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中國傳統節日氛圍淡,讓中秋節被戲稱為「月餅節」。圖為採購月餅的人潮。
Getty Images
第172期
中秋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稱為祭月節、團圓節,民間有吃月餅、賞月、猜燈謎等習俗。但中秋節的文化內涵在現今中國已經越來越淡。
中秋前夕,中國大陸平安人壽發表全國首份《中國家庭團聚品質白皮書》。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受訪者每年與家人團聚不超過三次;五成以上受訪者每年團聚累計時間不足一週;三成以上受訪者五年內未與家人團聚過中秋節。調查指出,僅有兩成受訪者對團聚現狀感到滿意。其中一線城市與農村居民對團聚滿意的比例最低,只有15%到16%。
從1982年到2015年,中國流動人口從657萬增長至2.47億。其中,被稱為「無根之城」的深圳,是全國家庭團聚滿意度最低城市,僅為11%。調查還顯示,如果在工作與家人間選擇,超過八成的受訪者選擇工作。他們的理由是「沒有良好收入難保家庭幸福」或「團聚雖然重要,但現實還是選擇了工作」。
中秋節起源於周朝,至唐朝初年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也是農作物收穫的時節,因此在古老的中國,人們也會拜祭土地神,表達感恩之意。
傳統中秋節有賞月、拜月、祭月、玩花燈、舞火龍等習俗,且有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但中共建政以及文化大革命後,這些中華古老傳統文化被破壞殆盡,越來越多的年輕一輩以為中秋節的內涵就是「吃月餅」。
有上海居民調侃:「中秋節,不是在吃月餅的宴席上,就是在送月餅的路上。」傳統節日氛圍淡,讓中秋節被戲稱為「月餅節」。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感歎:「現在中秋的習俗,知道的人已經不多了,就剩下一個吃月餅還容易被記住,商場哪兒都打折,倒是更有點兒像購物節。」
大陸作家馮驥才表示,某種程度上,中國傳統節日已經蛻變為「吃喝玩樂」的假日,很少有人在節日氣氛上、文化品味上、精神享受上做文章,更很少有人在傳承和發展、發揚和豐富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