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為何引用蔣經國的座右銘?

習近平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任國家主席以來,一直都有人希望他學蔣經國。Getty Images
第206期
鄭中原(紐約《看中國》週報專欄作家

現任中共黨魁習近平,近期頻發毛澤東風格的言論,其藉此「保黨」的走向基本明晰。但在中共十九大前的幾年任期,習近平一度被外界寄以帶領中國走向民主憲政之路的希望,其中還曾有人將之與蔣經國相期許。而習近平早年一些表現,也確實令人容易產生這樣的幻覺。

 

「計利當計天下利」

筆者近日偶然翻到習近平2013年10月3日在印尼國會的演講稿,該講稿主要圍繞中國與東盟發展,以及中印兩國關係等。習近平如常引經據典,如印尼民歌〈美麗的梭羅河〉。但令人意外的是,習近平亦引述了中華民國前總統蔣經國的座右銘「計利當計天下利」。

習近平在演講中提出中國與東盟,「要堅持合作雙贏。『計利當計天下利』,中國願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擴大對東盟國家開放,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東盟國家。」

「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是中華民國開國元勛、著名書法家于右任1961年給蔣經國題的條幅,此14字成為蔣經國的座右銘。

對於習近平此番演講,曾有網友調侃:「念的?讀的?脫稿的?是不是祕書寫的?」當時有「三代國師」之稱的王滬寧深獲習重用,連習的「中國夢」也是王滬寧設計,在國際上公開引用蔣經國的座右銘,利於中共統戰和推行「一帶一路」。當然這極可能也是王滬寧的出計。

但一如網友表示,中國人工成本低,奴工監獄黑暗,習只不過想忽悠東盟國家讓中國廉價產品長驅直入,而東盟則只想收銀子。中共這三十多年來,經濟利益打頭陣,對外均是以利誘之。所謂「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山木》),大抵如是。  

和蔣經國相反的路

事實上,從習近平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任國家主席以來,一直都有人希望他學蔣經國。特別是在2017年10月的中共十九大前,各種猜想和內幕消息驟然增多。其中太子黨羅宇(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羅瑞卿的第二個兒子)在2016年初就曾公開呼籲習往前走,「要真心學台灣,要學蔣經國。」

到中共十九大後,羅宇已經不發聲了。2018年4月,在海外《民主中國》網站,有署名「南風」的作者發文〈習近平有成為蔣經國的可能嗎?〉說:「我們可以從一個明顯的事實看出,只要現在仍然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黨和國家理論指導的,民主根本就無望。因為馬克思、列寧、毛澤東就是民主的死敵!今日的習當局在民主政治方面,不但沒有進步,反而比前任更倒退,習成不了蔣經國。」

這種觀點現在基本上是外界的共識,但直到最近還有人呼籲習學蔣經國。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年8月19日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談及香港反送中形勢,他建議習近平參考蔣經國的方式處理香港問題,大意是說,當年蔣經國晚年時,台灣人民要民主,蔣就增額民意代表選舉,接著又放鬆一些管治。最後讓台灣成就了成熟的民主社會。

筆者認為,習近平確實還是很難與蔣經國比較的,雖然兩人的經歷、地位、政治承擔和機遇等相同,但現在各方面的現實情形卻都不同。蔣經國使一個專制社會向現代民主憲政社會轉變,而習現在的走向,看起來只不過用經濟措施繼續維持一黨專制體制。而且,在中美大打貿易戰期間,毛式打法又來了,「國進民退」也來了,還有是否恢復計畫經濟,正引發業界恐慌。

毛的「鬥爭」手段,歷史已經證實只會給中國帶來災難。如果習近平在這條路走下去,相對於蔣經國的座右銘的後半段「求名應求萬世名」,會是截然相反的結局。  

「危險無處不在」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8月很多地區的工業企業利潤出現兩位數下降:北京下降14.4%、河北下降11.2%,山東下降13%。中國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上海則下降19.6%。江蘇、廣東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外界認為,這是經濟大衰退前兆。經濟問題一旦嚴重起來,不光黨內心存不滿的一派會以此攻擊習近平,而且經濟問題一旦導致民間騷動,後果難以想像。

當下香港民主抗爭、中美貿易戰、豬瘟疫情以及不景氣的經濟都是嚴重的危機,更為嚴重的是中國國內各種民怨積累多年,像火山一樣,只不過被強制高壓拖延而已。最近習近平自己也在黨內講話中承認「危險無處不在」。不少觀察家都認為,中共統治崩盤可能性在增大。而縱觀古今中外,對於失敗的政權,首腦可能要面對坐牢甚至更不堪的懲罰。

如果習還有一絲清醒,猛回頭,站在人民的權益立場考慮,拋棄共產黨理論,政權尚能平穩過渡,自家也可以體面收場。不過這種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小。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體制和國家目標是中國內外衝突的根本原因
美中經貿爭議以來,很多人都把它看成是美中在爭世界的領導地位,是在爭霸,或者是美國要壓制中國不讓它出頭。但現在真相已漸明朗,…
堅持自我品牌 米錄開創台灣觀光商機
「邵族追著白鹿找到了日月潭,靈鳥貓頭鷹指引邵族的獵人找到回家的路。」這是米錄公司所設計的「日月神話」意象T-shirt裡的故事。…
香港學者:中國禽流感或將大流行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管軼及朱華晨的研究團隊,聯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汕頭大學醫學院、浙江省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與美、澳科學家合作,…
台灣拚觀光 打響福爾摩沙美譽
觀光產業是無煙囪的產業,與科技產業共同被視為是21世紀的明星產業,順理成章成為各國競相開發中最重要的一環。根據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WTTC…
解析馬江對學生反服貿的答覆
國民黨在《兩岸服貿協議》爭論中不理會反對的意見而一意孤行,使學生發動抗爭,結果國民黨不只以暴力對付,其因應的說法更暴露國民黨嚴重的心態錯誤…
人生一世啊,良心最重要!
曾任教於北京大學法學系的袁紅冰教授,當時被學生譽為「北京大學精神導師」。目前旅居澳洲的袁紅冰為「中國自由文化運動」發起人、首席委員,並擔任…
雲南傣族潑水節 歡樂祈福
雲南「潑水節」是傣族人民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4月中旬傣曆正月,陽曆4月13日至4月16日之間。潑水節是送舊迎新的日子,…
全方位的保險規劃師──謝志明
現任國泰人壽高雄左楠通訊處襄理的謝志明,擁有豐富的銀行理財專業,但他卻放棄了理專的固定收入,挑戰全新的保險領域。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