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交困 中國晶片產業大地震

▲近年來歐美國家紛紛抵制中共盜竊高科技,「缺芯」的致命軟肋必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影響著中國科技與企業的發展。Adobe Stock
第237期
丁曉雨

晶片,中國稱芯片,是中共跨不過去的一道坎。近年來歐美國家紛紛抵制中共盜竊高科技,尤其對高階晶片技術採用了封鎖政策。為解決「缺芯」問題,中共採取內、外雙管齊下同時突破的方式。

對外,中共試圖借收購國外相關企業獲取高階晶片技術,但屢屢碰壁;對內,則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科技自立」的要求下,掀起「造芯」熱潮,號召國內打攻堅戰,卻在耗費了數兆元巨資後,留下了一堆「爛尾」。「芯片反腐」更導致了晶片行業大地震,多名高官落馬。「缺芯」的致命軟肋必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影響著中國科技與企業的發展。

英美法案加快圍堵

2021年7月中資公司安世半導體(Nexperia)與英國最大晶片廠Newport Wafer Fab(簡稱NWF)達成協議,安世以6,700萬英鎊收購NWF。

除了直接收購國外晶片大廠,中共在國內也以鉅額補貼鼓勵企業「造芯」。截至2020年10月初,中國與晶片相關的企業超過5萬家,僅在2020年前半年新成立的晶片公司就達1.27萬家,行業總投資累計達人民幣10兆元。一時之間,建築工程、醫藥、服裝、水泥等企業紛紛「轉行」造芯片。

中共對芯片(晶片)的重視程度不可謂不高,但結果卻大失所望。由於安世收購案涉及的NWF與英國政府簽訂了十幾項研究契約,其中幾項與國防項目相關,甚至涉及戰鬥機雷達系統晶片等,引發英國政府的關注,決定以國家安全為由對其進行全面審查。

不僅如此,日前獲美參眾兩院通過的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讓中共借道竊取晶片技術的路越來越行不通。

中國半導體研究機構「芯謀研究」撰文說,美國在重塑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領先地位,過程中勢必引起歐洲、日本、韓國等地加大對各自本土半導體產業的投資,從而造成產業鏈遷移,削弱中共獲取國際資源的能力。國際大廠過去在中國生產帶來的「技術溢出和人才培養」等好處也會隨之減少。

有分析指出,《晶片與科學法案》中,直接指明接受美國政府資金補助的晶片製造商,不能擴大在中國的投資,此舉直接杜絕了中共透過各種手段盜竊美國核心技術的路徑。

為了阻止美國重塑晶片產業鏈,中共駐華盛頓大使館致函敦促美國會議員放棄晶片法案,警告美國企業將面臨失去在中國市場占有率或收入的風險。

在獲悉美方將主導成立包含日本、韓國、台灣在內的「晶片四方聯盟」之後,中共公開發布對韓國的施壓言論。

造芯熱潮爛尾腐敗

2014年,中共宣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俗稱「國家芯片大基金」)正式設立,首期募集資金超人民幣1,300億元。中國市場開始了「芯片大躍進運動」。最終,鉅額資金催生了大量腐敗,芯片企業集體「爛尾」。

中國財經媒體分析,截至2022年4月底,全國至少有八成芯片項目出現問題。「武漢弘芯」這個號稱投資千億人民幣的芯片項目,連廠房都沒建完,近期業界實權人物更是密集落馬,引發外界熱議。

中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7月30日宣布,「國家芯片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正在接受調查。7月28日,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落馬。肖是中共企圖打造世界一流芯片產業計畫的帶頭人。7月16日,紫光集團前董事長趙偉國、紫光集團前聯席總裁刁石京,以及北京紫光科技服務集團董事長李祿媛,這三名芯片業巨頭在同一天被帶走調查。稍早,「國家芯片大基金」總裁路軍等數名高管相繼被查。

中國晶片行業的腐敗由來已久。中國財經自媒體「財經十一人」7月31日刊文〈芯片業腐敗簡史〉,疑暗批前中共黨魁江澤民是產業腐敗的始作俑者。公開資料顯示,1999年江澤民就將「芯片自主開發」事宜交給兒子江綿恆主導。

中芯7奈米疑點多

除了芯片行業反腐,近日中國芯片界還有一件引發關注的事,即「中芯國際」出了7奈米芯片。

著名時事評論員橫河解讀,中方如果真能製造出7奈米晶片,絕對不會不聲不響。而中芯這個晶片居然是中共禁止的挖礦機的晶片,如果真的開發出了7奈米的晶片技術,首先就得滿足軍工、航空、太空的要求,而不是挖礦機。

另外,這個晶片被國外機構獨立證實,技術上特別像台積電的7奈米晶片。那可能真的就是台積電生產的,然後把上面的字抹掉,列印自己的字。中共這個事不是沒做過,做了很多次了。因為晶片是不能抄襲的,它跟其他東西不一樣,沒有光刻機,逆向工程是做不出來的。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百歲不是夢 老人長壽的5大祕訣
百歲不是夢!要老得健康才好,纏綿病榻的老年生活,不但自己受苦,也造成照顧者的負擔。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中要學會照顧自己,…
蘇州電視台主管「翻牆」被撤職
中國當局箝制言論,目標從異議人士擴及到關心時政的普通民眾。近日,蘇州市廣播電視總台一名主管,因使用推特(Twitter)…
以舉辦台灣東尼獎為志 科技大老雷輝的音樂劇夢
音樂劇有歌有舞,輕鬆活潑,是吸引民眾走入劇場的最佳表演藝術形式。「綠光劇團」2018年推出台灣原創音樂劇《再會吧 北投》,…
一百個天使的真心大告白
北一女三十重聚:美國篇 打開YouTube北一女重聚「非廣告」,出現幾位熟女「小綠綠」。有人用鍋鏟表演儀隊槍法、…
自然吃、慢慢吃,身體就不老
這幾年常見到雜誌或者電視節目在探索或介紹養生的美食。大概是過去大魚大肉吃多了,年紀有一些了,發現「零件」開始有些故障,因此開始反省生活型態…
為公還是為私? 我們與惡的距離
公視3月底推出的社會寫實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造成很大迴響,我十分喜歡每集開始的鋪陳,片頭利用「品味新聞台」臉書(FB)專頁的特效鏡頭,…
四川地震帶來的挑戰
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震驚了全世界,也引來澳洲媒體的持久關注。最大量的報導當然集中在災情和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傷害、特別是精神傷害上。…
培育生技人才 「偉喬生醫」勇闖試劑原料市場
2013年創業初期進駐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南科育成中心的偉喬生醫,切入較少人進入的試劑原料市場,目前已經是台灣最大的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