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闖天涯──宜蘭紀行

宜蘭設治紀念館庭園。劉惠宜攝影
第201期
劉惠宜
劉惠宜 | 在山村長大,中學讀音樂班,大學念英語系,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EMBA學位。充滿好奇,勇於嘗試。一雙眼,看著社會百態,直視內心。在典籍與大自然陪伴下,抒寫一篇篇真誠雋永之作。曾任廣播電視記者、主播、節目主持人、業餘音樂演奏者。更重要的是,還燒得一手好菜呢!

▲枕山小憩。劉惠宜攝影  

▲宜蘭設治紀念館百年老樟樹。劉惠宜攝影

不知道各位讀者會Monday blue嗎?我幾乎未曾倖免。只有一次,心甘情願回來上班,因為那個周末我過得極為難得的滿意與快樂。我才發現,原來我的不快樂,大多來自生活,頻頻換工作無濟於事,因為病灶不在那兒。

2018年8月的一個星期五,我請了半天假,借了車,自己到宜蘭。聽起來簡單,但並非如此。首先請假並不十分容易,再來多年沒開車,導航沒把握會使用,緊張得不得了!

為甚麼要自找麻煩呢?因為我想試試,自己在國內開車旅行的能力。那為甚麼不找朋友呢?嫁的嫁、娶的娶、忙小孩的、忙賺錢的,要等到成團遙遙無期,不如說走就走吧。

第一關要克服的就是導航系統。那忽左忽右的指示,聽得我滿頭霧水,加上諸如:

「兩百公尺後向左轉。」

兩百公尺是多遠?現在距前面的紅綠燈是幾公尺?滿腹焦慮下,嘗試其他方法。這回出現:

「向西……往東南……再……」

──請問有哪一個迷路的人指得出東南西北?

就這樣,一路忐忑不安像在押寶似的,也到了宜蘭。

在看起來都一樣的稻田間,來來回回、好容易終於找到預訂的民宿後,信心大增!隨即開往枕山看風景。到了餐廳,到戶外坐下吹吹風,看著面前點的那壺茶與環繞的青山綠樹,真是得來不易啊。

第二天早上前往宜蘭設治紀念館與雙連埤。(雙連埤之遊,請見200期《看》雜誌〈雙連埤〉。)嘉慶17年(西元1812),清廷設置噶瑪蘭廳,宜蘭進入設官治理的時代。這座融合了日本木造房舍與西洋古典風格的建築,由日治時期首任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籌建,同時也是歷任行政首長的官邸。  

▲宜蘭設治紀念館一景。劉惠宜攝影 ▲宜蘭設治紀念館雅致的室內。劉惠宜攝影  

戶外的景觀與室內的陳設、設計一樣有看頭。日式枯山水、枯石流庭園,加上百年老樟樹的點綴,置身其中,令人心曠神怡。

相較於上午人文自然景觀的欣賞,下午的泛舟是我人生頭一次經歷,只因聽朋友說,他要帶小孩去浮潛,因年齡被拒絕。所以愈到中年,時光愈要把握!

準備上專車前往泛舟地點了,所有人的物品都放在報到處。我正遲疑三個小時的行程要不要帶水,便問旁邊剛剛回來的年輕學生。

「不用,」他搖搖頭、擺擺手,意味深長地說:

「等一下會喝很多。」

「葉先生,五位。」泛舟教練開始點名。

「晴雨社,十六位。」一群人舉手。

「劉小姐,一位。」我興奮得喊「有!」

皮膚黝黑的教練詫異地看著我:「你是沒有朋友嗎?」

到了目的地開始分組,一個好心的家庭主動認養了我。

「這樣才對嘛,交到朋友了喔!」黑黑的教練露出白白的牙齒,爽朗地笑說。

首先,教練把我們丟下河,著救生衣在水上隨波漂流。

從被推下河的驚恐,到怡然自得地仰望天空與翠綠的枝葉,我發現這個「認養家庭」裡念高中的小妹,時時看顧著我!她留心著我人在哪裡、有沒有被石頭卡住、有沒有翻不過來猛喝水,一對溫柔關心的眼神處處跟隨著我。

上船之後,主菜上場。沒想到小小的一條溪流,水勢這麼湍急,旅客一路驚叫連連,加上玩翻船、仰躺順流而下高度差距不小的落差等,每每讓我被教練從下游撈起時,感恩自己的生還!

活動結束後,我第一次自拍。這狼狽不堪、披頭散髮的嚇人模樣,在我心中比甚麼造型都好看,勇敢又美麗!散場前,這個善心家庭來與我告別。夫婦兩人叮囑我開車小心,面對一個陌生家庭這麼誠摯的關心,我竟因哽咽而語塞。

回到台北,不敢置信這麼多的經歷與收穫,是在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週休二日發生的。原來時間可以這樣用!同樣一張白紙,可以閒置、信手塗鴉,或好好構圖、上色,全由作者決定。而怎麼用時間,塑造了你的生活,大至人生。

我在寫三年日記時,碰到一個發問:「你甚麼時候很勇敢?」

我的第一個回答就是:「自己旅行的時候。」而我也喜歡那時的自己:不畏懼陌生環境、對新鮮事都躍躍欲試,遇到挫折能鼓勵、寬待自己,並耐心尋找解決方法,而且親和開朗。常聽人說,要做自己、成為自己,但我覺得更棒的說法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旅行發揮了我的光明面,而且回想每一次單獨的啟程,從沒有後悔過。

你甚麼時候很勇敢?你最喜歡甚麼時候的自己?有機會不妨來個小冒險,增加生活的氧氣。何況踏著前人的足跡,有經驗可循,沒想像中的可怕。像泛舟前,人家不是跟我說不用帶水去了嗎?──此言不虛!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無敵青春客家菜──柚子花花
你可以想像「刈包」跟「馬卡龍」之間到底有甚麼關係呢?「乾柴烈火」嚐起來又是甚麼味道嗎?走一趟「柚子花花」,…
限制換匯 中國官媒不能說的祕密
就在美中貿易戰似無緩解跡象之際,有中國媒體報導,年齡超過65歲的中國民眾無法在銀行換美元。中國官媒發文表示,外匯政策無變化。但有分析指,…
中國經濟為何走下坡路 ——李克強「信心喊話」外強中乾
中國總理李克強不久前在遼寧大連召開的全球經濟「達沃斯論壇」等場合,三次強調要對中國的經濟成長有信心。之前他還在英國大報《金融時報》…
華為取代小米稱王 軍方背景遭質疑
《華爾街日報》引述研究機構Canalys最新數據顯示,第三季度華為取代小米成為中國第一大智慧型手機生產商。截至9月30日,…
外界對中國的三大誤判
過往國內外對中國的觀察經常是「中共團結穩固、中國經濟崛起、中國社會穩定」等樂觀說法,可是事實上,早已有所轉變。…
2011國際十大新聞 - 1. 日本311強震 複合災難驚全球
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東北地方外海發生規模9.0大地震,並且引發最高40.5公尺的海嘯。這是日本歷年來規模最大的地震及海嘯…
占領華爾街 美國金融秩序或將重整
在臉書與推特的推波下,美國紐約曼哈頓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持續向全美七十座大城與六百多個社區蔓延,甚至向世界各地擴散。分析認為,…
鄧麗華押花 創造自然永恆之美
年少時,是否曾經撿拾飄落的楓葉壓在書裡,做成書籤?或者在驪歌輕唱時,以鳳凰花製成蝴蝶,夾在卡片裡送給同學?其實,「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