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悶經濟、大內卷 到台灣的新文藝復興

「內卷化」現在普遍被用來指僧多粥少競爭激烈的現象。例如升學考試,名額就那麼多,每個人都想上名校,最後就是大家拼命讀書解題。Adobe Stock
第218期
林茂昌
作者為台灣知名的翻譯家,翻譯過多本重量級財經著作,如葛林斯潘的回憶錄《我們的新世界》、暢銷書《黑天鵝效應》、《師父》、《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債時代》等。曾任台証期貨總經理、期貨商公會理事。自2004年即財務獨立從事價值投資。2011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我的職業是股東》,廣受好評。

大陸最近流行「內卷」(Involution)這個詞,台灣的讀者或許會感到陌生,但我們對內卷所描述的景象一定很孰悉。

何謂「大內卷」、「悶經濟」?

原來,內卷是一個罕用的社會科學詞彙,1963年美國人類學家格爾茨(Clifford Geertz)用以描述印尼永久輪迴幾乎沒有改變的農耕經濟,在這經濟模式下,人力投入土地的邊際報酬遞減,並趨近於零。再進一步探討,人一多,不免產生惡性競爭,於是「內卷化」現在普遍被用來指僧多粥少競爭激烈的現象,特別是,個人的努力增加,整體卻沒有進步。這和中國當前經濟現況相符,引起群眾的普遍共鳴。

例如升學考試,名額就那麼多,每個人都想上名校,最後就是大家拼命讀書解題,直到滾瓜爛熟仍不罷休。而且,升學競爭從大學一路延伸到中、小學甚至幼稚園托兒所。苦了孩子,苦了家長,也苦了老師。但這些努力,也就是為了擠進大學而已,和做學問其實還是有所區別的。由於競爭激烈,一分之差就能決定誰上第一志願,誰上第二志願,導致莘莘學子浪費多少青春歲月在些微分數上爭高下,所以說,教育被內卷化了。

進公家單位要高考,可想而知,也是內卷化。因為名額就那些,全中國有多少人想從事公職?競爭之激烈,超乎想像。為了高考,苦讀多年最後一事無成的例子不勝枚舉。而私人機構也是內卷化,當同事都在加班,朝九晚九,你敢正常上下班,時間一到立刻閃人?尤其是在不景氣時候,公司隨時會裁員減薪。但公司的業務就那麼多,大家卻無差別地把工時拉長,其實是沒有具體貢獻的。最終結果就是大家都耗在那裡。

似乎,現在的大陸不論什麼事都有人說是內卷化,進入一個所謂的「大內卷」時代。

其實,以上種種現象,台灣都曾發生,可以說是如出一轍。現在狀況或許好一些了,但我們都記憶猶新,就是所謂的「悶經濟」。大約十多年前,台灣經濟從亞洲四小龍執資訊工業之牛耳急轉直下,廠商爭先恐後地外移西進,衛星工廠體系全面凋零,許多工業區由盛轉衰。然後,年輕人就業困難,到處是低薪、無薪假、派遣工的報導。留在學校讀書深造也只是暫時的逃避,最後仍要面對長達十多年將近一個世代的悶經濟。清潔隊、郵局徵基層員工,只要高中學歷,卻來了許多大學生,甚至不乏碩士、博士。雞排博士更一度成為輿論焦點。更慘的是,在薪水不漲、就業困難的同時,物價和房價卻一路「驚驚漲」,導致年輕人生活更加艱難。

「新文藝復興革命」是解方

從經濟角度看,不論是中國或台灣,都不可能陷入1960年代印尼農業的永久輪迴。反而,悶經濟和大內卷正好是社會進行自我調整的一個重要環節。經由價格因素,如薪水、房租、物價等,非價格因素,如工時長、過勞、派遣、失業、職場惡性競爭、慣老闆等,讓人們感受到強烈壓力,必須反省調整。一方面原有的模式——讀書考試然後到大都市成家立業——越來越困難,甚至不可行;另一方面返鄉務農開店、接父母的小生意、出國闖天下變得越來越可行,甚至更為滋潤愜意。一個推力,一個拉力,讓人力資源進行有效的調整。

怎麼調整呢?從大都市大企業回歸鄉里要如何調適呢?

