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院「青銅饗宴」:從生活用品發展到「國之重器」

▲故宮南院「青銅饗宴」現場有「宗周鐘」銘文翻譯。
第214期
文、攝影⊙謝平平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青銅器」這個名詞形容得很貼切,與我們看到的實物十分相似,因為這個名詞是現代學者取的名字。在夏朝與商朝,青銅器可能是炊煮用器,如酒器、水杯等生活用品,當時的人們看到的可不是「青色的銅器」,而是閃亮亮的金銅,因此,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才會稱為「金文」,青銅器在當時稱為「吉金」或「金」器。

 

商代中期魚紋盤。

▲商代中期魚紋盤。

西周中期師湯父鼎。

▲西周中期師湯父鼎。

 

「家國象徵」的青銅器

古時候的人們生活條件雖然沒有現代舒適,但基本的吃喝形式,到了夏朝已經完善。洪水與河川氾濫的問題,在大禹多年奔波、治理之下,大水消退,不再威脅人們的生活。

從新石器到夏朝,人們已經擅於用火取暖、烤肉、燒製陶器,後來也發現放入金屬,可燒出堅硬的器具。冶金術愈加成熟後,發展出銅加錫的合金技術,硬度高、熔點低的青銅器順勢而生。

使用大量人力與技術的青銅器,當然不是一般百姓的日常用品,它出現在宮殿中、貴族的生活中,後來也應用到兵器上。

相傳大禹完成治水後,以天下九位諸侯進貢的「金(銅)」鑄成九鼎,作為天子的象徵、夏朝的開啟。東周時代,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在賢臣進諫下,奮發圖強,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後來楚莊王揮兵至周王室附近,意欲「問鼎中原」。這些故事都告訴我們,青銅器在三朝時代,都有一個重要的身分──家國象徵。

 

商代晚期亞醜方尊。

▲商代晚期亞醜方尊。

西周晚期宗周鐘。

▲西周晚期宗周鐘。

 

周朝的青銅禮器

夏、商、周三朝歷經一千八百年,到了周朝,青銅器多半是「禮器」,象徵擁有獨特地位,甚至在上面刻上銘文;就連國民政府遷台,也耗費心力帶了許多青銅器到台灣。目前收藏在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青銅器有上千件,部分刻有銘文。

 

「青銅饗宴」設置多媒體影音體驗。

▲「青銅饗宴」設置多媒體影音體驗。

 

此次,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展出「青銅饗宴:古代的禮儀與樂曲」聚焦周朝的青銅禮器,數量不多,但輔以影音多媒體讓民眾了解青銅器。其中的「宗周鐘」複製品可以觸摸,現場有銘文翻譯,較之以往的展出方式更為親民,也一併滿足民眾對青銅器的好奇心。如果讀者非常喜歡青銅器,則建議前往故宮南院參觀。

即日起至8月31日,讀者憑嘉義縣市「合法旅宿」住宿或訂房證明,即可於住宿日或隔日,依住宿人數兌換故宮南院免費入場參觀券。

 

青銅饗宴:古代的禮儀與樂曲

時間:6月25日至10月25日

平日:9:00-17:00(週一休館,7/1-8/30延長至18:00)

週六、日及國定假日:9:00-18:00

地點:故宮南部院區1樓S101室。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獨居有感
長假回鄉。茶餘飯後,我隨口講出的購屋想法成了閒聊的主題。 「房子不要買在海邊,」媽媽搖搖頭,「冬天那麼冷。現在年輕不覺得怎樣,…
中國大學生 搶當掏糞工
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年年說年年難。近日一條「大學生掏糞工上崗」的新聞,又將這個話題推向了風口浪尖。 3月3日,…
用行動關注台灣農業 - 「炸彈客」炸開「台北綠色市集」
楊儒門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有印象。他就是六年多前轟動一時、在台北放置17次爆裂物來表達農業問題而入獄的「白米炸彈客」。…
鳥窩窩私房菜 創意與現代的美味感動
「鳥窩窩」,這是一個讓人感到好奇的名字。它是由劉美伶董事長創立,因為她在海內外辛苦耕耘,深知遊子之苦,希望讓這些鳥兒都能有個家,…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陰陽臉
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宣布「中國實際上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GDP總量超過日本。這一官方當作是貼金的「經濟成就」,…
香港回憶錄之「末代港督」
(續前期)參與香港前途問題談判的港督是尤德(Sir Edward Youde),他是英國資深外交官員,熟知中國事務,曾任英國駐華大使。…
木工蓋新房
畫面中以手作方式整理木材的人是誰?沒錯,正是阿丹本人。 在今年5月5日出版的第200期《看》雜誌中,曾介紹阿丹以大型機具切割原木材,…
黑幼龍:找到「三個圓圈重疊」的工作
說起「改變」,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大半生的經歷,可說是最好的註解。黑幼龍從一個連高中都考不上、只好去從軍的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