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2年中國經濟 習近平險中求「穩」

▲中國若爆發經濟危機,習近平恐將面臨黨內人士嚴酷挑戰。Adobe Stock
第230期
金雨森

中共中央在2021年12月10日發布經濟工作會議聲明,要求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連提25次「穩」字。中共喊經濟要「穩」,這背後隱藏的意思,就是代表經濟工作面臨很大風險,變數大,不得不謹慎應對。

 

中共中央要求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背後隱藏的意思,就是代表經濟工作面臨很大風險。Adobe Stock

▲中共中央要求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背後隱藏的意思,就是代表經濟工作面臨很大風險。Adobe Stock

 

經濟壓力大 報告提25次「穩」

該會議聲明指出,中國當前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同時外部環境變得更加複雜和不確定,並要求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為了應對「三重壓力」,該會議指示要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也就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及「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尤其是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20大)預訂於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開,該會議聲明說,「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

但少說了一句,這也是習近平的大事,如果經濟出亂子,就是在給習近平打破10年任期之路添麻煩,所以哪個官員搗亂,很可能就被打入大牢了。但就怕地方政府及官員為了自保,灌水數據,報喜不報憂,甚至做假帳,那麼浮出台的經濟風險可能只有冰山一角。

缺晶片、缺電、缺櫃、缺工又缺糧

果不其然,會議隔天的12月1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就在中國經濟年會上指出,中國經濟面臨「缺晶片、缺電、缺櫃、缺工」四缺,前財長樓繼偉現場斥責官方統計數據沒有反映這四缺問題,反讓顯示的指標都「非常好」,忽略了經濟風險問題。

據中國媒體指出,汽車產業晶片短缺情況可能會持續到2023年,限電停電未來5年內還會反覆發生,短期內貨櫃一櫃難求問題難解,更不用提中國年輕人早就不願到工廠做一線或技術工了,種種跡象顯示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已經動搖。

更震驚外界的是,習近平接著在隔天親自講了還有一缺,這第五缺就登在中國《人民日報》12月12日的頭版,標題為:〈那麼糧食怎麼辦?〉。這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提問,《人民日報》引述習近平的話:「過去是南糧北調,現在是北糧南調。一些地方大把的良田不種糧食,要麼建養殖場,要麼是種花卉果木。」

這頭版標題一下,也證實了之前外界對中國「糧荒」的揣測,不管是因氣候不佳歉收,還是連年大量糧田改耕種經濟作物或變成建地,總之,能確定的是大量向美國進口肉品、穀物,甚至向印度買米已經不管用了,糧食危機燒到中共已經推動節約糧食的「光盤行動」,指示餐飲業者提供「小份菜」、「小份飯」,並鼓勵舉報「餐飲浪費行為」。

房地產危機延燒

除了以上「五缺」需要穩住,2022年中共還需要強力穩住的就是房市泡沫。房地產曾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2020年住宅建設投資占GDP高達8%左右。如今中國房價腰斬出售,樓市衰退已是不爭的事實,2021年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恒大集團」的破產危機恐怕將在2022年持續延燒。

前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賀鏗表示,爆發經濟不穩的導火線可能是房地產業泡沫的破裂。賀鏗向路透社表示,商品房庫存量大,空房率不低於20%,且房地產債務多,與銀行和地方政府又有牽連,要解決危機爆發難度高。

房地產債務問題可能還會繼續波及相關產業,如鋼鐵、水泥業。據路透社2021年12月19日報導,因為建築活動收縮減少,鋼鐵需求下跌,導致鋼鐵減產及相關產業活動力開始停緩。家電產品生產也受影響,家電行業每月冰箱產量從2021年5月到11月已逐步下降。

經濟不穩恐危及習近平「20大」

各界都在關注中共能否穩中求進,能否順利應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和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解決五缺問題,以及阻止房地產危機蔓延。中國銀行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及外國機構大致上都預估中國2022年經濟成長將落在5%左右,且紛紛中國經濟2022年的形勢比2021年嚴峻,對房市、消費及出口不振的預期都較悲觀。

《華爾街日報》亞洲主編納撒尼爾‧塔普林(Nathaniel Taplin)則持較稍微樂觀的態度。塔普林表示,雖然不排除2022年中國經濟爆發全面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但考量習近平為了10月將召開的20大做準備,將會努力排除一切爆發危機的可能性,所以比較可能的發展是,中國經濟2022年起頭可能比較糟,但預期之後會逐漸恢復。

總而言之,對習近平而言,2022年任期將滿10年,本應該是要下台並選出下屆中共領導人的時候,但習近平想要終身制,2022年將決定是否能順利「連任」。中國若爆發經濟危機,習近平恐將面臨黨內人士嚴酷挑戰,嚴重的話甚至會發生「政變」。

2021年中國公務人員被砍15%至25%的薪水,台灣反而加薪4%。中國的經濟已經在走向谷底,想要反彈回升,不能再靠炒房產、蓋大樓,而是該思考如何活絡生產要素,鼓勵民企發展,啟動改革開放2.0。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首部空拍紀錄片 齊柏林讓你《看見台灣》
台灣影史首部空拍紀錄片《看見台灣》,由侯孝賢監製、吳念真旁白、何國杰(《賽德克‧巴萊》配樂)配樂、齊柏林執導與拍攝,歷時五年、花費近億,…
九項看似平常卻暗藏危險的食物
食安、茶安問題此起彼落之際,讓人憂心的是,除了農藥或不當化學成分消費者難以辨識之外,一些看起來安全或者你認為乾淨的食物,往往也暗藏危險,…
美國「肥咖法案」上路 中國貪官剉咧等
中美兩國最近就落實俗稱「肥咖法案」的美國《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魄力從哪裡來?
一個人做事果斷明快,會稱讚他很有魄力;一個人性格豪邁,做事大格局,會說他很有氣魄;一個人體型魁梧,會形容他體魄強健。當一個人老不成材、…
大陸觀光客來台 最想看甚麼?
根據香港《文匯報》的報導,中國國家旅遊局提出陸客赴台四大原則,並且把這四大原則正式通知幾家大型旅行社。這四大要求是:一、誠信,…
執行有溫度的對話 「聊天機器人」創造高效互動
▲學習型臉書社群「讓狂人飛」創辦人洪璿岳早在2016年開始研究並運用聊天機器人。吳長益攝影   你對「聊天機器人」(Chatbot)…
日劇《彼得的葬列》 探討良知問題
有沒有一種東西叫作「良心」?他長得甚麼樣?甚麼顏色的?誰曾經看過他?如果你是藝術家,你如何捕捉良心?你如何呈現他?你如何以良心為主題,…
康維光以璀璨玻璃打造新人生
最近網路上流傳著「來去台灣玻璃館看伍佰燒玻璃!!」「伍佰燒玻璃?」有沒有搞錯?怎麼不是演唱會呢? 位於彰化彰濱工業區的台灣玻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