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哲幸運歸來的關鍵:把事情鬧大

自由時報
哨子先生

2017年被中國政府非法拘捕關押的台灣人權工作者李明哲,在結束超過1852天的拘禁後,於4月15日返抵台灣。他跟妻子李凈瑜昨日舉行記者會,自述救援過程。雖然細節沒有透露太多,但可以發現救援團體、李凈瑜,在營救過程中都有掌握到幾個關鍵重點,才能讓李明哲幸運返家。

1. 高調、把事情鬧大:

事情發生後,李凈瑜不是只會躲在幕後哭哭啼啼,她堅強組織所有人脈,公開將事件說清楚,且持續五年不懈。通常台灣人習慣息事寧人,只要保證人平安甚麼都配合,但這樣反而被中共抓住把柄,在資訊不對等下,被對方予取予求。李明哲一開始因為不清楚外界情況,自覺孤立無援才「被認罪」、「被審判」、被迫配合演出一場審判大戲,就是因為感覺「被孤立」了。其實做違法事情的是對方,把一切攤在陽光下才是最有效遏止邪惡的方法。

2. 不落入中共「法律」陷阱:

中國是一個沒有法治只有人治的國家,在當地與政府走「法律途徑」,本來就沒有任何意義。而且李明哲在聲明中提到,中共當局一直想要引導他承認犯下「間諜罪」,一旦這個罪名成立,台灣政府將必須付出更多成本來面對案情。在被囚禁虐待的情況下,李明哲敏銳發現中共意圖,還做出勇敢的選擇,那句「我不能出賣我的國家!」令人感動。此外,他與妻子決定不聘請律師,也是不想掉入中共玩弄文字遊戲的手法,轉而從「人權」和「政治」角度出發,突顯「中國政府」想羅織罪名法辦「台灣人」的荒謬事實,強化中共抓捕的不正當性。

3. 將事件訴諸國際:

這跟前面說的把事情鬧大同理,只是戰場從台灣挪到國際社會。中共長期看不起台灣,就算台灣鬧再兇也不見得當一回事,但如果事情牽扯到國際,牽扯到美國,那可就是大問題了。即便中共再怎麼想當「戰狼」,也不想為了區區一個李明哲搞出國際笑話。中共最後只判李明哲五年,甚至期滿立刻釋放,最主要原因絕對是李凈瑜五年來不停奔走國際、求助各國政要,逼得中共不得不丟出燙手山芋。

李明哲的故事,讓我想起多年前也曾被中國政府秘密抓捕拘禁的受害者:鍾鼎邦。

鍾鼎邦是台灣法輪功學員,2012年他入境中國江西省探親,在離開江西準備登機時被國安人員帶走,表示要他「協助調查法輪功」。

一開始,鍾家人基於中國當局表示兩天後會放人,在台灣政府的建議下低調等待消息。幾天後發現事態不對,立刻在法輪功團體的協助下聯絡立委舉行記者會,法輪功團體也立刻組織動員,號召大眾到凱達格蘭大道靜坐聲援,並透過旗下媒體報導此事,將事件訴諸社會大眾。

此外,鍾鼎邦的女兒鍾愛親自到華盛頓與國會議員、NGO組織見面,並在當地舉行公開記者會,懇求各界救救她父親,被稱作是現代「緹縈救父」。這一連串「鬧大」的舉動,立即獲得美國政壇與國際聲援,國際NGO組織陸續自發成立救援小組參與救援行列,當時歐洲議會副主席甚至致函總統馬英九,呼籲關切此事。

這一連串「高調」行為引發的後續效應,讓中國官方嚇著了。畢竟從1999年開始,中共就是這樣搞臭搞爛法輪功團體,以為同一招還能用在台灣法輪功身上。沒想到台灣社會對此案的反應那麼大,據說當時,中共還曾透過某立委(現已不在職)向鍾鼎邦親人威逼利誘,試圖分化鍾家。所幸鍾家人團結一心,加上台灣人權團體接力聲援、民意聲浪不斷放大,在輿論壓力下,中國最後不得不釋放鍾鼎邦回台,結束54天的非法關押。

鍾鼎邦和李明哲,他們雖然受盡苦難,但比較起來仍是幸運的一方。台灣還有多少人被非法關押在中國?還有多少台商還在中國被拘禁,等待遙遙無期的司法審判?

這些台商家屬通常多選擇「私了」,因為不清楚中共司法程序,因為害怕親人遭遇不測而不敢公諸於世,只能默默承受折磨多年,過去的投資當然早已血本無歸。就連鍾鼎邦在事後受訪時也提到,他回台後很多朋友才告訴他,誰誰誰也在中國被關、被勒索過,「這機率高到我們無法想像」。

在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個李明哲?到底還有多少個鍾鼎邦?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1500名中國碩士競當「賣豬佬」
近幾年,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一大問題,在中國不時能看到萬人鑽動爭職位的景象。如今隨著失業潮的來臨,就業難,特別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萍水相逢──與CEO 的相遇
在媒體工作過好一陣子,可我就練不出來同行的精明世故與適時的滑溜本領。我將這一切「歸咎」於我的採訪路線。除了製作深度報導的新聞專題,…
台北大都會候鳥族居多 您也是嗎?
近期一部是由蔡銀娟編劇、導演的電影《候鳥來的季節》上映,用一個小小的故事,道盡大台北地區這群「候鳥」,以及他們與中南部鄉下家庭的各種辛酸。…
「一胎化」解禁 四成中國夫婦不買帳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2015年10月29日閉幕時,宣告重大政策改變,全面解禁從1980年代實施至今的「一胎化」政策,…
保養大腦防失智 簡單9招學起來
人類自出生後大腦就快速發展,20至30歲是大腦發展高峰期,之後開始走下坡,尤其50歲以後,年老體衰,大腦功能逐漸衰退,…
名人趣味雋語—政治篇
1980年代中期,被《華爾街日報》評為或許是全美最有權力的新聞工作者George F. Will講過一則小故事:…
端午節 禁「划龍舟」改「砸龍舟」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二千多年前,因為不同的政治理念得罪了楚王,最終懷抱石頭投入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投江的時候,…
康維光以璀璨玻璃打造新人生
最近網路上流傳著「來去台灣玻璃館看伍佰燒玻璃!!」「伍佰燒玻璃?」有沒有搞錯?怎麼不是演唱會呢? 位於彰化彰濱工業區的台灣玻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