者被大量的臉書廣告觸及。當時的情況是,「第一天丟200塊廣告,就有20張單進來,一張單只要花十塊錢,超級便宜。」但他也坦言現在不可能,「現在大概是20倍的差異,競爭多、廣告也貴。」
策略二:深耕YouTube頻道
更深層的影響則來自YouTube頻道。高翊升表示,極限專賣有70%的顧客是看YouTube頻道影片而來。儘管多半這些人是經過行銷漏斗,最終在看到影片後做出購物的決定,但高翊升認為,影片無疑也是「溝通時間最長,給觀眾價值是最高的」。
他分析,消費者可能是三個禮拜前點過Google廣告或點過Meta廣告,然後又看過聯播網,再看了YouTube的影片,最終促使他購物。因為真正要解決問題時,透過看影片方可便利解決專業疑點。
策略三:開箱減輕客服負擔
高翊升表示,極限專賣的產品相對複雜,「每天都有十個人問藍芽耳機怎麼裝。」所以最早期拍片只是想減輕客服的負擔,「用語言、照片很困難,我示範一次給你看,這是最早的初衷。」高翊升笑著說道,七年前拍的一支講解藍芽耳機如何安裝的影片,迄今都還有人觀看,因為安裝的確是入門的一個問題。
早期沒有人在做摩托車類周邊3C的開箱,「這是一個策略,沒有人做過,我們喜歡做的事就是,市場剛開始,沒有人做。」極限專賣也是早期整合電商與自媒體的先驅者,將YouYuber和電商整合在一起。
雖然影片拍攝方向也多方嘗試,後來也貼近時事拍攝一些具有流量的影片,但最終還是回歸到服務客戶的初衷,「我們做YouTube頻道的初衷,是希望讓大家錢花在正確的地方,所以還是把開箱這件事情做深、做好,以呈現專業的內容為主。」
▲高翊升表示,現在的人越來越能接受服務是有價的。極限專賣提供
策略四:強化信任感加高護城河
截至目前,極限專賣頻道上累積了大量的開箱影片以及各類商品的使用教學,無形中加高了護城河,增加與競爭者的壁壘;透過大量的影片,極限專賣也累積了消費者的信任感以及話語權。
因為這些影片的奠基,讓供貨廠商看到實力,極限專賣得以開發出商品的代理業務。「我覺得拍自媒體一個好處是,會讓人家大概了解你是怎麼做事情的。談代理的時候,就看公司實力,看你業界的話語權,看你經營的狀況。」高翊升舉例,「Vimoto當時想往海外擴展,看到我們的影片找到我們,於是開展合作。」
而在YouTube Shopping推出後,聊天室能夠聚焦於和客戶的互動,行銷更加便利。高翊升表示,直播時的轉換率大約提高20%。
▲極限專賣成立官網後,搭上臉書流量紅利,很快便超過露天的銷售。極限專賣提供
通路策略》架設官網導流 設「出清專區」特價促銷
極限專賣從露天拍賣起家,隨著營運拓展,高翊升想要脫離平台、取得更多數據,作為管理或商品開發的依據。2017年Shopline剛進入台灣時,高翊升決定與之合作搭建網站,透過後台數據分析銷售情形以及顧客需求,作為開發商品的參考。高翊升認為,當時極限專賣的客群大概有八、九成透過7-11取貨付款,Shopline是那時第一家能夠提供合理價格,並支援7-11取貨付款的開店平台,因此當時的決定是一個「對的時間點」。
▲極限專賣官網後台的數據,提供開發商品以及會員服務的依據。極限專賣提供
官網架設約半年後,營收便超過露天拍賣。高翊升逐步將流量都導向官網,透過後台數據分析開發商品以及會員經營。官網上的數據可以看到線上、線下的成交總額、總消費顧客數、成交訂單總量、平均訂單金額等,有助於線上、線下購物分析;此外,高翊升認為更重要的是能了解使用者搜尋的關鍵字,例如「雨衣」便是在發現有大量搜尋後引進的商品。
▲「出清專區」往往有較多的流量,高翊升認為流量依舊是影響銷售的關鍵。極限專賣提供
架了官網,極限專賣正式成為一個「電商通路」,開始下廣告導流量。高翊升表示,早期臉書廣告很便宜,極限專賣進入數據化分析後,了解如何去投廣告,如何去拍影片,漸漸營造大公司形象。目前官網營收約占總收入五成,門市三成、蝦皮二成。
此外,數據分析也讓高翊升決定在官網做一個「出清專區」,高翊升說明:「我們發現很多人進首頁時,都會去特價區,有點像是去逛街撿便宜的感覺。」因此,極限專賣把想要促銷的產品,放在「出清專區」做短期促銷,既不會影響正常價格,又可以把人流留住。
▲極限專賣自2014年發展至今已超過10年,高翊升在選品和經營上不斷精進。 葉俊宏攝影
極限專賣自2014年發展至今已超過10年,高翊升在選品和經營上不斷精進,在台灣摩托車周邊、戶外運動3C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如今年營收破億,堪稱「十年磨一劍」,成就與實力堪稱業界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