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情報局長:別對中共太天真

▲德國聯邦情報局局長卡爾警告:別對中共太天真。Getty Images
第239期
楊天資

歐洲今(2022)年遭受俄烏戰爭帶來的經濟、政治動盪,但同時也因此在「中共崛起將引爆全球災難」的這個觀點上,引發全歐共鳴,英國、德國情報單位主管近日都公開宣示對中共的不信任。

德示警:別對中共太天真

綜合德媒和法新社等報導,德國對外情報單位「聯邦情報局」(BND)局長卡爾(Bruno Kahl)10月18日在德國情報單位領導高層出席的年度國會聽證會中表示,德國在處理和中國(中共)當局的往來方面,當然還有改進空間。尤其中國(中共)目標在2049年前,躋身為世界的科技領頭羊,德國必須警惕中國(中共)此一「知識遷移」(migration of knowledge)。

他說:「我相信大家的意識已經有很大的改變。但科技業(對中國)當然還是有很多的信任與天真想法,這很不妥。」卡爾表示,德國應該先設想,中國(中共)會利用包括第5代行動通訊技術(5G)基礎設施等科技或其經濟實力,實現它對德國的若干打算。

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BfV)局長哈爾登旺(Thomas Haldenwang)也告誡中國企業涉及關鍵基礎建設的危險性。他說:「我們一定不得讓中國可以干預德國政治活動這種事發生。」

這位德國對內情報單位首長在這場年度國會聽證會中,則將中國(中共)與俄羅斯,分別比喻為「暴風雨」(storm)及「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並強調今後幾年,德國即將必須為此一「氣候變遷」現象做好準備。他認為,中企入股德國關鍵基礎設施,可能會為北京當局敞開其顛覆和影響德國民意及輿論的大門。

德國科技業「敵我不明」

中國是德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尤其是在德國的經濟支柱汽車產業上。福斯汽車(Volkswagen)的中國福斯汽車集團表示,將投資24億歐元與中國科技公司「地平線機器人」(Horizon Robotics)成立合資企業,聚焦於發展自動駕駛。中國航運巨頭「中國遠洋運輸公司」(COSCO)10月26日在德國政府核可下取得了漢堡港貨櫃港設施25%股權。親中的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聲稱他已經有所保留,中國遠洋原本計畫買下35%的股權。

聯邦情報局局長卡爾直言,中企插旗德國重要基礎設施的舉動「非常嚴重」也「至為關鍵」,有關單位在同意(中企入股)前,務必非常小心謹慎地加以審查,「舉例來說,港口當然就是你在做出承諾前必須非常仔細審查的那種重要基礎設施。」他警告,德國一定要未雨綢繆,針對這類經濟槓桿操作上或將被用來貫徹中國理念的把柄,可能有朝一日就會遭用來遂行中國的如意算盤,等哪天德中雙方出現政治分歧,中方手上的這些工具就會派上用場。

10月17日,歐盟外交部長會議也正討論是否重新定義對中關係,會中並認定中國是「更難纏」的競爭對手。德國外交部長安娜琳娜‧貝伯克(Annalena Baerbock)強調,德國與中國來往時,必須避免重蹈其近年在對俄羅斯關係中犯下的錯誤。

英:中共成世界首要安全問題

無獨有偶,英國政府通信總部(Government Communications Headquarters,簡稱GCHQ)主任傑瑞米‧弗萊明(Jeremy Fleming)10月11日也指控中國(中共)試圖「改寫國際安全規則」,稱北京正利用其經濟和科技影響力在國內進行打壓並在國外施展控制力,「已成世界首要安全問題」。

弗萊明在英國智庫「皇家國防安全聯合軍種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 for Defence and Security Studies,簡稱RUSI)的年度「安全講座」發表罕見公開演講,他宣稱北京共產黨當局希望「透過塑造世界科技生態系統來獲得戰略優勢」。

弗萊明表示,雖然俄羅斯的入侵的確構成一種緊迫威脅,但中共越來越多地使用技術來控制異議,中國攻擊衛星系統、控制數位貨幣和跟蹤個人的能力也越來越強,這對西方構成了更深層次的挑戰。他指出,中國再次成為強權,而科技創新是中國國力增長的關鍵。中國深知科技的妙用,並刻意、有耐心地透過形塑世界的科技生態體系,試圖取得戰略優勢。

去(2021)年,英國軍情六處海外情報機構負責人李察‧摩爾(Richard Moore)也稱,中國(中共)是英國及其盟國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談:金融海嘯下的台灣經濟
總統府右側,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大樓在冬日的暖洋照射下,光彩熠熠。如同它的辦公大樓位置緊緊座落在總統府一側般,…
來興仁迺夜市 好吃、好玩、好逛大點名!
據觀光局統計,2013年來台旅客最主要的遊覽景點,前五名依序為夜市、台北101、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以及日月潭。其中,旅客來台後,77%…
卑南大圳水利公園風情萬千
位於台東卑南大圳取水口上方河階地的水利公園,是一座美景與生態兼具的親水公園。園內有水車、木造涼亭、大草皮,夏日涼風習習、溪水淙淙,別具風情…
一樣的黑心商人,兩樣的政府
塑化劑引發的台灣食品風暴,可以稱為一種「國難」。這場塑化劑風暴被拿來和2008年中國的毒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相提並論,…
香港回憶錄之「任職港大」
(續前期)1980年代初期,香港大學經濟金融系主任張五常在《信報》的「論衡」專欄,以他的經濟學理論縱談中國、香港與世界的經濟問題,…
NASA發現新地球 近似度達98%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在美國東部時間7月23日正式宣布,搜索外太空適宜人居星球任務的「克卜勒」(Kepler)太空望遠鏡,…
奇人異事
不幸中的大幸 尼泊爾地震奇蹟生還者:最小4個月,最大105歲 2015年4月25日11時56分發生規模7.8級的「尼泊爾大地震」,…
陸客來台旅遊,出了甚麼問題?
在台灣一個旅遊購物站外,一群群中國觀光客從遊覽車上魚貫而下。導遊領著隊一一參觀各種台灣名產與伴手禮,大力說明產品特色。「各位大陸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