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 數字解密

「非三器新聞」中屬於「高公共性新聞」的比重較高。
Fotolia
第174期
李唐峰
電視新聞台淪為監視器畫面台? -- 台灣的24小時新聞台,現在被諷刺為監視器畫面台、YouTube網路影片精選集。透過網路瀏覽器、行車紀錄器和街口監視器所組成的電視新聞,被稱為「三器新聞」。「三器新聞」被閱聽大眾控訴「過於氾濫」,這是實情嗎?不是有圖有真相嗎?「三器新聞」如何影響新聞台探究真相的能力,讓我們從數字解讀……

打開電視機,在有線電視系統裡,從第49台到第55台,台灣民眾擁有七個全年365天、全天候24小時播放的新聞頻道。

在此天涯若比鄰的全球化時代,對於視聽大眾來說,為了「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隨時獲得最新、最準確的電視新聞資訊,無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但自從2010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嘲諷,看現在的電視新聞,像在看YouTube、Facebook、PTT以及監視器畫面的每日精選集。所謂的「三器新聞」指的正是由「網路瀏覽器」、「行車紀錄器」和「街口監視器」所組成的電視新聞,而這類新聞正被視聽大眾控訴──「過於氾濫」。

其實,隨著科技的演進,一般民眾直到近六、七年來才能擁有隨時攝錄的能力,不僅能立即拍照、攝影,還能立即上傳至社群網站。透過網路的傳播特性,這些照片或畫面產生廣泛的影響力。網路有句名言:「有圖有真相!」的確,很多時候,這些工具能還原事實,揭露小市民所遭遇的不公不義,甚至揭穿不為人知卻影響公眾權益的重大案件。

三器新聞,究竟是過於氾濫?還是幫助我們接近真實?讓我們用數字來說話。

 


 
這則新聞畫面的來源是民眾提供手機拍攝的影片。網路視頻擷圖

 

這則新聞畫面的來源是臉書社團「爆料公社」。網路視頻擷圖

 

這則新聞畫面的來源是YouTube網路視頻。網路視頻擷圖


數字1:
電視新聞台「三器新聞」比重

 

《看》雜誌編輯部在2016年10月底時,進行了兩天的電視新聞觀察(10月22日(週六)、10月24日(週一)),統計全台7家24小時有線電視新聞台(壹電視、年代、東森、中天、民視、三立、TVBS)以及4家無線電視台(台視、中視、華視、公視),記錄晚間新聞7點到8點時段的每一則新聞。

在這兩天兩小時的時段中,11家電視新聞台共播出509則新聞。經過逐一檢視並登錄其內容,只要其中的任一則新聞畫面中,出現任何來自監視器、行車紀錄器、民眾拍攝畫面、網路視頻,或是來自臉書、PTT、推特、部落格、網文的內容,即屬於「三器新聞」。統計後顯示,在509則新聞中,我們觀察到台灣電視新聞台採用「三器新聞」的比率高達43.42%(221則),而其它屬於「非三器新聞」的比率占56.58%(288則),如表1所示。

其中較特別的是,公視新聞一枝獨秀,是唯一「沒有」採用三器新聞的新聞台;另一家表現突出的則是民視新聞台,43則新聞中只有2則三器新聞。

 

表1:11家電視新聞台「三器新聞比重」

 


數字2:
電視新聞台「低公共性新聞」比重

 

需注意的是,「三器新聞」的運用,並不一定是負面的,如果它運用在公共性強的新聞議題、重大的新聞案件,或是記者將之做為輔助、證據或是探究的起點,反而具有強大的威力。

因此,針對所有的新聞,我們也給予是否具有「公共性」的觀察,並區分為「很強」、「強」、「普通」、「弱」、「很弱」五種等級,等級越強表示該則新聞越與大眾切身相關、對多數民眾影響大、越對新聞事件做完整脈絡呈現、越有提供專家看法或相關資料、越對民眾有教育意義;而等級越弱則代表對社會大眾並無益處、報導內容缺乏議題性、缺乏完整性、缺乏記者的進一步探索追蹤,甚至只是網路資訊蒐尋即可完成的新聞,或是新聞內容涉及廣告利益(本標準乃參考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副教授林照真2013年6月於《中華傳播學刊》發表之〈為甚麼聚合?有關台灣電視新聞轉借新媒體訊息之現象分析與批判〉一文(pp.26~27)所訂定)。在509則新聞中,我們觀察到有127則屬於「弱」或「很弱」的低公共性新聞,如表2。

