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良真誠待人 良興水產成台灣鱸魚救星

楊清良用心為漁民找出路,在水產事業擁有一片天。
葉俊宏
第164期
曾允盈
「做事情就是一種使命」 -- 從小接觸漁民,當兵前開始在港口工作。楊清良領悟到,因為無法控制產量,海產事業很難做大。26歲開始養魚,40歲與貿易商合作開啟外銷之路,楊清良真知灼見,看準市場,專注研究鱸魚一樣產品,開拓出水產養殖的廣大市場……

楊清良小檔案

屏東縣新園鄉新園國中畢
良興水產食品冷凍有限公司董事長
東港扶輪社社員

 

▲永安區漁會頒發「鱸魚救星」招牌感念他對鱸魚外銷的努力。葉俊宏攝影

 

辦公室高掛「鱸魚救星」招牌,全台約有八成鱸魚在「良興水產食品冷凍公司」裡養殖、處理、包裝、出口,內銷與出口數量每年不斷成長。為人海派的董事長楊清良,風趣談著人生經歷。朋友說他心胸開闊、從不計較,無怪乎他做甚麼都會成功。

 

真知灼見 看準養殖鱸魚市場

楊清良是屏東東港人,從小接觸漁民,當兵前開始在港口工作。漁民靠天吃飯,每次豐收時漁港幾乎癱瘓,連要把魚貨放進冷凍庫的車子都調不到。楊清良曾經連續在港口忙了三天三夜,不能回家洗澡,只能倚靠著柱子小睡。「海產事業很難做大,因為無法控制產量,即使大豐收也找不到那麼多臨時工,所以我當時就想做養殖業。」

24歲退伍,26歲開始養魚,楊清良仍在港口工作。直到40歲那年有位貿易商與他接觸,表示國外對台灣鱸魚有興趣,開啟了楊清良出口外銷之路。外銷通路全靠貿易商接洽,楊清良和夥伴的關係就是「信任」二字,他形容:「他們負責業務,就像外面飛的鴿子。你要信賴鴿子,不能綁手綁腳,鴿子有歸巢之心,人也是一樣。」

鱸魚出口國以澳洲為大宗,前五年數量呈倍數成長,等到一年200櫃時仍維持每年20%比例增加。近幾年內需大增,約有一半的鱸魚供給國內餐廳。楊清良專注研究鱸魚,其灼見與判斷力,為他開拓出水產養殖的廣大市場。

 

 

▲楊清良不斷增設現代化設備以提高效率。葉俊宏攝影

 

▲良興水產食品2013年位於屏東枋寮的工廠落成,主要產品為鱸魚。葉俊宏攝影

 

▲楊清良於2015年加入東港扶輪社。楊清良提供

 

增進技術與設備 為漁民找活路

2007年,楊清良45歲時創立良興水產食品冷凍有限公司。為了讓台灣水產品與東南亞國家競爭時脫穎而出,他不斷在生產、加工、包裝技術上精進,研發更好的機械設備。「研發一直要超前,養殖魚類要馬上處理節省時間,品質才會新鮮,這也是養魚的目的,隨時可以調整供應。這樣才能贏,才能為漁民找出活路。」

2015年楊清良花了三千萬改善設備,「我們一直跟國際接軌,設備都要現代化才有競爭力。本來殺魚一簍要半小時,拿去磅完再泡冰;現在不一樣,輸送帶十分鐘就跑到整理室,泡冰、包裝十分鐘就好了。保持新鮮是信用問題,公司要跟著潮流,不要失去地平線,要站在地平線以上,要向前走!」

楊清良有精準的投資眼光,更重要的目的則是要照顧所有員工。「我有責任把公司營運好。你這個軸心不能動,因為很多人靠軸心轉,就像輪胎不動車就不會走。經營好員工才會甘心跟你走,你走前面,他會走後面。」

 

待員工如友 開心工作最重要

公司目前有超過120個員工,大多是楊清良一手訓練。「從撈魚、殺魚、整理、包裝、冷凍,所有流程我都做過。我訓練不能有所保留,一定要把學徒教清楚,不然往後怎麼靠他吃飯?」楊清良笑著說。