一般而言,現代大都市的高薪工作非常講究專業,從業人員比的是學經歷、證照資格和專業知識,簡單說,就是專業、專業、再專業,根本沒時間浪費在雜事上。那是一種窄而深入的知識,有效解決單一領域裡的各種問題。

但是回鄉務農,經營小事業卻完全相反,需要的是全面的知識,解決各種沒有標準答案的跨領域問題。例如:「今年種什麼作物比較好?」這個問題你要考慮氣候、土質、作物特性、病蟲害、市場行情、行銷通路、甚至其他農友動態等。這需要一種既人文又科學,既理性又感性,既細微又大而化之的素養,就是所謂的「文藝復興」式的全人學問。

 

每個離開大都市的覺醒青年,除了要對抗傳統價值觀之外,還要經歷一個自我學習上的文藝復興革命。Adobe Stock

▲每個離開大都市的覺醒青年,除了要對抗傳統價值觀之外,還要經歷一個自我學習上的文藝復興革命。Adobe Stock

 

因此,每個離開大都市的覺醒青年,除了要對抗傳統價值觀(認為在大都市奮鬥才有出息)之外,還要經歷一個自我學習上的文藝復興革命。從原本為考試而讀書、為專業而努力的明確目標,轉而抱持一顆好奇心,不斷探索。這絕對需要時間,但只要下足功夫,就可以打造一個具有個人特色的事業,哪怕是一畝田、一家餐館、或是一間文創工作室。

筆者一直很關注這方面的報導,認為台灣這些年來的確發生了一波寧靜的文藝復興革命。儘管規模不大,統計數字上也看不大出來,甚至找不出具體的領導人物,但現在你隨便走進一個偏鄉,都不再是窮鄉惡水的荒蕪景象,而是一個又一個隱於其間的達人或文青。他們默默努力了十多年,為我們這塊土地帶來難能可貴的經濟多樣性。

如今台灣大致上已經走出悶經濟的困局,大部分人把這歸功於成功的科技業,特別是半導體企業。固然,半導體業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但請不要忽略這群覺醒青年的新文藝復興革命,因為他們創造了一個豐富而有活力的經濟生態,有機地和土地結合在一起。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體制和國家目標是中國內外衝突的根本原因
美中經貿爭議以來,很多人都把它看成是美中在爭世界的領導地位,是在爭霸,或者是美國要壓制中國不讓它出頭。但現在真相已漸明朗,…
堅持自我品牌 米錄開創台灣觀光商機
「邵族追著白鹿找到了日月潭,靈鳥貓頭鷹指引邵族的獵人找到回家的路。」這是米錄公司所設計的「日月神話」意象T-shirt裡的故事。…
香港學者:中國禽流感或將大流行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管軼及朱華晨的研究團隊,聯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汕頭大學醫學院、浙江省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與美、澳科學家合作,…
台灣拚觀光 打響福爾摩沙美譽
觀光產業是無煙囪的產業,與科技產業共同被視為是21世紀的明星產業,順理成章成為各國競相開發中最重要的一環。根據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WTTC…
解析馬江對學生反服貿的答覆
國民黨在《兩岸服貿協議》爭論中不理會反對的意見而一意孤行,使學生發動抗爭,結果國民黨不只以暴力對付,其因應的說法更暴露國民黨嚴重的心態錯誤…
人生一世啊,良心最重要!
曾任教於北京大學法學系的袁紅冰教授,當時被學生譽為「北京大學精神導師」。目前旅居澳洲的袁紅冰為「中國自由文化運動」發起人、首席委員,並擔任…
雲南傣族潑水節 歡樂祈福
雲南「潑水節」是傣族人民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4月中旬傣曆正月,陽曆4月13日至4月16日之間。潑水節是送舊迎新的日子,…
全方位的保險規劃師──謝志明
現任國泰人壽高雄左楠通訊處襄理的謝志明,擁有豐富的銀行理財專業,但他卻放棄了理專的固定收入,挑戰全新的保險領域。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