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毒物興奮效應談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新機會

台灣經過一次防疫行動,民眾的警覺心和防疫知識、政府的動員能力和反應速度、醫療體系的專業運作和防疫管理,都得到寶貴的經驗和實質的進步。Getty Images
第209期
林茂昌
作者為台灣知名的翻譯家,翻譯過多本重量級財經著作,如葛林斯潘的回憶錄《我們的新世界》、暢銷書《黑天鵝效應》、《師父》、《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債時代》等。曾任台証期貨總經理、期貨商公會理事。自2004年即財務獨立從事價值投資。2011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我的職業是股東》,廣受好評。

這波疫情來勢洶洶,武漢地區的醫療體系瞬間瓦解。緊接著,中國各大城市紛紛採取不同程度的封鎖,世界各國為了防疫,更是下達旅遊禁令,阻止中國出來的旅客甚至於信件包裹。這些防疫措施,嚴重影響了人流和物流,加上疫情還在緊張階段,為了怕群聚感染,工廠開工問題重重。最後的結果就是全球供應鏈受到重創,經濟衰退。

短期間,各國一定會採取寬鬆政策和補助方案,協助企業度過難關,讓市場早日恢復正常。長期來看,全球供應鏈勢必進行調整,至少要分散風險。在新的全球布局中,台灣有沒有機會呢?我嘗試用「毒物興奮效應」(hormesis)和「反脆弱」(antifragile)的概念來分析,與各位分享。

「毒物興奮效應」不只存在生物界

所謂的毒物興奮效應,就是有害物質在低劑量時,對生物反而是有益的。德國藥學家舒茲(Hugo Schulz)首先於1888年發表這個現象。他在觀察酵母菌的生長試驗中,發現低劑量的毒物反而會促進生長。起初他以為實驗有誤,經反覆重做,屢試不爽。後來科學家發現,此一現象似乎普遍存在於生物界,便創了hormesis這個新名詞,原意是興奮的意思,中文一般譯為「毒物興奮效應」。

生物之所以會有這個效應,來自於適應力。微量的毒性或壓力,或許會造成生物一時的不舒服,卻不至於死亡或嚴重傷害。而當壓力或毒性除去之後,生物就會復原,並且變得更為強壯。如果反覆多次施予短暫而少量的毒物或壓力,生物就會愈來愈強。一般的運動訓練,例如舉重,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尼采說:「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壯。」就是這個道理。

科學家更發現,生物需要毒物興奮效應以維持旺盛生命力。從未接觸過一丁點壓力或毒物的生命,就好像溫室裡的花朵,脆弱而短暫。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認為這個現象不只存在於生物界,人類的組織、企業、經濟乃至於國家、社會都有這個效應,並稱之為「反脆弱」。換言之,國家社會也需要適量的毒物或壓力,才會越來越強,反之則日益衰弱。

亞洲鄰國首當其衝

回到武漢肺炎的議題上。當疫情在武漢大爆發,遠遠超過當地的醫療能量時,這就不是低劑量的壓力了,而是重重一擊,剎那間摧毀整個醫療體系。而當武漢宣布封城,許多人連夜外逃,就把相對少量的染病者注入到世界各國。緊接著各國紛紛祭出禁航令,把後面還想出來的人阻絕。

這構成一起完美的毒物興奮效應實驗:少量的染病人口注入到鄰近各國,在當地引起一時的騷動不安,但不至於立即讓這些國家的醫療體系全面崩潰。這些國家即刻啟動防疫機制,解決大大小小的問題。雖然弄得全國上下人仰馬翻,卻沒有崩解。根據毒物興奮效應來看,將來疫情一旦解除,社會恢復正常,這些國家的防疫能力也就更上一層樓了。因為經過一次防疫行動,民眾的警覺心和防疫知識、政府的動員能力和反應速度、醫療體系的專業運作和防疫管理,都得到寶貴的經驗和實質的進步。

