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良真誠待人 良興水產成台灣鱸魚救星

楊清良用心為漁民找出路,在水產事業擁有一片天。
葉俊宏
第164期
曾允盈
「做事情就是一種使命」 -- 從小接觸漁民,當兵前開始在港口工作。楊清良領悟到,因為無法控制產量,海產事業很難做大。26歲開始養魚,40歲與貿易商合作開啟外銷之路,楊清良真知灼見,看準市場,專注研究鱸魚一樣產品,開拓出水產養殖的廣大市場……

楊清良小檔案

屏東縣新園鄉新園國中畢
良興水產食品冷凍有限公司董事長
東港扶輪社社員

 

▲永安區漁會頒發「鱸魚救星」招牌感念他對鱸魚外銷的努力。葉俊宏攝影

 

辦公室高掛「鱸魚救星」招牌,全台約有八成鱸魚在「良興水產食品冷凍公司」裡養殖、處理、包裝、出口,內銷與出口數量每年不斷成長。為人海派的董事長楊清良,風趣談著人生經歷。朋友說他心胸開闊、從不計較,無怪乎他做甚麼都會成功。

 

真知灼見 看準養殖鱸魚市場

楊清良是屏東東港人,從小接觸漁民,當兵前開始在港口工作。漁民靠天吃飯,每次豐收時漁港幾乎癱瘓,連要把魚貨放進冷凍庫的車子都調不到。楊清良曾經連續在港口忙了三天三夜,不能回家洗澡,只能倚靠著柱子小睡。「海產事業很難做大,因為無法控制產量,即使大豐收也找不到那麼多臨時工,所以我當時就想做養殖業。」

24歲退伍,26歲開始養魚,楊清良仍在港口工作。直到40歲那年有位貿易商與他接觸,表示國外對台灣鱸魚有興趣,開啟了楊清良出口外銷之路。外銷通路全靠貿易商接洽,楊清良和夥伴的關係就是「信任」二字,他形容:「他們負責業務,就像外面飛的鴿子。你要信賴鴿子,不能綁手綁腳,鴿子有歸巢之心,人也是一樣。」

鱸魚出口國以澳洲為大宗,前五年數量呈倍數成長,等到一年200櫃時仍維持每年20%比例增加。近幾年內需大增,約有一半的鱸魚供給國內餐廳。楊清良專注研究鱸魚,其灼見與判斷力,為他開拓出水產養殖的廣大市場。

 

 

▲楊清良不斷增設現代化設備以提高效率。葉俊宏攝影

 

▲良興水產食品2013年位於屏東枋寮的工廠落成,主要產品為鱸魚。葉俊宏攝影

 

▲楊清良於2015年加入東港扶輪社。楊清良提供

 

增進技術與設備 為漁民找活路

2007年,楊清良45歲時創立良興水產食品冷凍有限公司。為了讓台灣水產品與東南亞國家競爭時脫穎而出,他不斷在生產、加工、包裝技術上精進,研發更好的機械設備。「研發一直要超前,養殖魚類要馬上處理節省時間,品質才會新鮮,這也是養魚的目的,隨時可以調整供應。這樣才能贏,才能為漁民找出活路。」

2015年楊清良花了三千萬改善設備,「我們一直跟國際接軌,設備都要現代化才有競爭力。本來殺魚一簍要半小時,拿去磅完再泡冰;現在不一樣,輸送帶十分鐘就跑到整理室,泡冰、包裝十分鐘就好了。保持新鮮是信用問題,公司要跟著潮流,不要失去地平線,要站在地平線以上,要向前走!」

楊清良有精準的投資眼光,更重要的目的則是要照顧所有員工。「我有責任把公司營運好。你這個軸心不能動,因為很多人靠軸心轉,就像輪胎不動車就不會走。經營好員工才會甘心跟你走,你走前面,他會走後面。」

 

待員工如友 開心工作最重要

公司目前有超過120個員工,大多是楊清良一手訓練。「從撈魚、殺魚、整理、包裝、冷凍,所有流程我都做過。我訓練不能有所保留,一定要把學徒教清楚,不然往後怎麼靠他吃飯?」楊清良笑著說。