 


表2:11家電視新聞台「低公共性新聞比重」


根據表1與表2,我們觀察到221則「三器新聞」以及127則「低公共性新聞」,初步顯現出不是所有「三器新聞」都必然是「低公共性新聞」。然而,從中也確實發現到,「三器新聞」多的電視台,「低公共性新聞」也有偏多的傾向。

根據表1,「三器新聞」最多的電視台,前五名依序為台視、華視、東森、中天、中視;而「低公共性新聞」最多的前五名,依序為東森、台視、中天、華視、中視,雖然排名略有不同,但前五名同樣都是那五家。而兩者的最後三名,排序也完全相同,分別是壹電視、民視、公視。顯示兩者間有高度一致性。

如果將「三器新聞比重」與「低公共性新聞比重」進行簡單的比較,計算出的「相關係數」高達0.84,顯示兩者頗為一致的正相關性(統計學上的相關係數若落在0.7到1之間即被稱為高度正相關)。因此,「三器新聞」多的電視台,「低公共性新聞」比重確實也較多。


數字3:
「三器新聞」與「非三器新聞」的公共性強度

 

由於即使存在相關性,也不完全代表「三器新聞」必然降低了新聞公共性。因此我們進一步區分「三器新聞」以及「非三器新聞」在公共性上以及在報導題材上的區別。

在表3中,我們將每一家電視台的「三器新聞」與「非三器新聞」區分開,並分別觀察統計其公共性。結果呈現出一個極為一致的現象,亦即:所有電視台的新聞,「非三器新聞」中屬於「高公共性新聞」的比重,全部遠高於「三器新聞」中屬於「高公共性新聞」的比重。

同樣的,「三器新聞」中屬於「低公共性新聞」的比重,也全部遠高於「非三器新聞」中屬於「低公共性新聞」的比重。其中只有東森新聞例外──代表其「非三器新聞」也常做出「低公共性」的新聞。此外,民視新聞因為「三器新聞」只有兩則,因此難以分析比較;而公視由於沒有「三器新聞」,所以也無從比較。

表3的數字可以確認一個事實:台灣的電視新聞台,在運用「三器新聞」時,較常使用在「不具公共性的新聞」上。

表3:11家電視新聞台在「三器新聞」與「非三器新聞」上的公共性強度分析

 


 


數字4:
「三器新聞」與「非三器新聞」的新聞類別比較

 

為了進一步探討新聞的公共性,可以從新聞報導的內容類別來觀察。我們以一般新聞分類做為基礎(如:政治、社會、教育、影劇、財經、體育、民生、兩岸、國際等),再加上實際觀察的新聞內容增添分類(如:犯罪、情色、意外、災難、商業行銷置入、人情溫暖、新奇趣味、網路素人等)。

每一則新聞,可能會同時符合好幾個類別,例如年代新聞台10月22日的新聞「菜價飆不停揪因 『台北農產』人事鬥爭惹禍?」涉及農業的「產業財經」問題、台北農產人事鬥爭的「政治/政策」問題,以及「菜價飆漲」影響的「民生健康消費」問題。所以這一則新聞,我們同時會勾選這三個類別。

表4中,我們比較了288則「非三器新聞」與221則「三器新聞」涵蓋的新聞類別。一個最明顯的差異在,「非三器新聞」中最高比例的新聞類別是政治/政策(31.25%)、民生健康消費(29.17%)、產業財經(19.44%);「三器新聞」則是幾乎大半涉及社會(42.99%)、犯罪(20.81%)與車禍意外(10.86%)。