根據英國一份大數據研究分析,武漢封城前夕,約有6萬人前往中國以外的382個城市。這6萬人當中,估計至少有834名感染病毒。而他們所前往的都市或國家,主要集中在亞洲,排名依序是泰國、香港、台灣、南韓、日本、新加坡等,恰恰正是東亞地區體質最好、防疫能力最強或是最有防疫經驗的幾個國家。我認為,這些國家或地區也很可能是全球供應鏈重新布局的首選。

不熟悉泰國的朋友可能懷疑泰國的防疫能力,其實泰國的醫療品質相當好,有類似全民健保的制度,經全球衛生安全指標(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評定為73.2分,排名全球第六,優於南韓和日本(台灣未列入評比)。全球衛生安全指標是約翰霍普金斯衛生安全中心(John Hopkins Center for Health Security)和幾個國際機構所合作的專案,值得參考。

防疫成功將產生「社會抗體」

在這六個國家或地區,跑進幾位武漢肺炎感染者,就好比在六個身體精壯的人身上注射微量的病毒疫苗,短期間發生會發生一些亂象:範圍有限的群聚感染、郵輪感染、口罩供應不足、超市瘋狂搶購等,但政府也會採取種種措施加以解決。總之,經過努力之後,如果不幸失敗,就會淪為疫區,慘不忍睹;如果成功,就會產生「社會抗體」,成為東亞的安定力量。至於最後是哪幾個國家成功,哪幾個失敗,現在尚難論斷,但這幾個國家的公衛體質都很不錯,而且無不全力以赴。截至落筆此時,以確診人數來看,前段班是台灣和泰國,中段班為香港、南韓和新加坡。

抗疫成功的國家,按照毒物興奮效應來看,其抗疫的能力和社會韌性便更進一步強化,而成為全球供應鏈重新布局的優先考慮對象。當然,供應鏈的配置極為複雜,還要考慮許多因素,包括成本、稅制、效益、人力素質、運輸交通、上下游產業關聯、乃至於政治安定與否等。但是在其他因素不變,而公衛體系成為重要考量之下,我認為台灣和泰國極有潛力脫穎而出。

雖然現在的台灣經濟受到疫情打擊而暫時衰退,往樂觀方向想,只要抗疫成功,我們將成為全球爭相布局的對象。這當然要感謝辛苦的防疫人員。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首部空拍紀錄片 齊柏林讓你《看見台灣》
台灣影史首部空拍紀錄片《看見台灣》,由侯孝賢監製、吳念真旁白、何國杰(《賽德克‧巴萊》配樂)配樂、齊柏林執導與拍攝,歷時五年、花費近億,…
九項看似平常卻暗藏危險的食物
食安、茶安問題此起彼落之際,讓人憂心的是,除了農藥或不當化學成分消費者難以辨識之外,一些看起來安全或者你認為乾淨的食物,往往也暗藏危險,…
美國「肥咖法案」上路 中國貪官剉咧等
中美兩國最近就落實俗稱「肥咖法案」的美國《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魄力從哪裡來?
一個人做事果斷明快,會稱讚他很有魄力;一個人性格豪邁,做事大格局,會說他很有氣魄;一個人體型魁梧,會形容他體魄強健。當一個人老不成材、…
大陸觀光客來台 最想看甚麼?
根據香港《文匯報》的報導,中國國家旅遊局提出陸客赴台四大原則,並且把這四大原則正式通知幾家大型旅行社。這四大要求是:一、誠信,…
執行有溫度的對話 「聊天機器人」創造高效互動
▲學習型臉書社群「讓狂人飛」創辦人洪璿岳早在2016年開始研究並運用聊天機器人。吳長益攝影   你對「聊天機器人」(Chatbot)…
日劇《彼得的葬列》 探討良知問題
有沒有一種東西叫作「良心」?他長得甚麼樣?甚麼顏色的?誰曾經看過他?如果你是藝術家,你如何捕捉良心?你如何呈現他?你如何以良心為主題,…
康維光以璀璨玻璃打造新人生
最近網路上流傳著「來去台灣玻璃館看伍佰燒玻璃!!」「伍佰燒玻璃?」有沒有搞錯?怎麼不是演唱會呢? 位於彰化彰濱工業區的台灣玻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