楊清良認為培養人才的過程,就像蓋房子打地基,要穩扎穩打。就像自己研究摸索甚麼姿勢、角度殺魚能夠快速省力又能順著紋理,「我很堅持熟練這個技術,這樣我才能走這條路,也才能照顧漁民。」他說任何一種行業都需要腳踏實地學習,雖然如今學徒不需三年四個月就能出師,但是五年內能力都會成長。

除了不吝傳承技術,看著員工很自然與楊清良笑談,明白他待員工如朋友。「我希望在這裡工作大家都快快樂樂,這樣才能發揮能力和智慧。」現代人很重感情,工作環境是否溫暖是選擇工作的重要條件,楊清良願意也懂得留人留才。

 

為人海派風趣,楊清良笑著分享自己的成功之道。葉俊宏攝影

 

感恩貴人幫助 領悟信用最重要

猶記良興水產成立前三、四年,魚價很便宜,不容易達到良性循環。「還好很多好朋友很相信我,銀行也借我錢,才有辦法運作。」創業從來不易,即使頗有遠見的楊興良,也曾經歷一番低潮。至今的幾次難關,無不仰賴貴人幫助,或許正是待人的肝膽赤誠,成就了他的成功。

1996年賀伯颱風重創養殖魚塭,鱸魚幾乎全被雨水沖走,心血毀於一旦。「當時心情很悶,我躺在魚塭睡了十天,天天看天花板,最後想一想還是要站起來。」曾是他的老闆的陳水發先生得知消息,主動無息借他很大一筆周轉金,「他是我經濟上的恩人,對我非常照顧。今天有這一家良興,他是最大的原動力。」楊清良充滿感恩。

靠著這筆錢東山再起,楊清良強調「有借有還」最重要。「窮不是沒機會,但是你借錢要還,而且要約定還錢的時間,要清清白白,遇到困難別人才願意幫助你。做人就是要老實信用才可以走遍天下,要是滿口謊話,遇到一個苦難就沒辦法脫身了。」他堅定地說。

楊清良有著台灣胼手胝足中小企業老闆的樸實特質,更有不計得失、熱情待人的江湖義氣。他笑著說:「人生就是這樣,做事情就是一種使命,每個人都有他的使命。社會是百態,我們在小小位置上也要承負社會責任。」這位頭家的智慧和心胸,相信是他成功很重要的原因。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台、日、韓「銀髮風暴」,下一步怎麼走?
提到亞洲高齡化國家,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與台灣平時互動密切的「老人之國」日本,但其實近年來南韓也在老人相關指標上屢創新高,加上台灣,…
政府扮演上帝的惡果
法國工人長達數週的大罷工,被全球媒體注目。電視畫面上,巴黎示威者投擲石塊,砸毀店鋪,甚至放火燒車輛,在火光和濃煙中,跟手持盾牌的警察對抗,…
看清楚最高的海嘯在誰頭上
台灣有部分媒體對中國的經濟實況,總是抱持著比中國媒體還要樂觀的態度:即使全球各大媒體深入分析中國的經濟問題之嚴重,已經超乎人們想像,…
牛津辯論:是否要向共產中國開啟新冷戰?
今年2月初,正當全世界還對中共下令武漢封城感到錯愕,歐洲疫情尚未全面擴散之際,遠在英國的牛津大學黑夜裡上演了一場精采的辯論──「我們(西方…
香港抗爭運動的三大分歧
香港的非建制派,或者說是爭取自由民主而對抗北京與特區政府的反對派,目前是山頭林立,原因是理念與手段都存有許多分歧。…
讓顧客自製蛋糕 Funsiamo開創新型態社交經濟
Funsiamo體驗事蹟: 自助烘焙體驗。 提供活動策畫、包場服務、場地租借、輕食飲品。 提供異業合作。 提供外送體驗。因為時間、…
活動櫥窗
提升職場力商業數據分析與圖像表達 職場必備兩大能力:數據分析力、圖像表達力,讓你一個願望兩種滿足。課程包括:…
累積人脈存摺 中小企業突圍的資源在這裡
眾所周知這是碎片化的時代,不僅資訊碎片化,網路流量、消費者注意力碎片化,事業經營同樣碎片化。 在碎片化的時代,許多零售業者從追求規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