究其原因,正因為網路瀏覽器、行車紀錄器和街口監視器能取得的素材,多半就容易偏向社會、犯罪、車禍意外;相對上,政經新聞本就不易仰賴「三器」取得畫面與資訊,以上結果因此也非屬意外。

 

表4:11家電視新聞台在「三器新聞」與「非三器新聞」的新聞類別比較


 

數字5:
電視新聞記者親臨新聞現場的比重

 

一般認為的正規新聞報導是:出動記者親臨現場,對於關鍵的人、事、物進行第一手採訪報導。然而,如果新聞台的政策考量是:著眼於新聞的時數以及記者的時間都是有限制的,或是偏重成本、收視率因素,因此將新聞節目填充了多數的「三器新聞」,而非出動記者做第一手採訪,那麼新聞節目的內容將沒有空間照顧真正符合公共性的議題,這類議題也將從社會大眾的視界裡偷偷溜走。

在本次調查中,我們也記錄了該則新聞是否出動記者親臨新聞現場,結果如表5所示。其中,「非三器新聞」出動記者採訪的比例都高於「三器新聞」。這個結果,突顯了我們對於目前電視新聞劣質化的憂心。

在此需補充說明的是:公視「非三器新聞」記者赴新聞現場採訪比重遠低於其它媒體,其原因在於公視大量使用外電的國際新聞所致,並非其新聞的公共性較低。

 

 

表5:電視新聞記者親臨新聞現場的比重

 


結語

 

根據我們短短兩天的觀察,其實就能理解「三器新聞」在台灣新聞台上充斥的嚴重性──問題不在於使用三器本身,而是大量運用它在不具公共性的議題上,與此同時就減低了新聞台播報真正具有公共性的議題的機會,也侷限了大眾的視野。

此外,由於「三器新聞」充斥著大量的社會、犯罪、車禍意外等新聞,而此類新聞多半是「負面」的,媒體應該具有的「教化人心」或「導人向善」的功能,似乎也就隨之每下愈況,這也造成了越來越多視聽大眾對於電視新聞的失望與不滿。

 

相關文章:

 監視器新聞當道 有畫面就有真相?

 好新聞何處尋?聽聽他們的心聲……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放下自我 終能成就自我的大長今
韓劇《大長今》轟動一時,故事傳達了勇氣與堅持,是其能收視長紅、震撼人心的關鍵。 人生的所謂「前途」不在獲得財富尊榮,而是不放棄真理。…
五月天的樹海與花海
時序進入五月,在北台灣,只要走到郊外往山頭一望,眼前的景象您一定不陌生。這片林口台地的山頭上滿滿一片樹海,穿插著白色與金黃色的花海。阿丹說…
奇人異事
 俄羅斯夫妻 照顧孤兒小熊23年 人們飼養的寵物無奇不有。俄羅斯有一對夫婦斯韋特蘭娜與尤里潘特利寇(Svetlana…
請不要排擠我的錢
經濟學家常常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各項公共政策的效果」。探討這個效果有兩個目的:第一是了解該政策有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翁松燃、姚嘉文世紀對談:川習政治下的台灣處境
川普上任美國總統後,為改變前朝作風,正雷厲風行、強力施政。習近平五年前就任中共總書記,面臨江澤民集團的奪權陰謀與貪腐遍地,…
中國貪官數量 官民認知差距大
從官方口中的「極少數」到民眾的「無官不貪」,在中國,貪官數量似乎超過人均收入、住房面積等成為最具爭議的數字。 中共政法委機關報《法制日報》…
聖誕不一樣!認識各國奇特的聖誕習俗
原本是宗教節日的聖誕節,如今已成為兼具文化意義與促進商業活動的全球性慶典,從教會到市街、百貨等,盡皆瀰漫著歡樂溫馨的氣氛,…
長女與弟弟
在一個重男輕女的社會,做人家的女兒實在是滿辛苦的,爸媽可能只重視兒子,而把自己當作「賠錢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