楊清良認為培養人才的過程,就像蓋房子打地基,要穩扎穩打。就像自己研究摸索甚麼姿勢、角度殺魚能夠快速省力又能順著紋理,「我很堅持熟練這個技術,這樣我才能走這條路,也才能照顧漁民。」他說任何一種行業都需要腳踏實地學習,雖然如今學徒不需三年四個月就能出師,但是五年內能力都會成長。

除了不吝傳承技術,看著員工很自然與楊清良笑談,明白他待員工如朋友。「我希望在這裡工作大家都快快樂樂,這樣才能發揮能力和智慧。」現代人很重感情,工作環境是否溫暖是選擇工作的重要條件,楊清良願意也懂得留人留才。

 

為人海派風趣,楊清良笑著分享自己的成功之道。葉俊宏攝影

 

感恩貴人幫助 領悟信用最重要

猶記良興水產成立前三、四年,魚價很便宜,不容易達到良性循環。「還好很多好朋友很相信我,銀行也借我錢,才有辦法運作。」創業從來不易,即使頗有遠見的楊興良,也曾經歷一番低潮。至今的幾次難關,無不仰賴貴人幫助,或許正是待人的肝膽赤誠,成就了他的成功。

1996年賀伯颱風重創養殖魚塭,鱸魚幾乎全被雨水沖走,心血毀於一旦。「當時心情很悶,我躺在魚塭睡了十天,天天看天花板,最後想一想還是要站起來。」曾是他的老闆的陳水發先生得知消息,主動無息借他很大一筆周轉金,「他是我經濟上的恩人,對我非常照顧。今天有這一家良興,他是最大的原動力。」楊清良充滿感恩。

靠著這筆錢東山再起,楊清良強調「有借有還」最重要。「窮不是沒機會,但是你借錢要還,而且要約定還錢的時間,要清清白白,遇到困難別人才願意幫助你。做人就是要老實信用才可以走遍天下,要是滿口謊話,遇到一個苦難就沒辦法脫身了。」他堅定地說。

楊清良有著台灣胼手胝足中小企業老闆的樸實特質,更有不計得失、熱情待人的江湖義氣。他笑著說:「人生就是這樣,做事情就是一種使命,每個人都有他的使命。社會是百態,我們在小小位置上也要承負社會責任。」這位頭家的智慧和心胸,相信是他成功很重要的原因。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再見無能的刺激消費方案
台灣經濟再度陷入衰退,馬政府再度推出振興經濟政策,也再度遭到各界的批評,幾年來馬政府執政能力不只沒有進步,似乎還變得更糟。…
試解大衛魔術之謎
喜歡魔術表演的人,大概沒有人不知道大衛‧考柏菲(David Copperfield)。他被譽為是近代最偉大的魔術大師毫不為過。…
蛻變案例1──魔法: 夢想起飛, 老樹根木工坊變出教育樂園
在學校裡每當下課時,小朋友最喜歡衝到遊戲區玩溜滑梯、搖搖樂、翹翹板等。可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這些陪伴很多人度過快樂童年的遊樂器具,大部分都是…
得來素蔬食連鎖 靠電商與CRM 加盟店一個月就能打平
得來素,是全台擁有17間店的蔬食早午餐連鎖餐飲,以素食早餐、素食連鎖這樣少見的模式,在早午餐市場、連鎖加盟市場裡開拓出一塊利基。…
二十年後 六四英雄有了下落
多少年來,1989年六四那天,「王維林」孤身擋中共軍隊坦克車的照片已成為一個勇氣的象徵。直到今日,王維林的生死謎團才終於水落石出。…
《真愛每一天》 只有善良相伴的日子才見真愛
《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是2013年上映的一部甜美的英國喜劇片,雖然影片一出,影評評價不高,英國《衛報》說「空洞的劇本」…
老店的經營之道 堅持傳統+突破創新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每五年統計一次的工商及服務業普查結果顯示,2011年底台灣企業總數為118.5萬家,其中企業經營五年的存活率為75.73…
培育生技人才 「偉喬生醫」勇闖試劑原料市場
2013年創業初期進駐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南科育成中心的偉喬生醫,切入較少人進入的試劑原料市場,目前已經是台灣最大的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