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弄裡的原創經濟

位在台北市中山北路小巷弄內的光一咖啡,帶給都市人別有風味的小確幸。
葉俊宏
第163期
林茂昌
林茂昌為台灣知名的翻譯家,翻譯過多本重量級財經著作,如葛林斯潘的回憶錄《我們的新世界》、暢銷書《黑天鵝效應》、《師父》、《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債時代》等。曾任台証期貨總經理、期貨商公會理事。自2004年即財務獨立從事價值投資。2011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我的職業是股東》,廣受好評。

幾年前,我常去的一家理髮廳突然關門了,當下不知道附近哪裡有理髮店,只好大街小巷到處亂逛,這才發現,原來附近的小巷子裡,還有四、五家呢,雖然多數是家庭理髮。那次,我還發現許多的小店家:有水電行、鎖店、飾品、文具店、樂器家教等,當然更少不了各式各樣的特色餐飲和個性店。這些店家有的若有似無,看不出是否還在營業;有的卻十足的低調專業,精緻高雅。無論如何,這是一種探索趣味,從此我便養成了沒事往小巷子裡鑽的習慣,巷弄裡別有洞天。

 

巷弄裡的特殊品味和人文風情

巷弄經濟雖不起眼,近幾年來卻有愈加旺盛的趨勢,從早先只有台北的幾條知名巷弄,發展到遍布全國各地,幾乎成為台灣的特色之一,和夜市文化分庭抗禮。如今,巷弄美食、巷弄文化、巷弄之旅、巷弄個性店等,已經成了精緻、深入而富地方特色的代名詞,很多小店更是自由行觀光客的必看重點。

在小巷子裡開店,為甚麼容易有特色呢?從成本來看,我認為最主要是因為店租遠比大街上便宜,或者根本是自己的房子,沒有租金壓力。而且小巷子裡反正客人不多,也沒甚麼競爭,不必那麼緊張。就算不賺錢,損失也有限,大不了收攤就是了,更何況他們還可以隨時試驗調整新的做法。因此,店主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去經營,同時也很容易和客人有深入的互動。久而久之,特色店就自然形成了。當然,少數巷弄現在已是熱門景點,租金應聲上漲,此時再進來開店就不容易了。

而從消費面去看,這是消費偏好上的很大轉變。人們除了去大賣場、Outlet、百貨公司、連鎖店購物之外,還願意深入巷弄去探索,不是因為小巷子裡更便宜或更大碗,而是因為巷弄裡的特殊品味和人文風情。

我曾經在〈吃到飽的典範移轉〉一文中提到,當消費者不再「以撈本吃到飽為己任,置個人品味於度外」時,商家必然也會跟著產生典範移轉。他們心中的典範,會從講求效率的代工大老闆,轉變為其他的指標性人物,也許是創意設計大師,也許是出版社發行人,當然,也許是巷弄小店的個性老闆。

巷弄小店經營者的典範一旦大量形成,儘管個別的規模不大,仍代表台灣的企業文化起了革命性的改變,終於擺脫傳統代工的束縛。當然,我們早就有自創品牌的成功企業,例如巨大機械公司的捷安特腳踏車,但那畢竟是少數,只有巷弄小店的全面崛起,才算是新世代的形成。一個以原創性為核心的企業思潮。

 

看到經濟型態改變和轉型的曙光

請別誤會,我並不是不分青紅皂白主張創意經濟必然優於代工經濟,而是說,在代工經濟上,我們已經有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和典範了,而在獨創性上,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認為,這些被看成只是「搞小確幸」的巷弄店家,將來很可能就是引領創意事業風潮的大將。他們將是台灣經濟的新希望。

許多朋友都說我過於樂觀,因為台灣經濟這麼糟糕,外在環境受到韓國和中國的強烈競爭,內部又有房市泡沫和所得分配惡化的問題,具體經濟數字則是出口連九黑和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呈負值,不論怎麼看都是悲觀才對。怎麼那麼糊塗,逛了幾家巷子裡的小店就認為台灣經濟轉型有望?

但我認為,經濟無論多複雜,畢竟還是人的活動。因此,經濟要轉型,除了有賴政府投注資源加以引導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國人思想行為上的轉變。而我的確在巷弄裡看到改變和轉型的曙光,在小確幸的背後看到創意交流和堅持不懈的熱情。這是一群很有想法的人。

例如上期〈非文青觀點〉一文中提到的萬華倉庫展場Anko西園,就是一位退休校長將家族位於巷弄中的閒置倉庫,改造為一個咖啡廳兼展場,相當於一個藝文人士雅集。那不只是個喝咖啡看展的地方,更是新創意的激發場。另外永康街小玩子的「?什麼」店則是一個年輕藥師意外租了咖啡店,改造成個性小店,曾經舉辦33店長33天人情體驗活動,邀請33位藝文雅士,每人當一天店長,展出每個人的特色。現在規模更大了,店主還標下梁實秋故居的經營權,提供藝文人士更優質的活動場所。

最後,我在寫這篇巷弄經濟時,經由Google搜尋,發現李仁芳教授最近出的一本新書《巷弄創業家》,同樣主張巷弄創業家已經脫胎換骨,走創意經濟路線,是經營思維上很大的一個改變,也是台灣下一波創意事業的「前行萌芽春草」。我一方面很高興自己的想法不是荒誕不經;一方面卻不免有些驚訝,人家早就有這個主張,並寫成專書了,令我由衷佩服。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體制和國家目標是中國內外衝突的根本原因
美中經貿爭議以來,很多人都把它看成是美中在爭世界的領導地位,是在爭霸,或者是美國要壓制中國不讓它出頭。但現在真相已漸明朗,…
堅持自我品牌 米錄開創台灣觀光商機
「邵族追著白鹿找到了日月潭,靈鳥貓頭鷹指引邵族的獵人找到回家的路。」這是米錄公司所設計的「日月神話」意象T-shirt裡的故事。…
香港學者:中國禽流感或將大流行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管軼及朱華晨的研究團隊,聯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汕頭大學醫學院、浙江省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與美、澳科學家合作,…
台灣拚觀光 打響福爾摩沙美譽
觀光產業是無煙囪的產業,與科技產業共同被視為是21世紀的明星產業,順理成章成為各國競相開發中最重要的一環。根據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WTTC…
解析馬江對學生反服貿的答覆
國民黨在《兩岸服貿協議》爭論中不理會反對的意見而一意孤行,使學生發動抗爭,結果國民黨不只以暴力對付,其因應的說法更暴露國民黨嚴重的心態錯誤…
人生一世啊,良心最重要!
曾任教於北京大學法學系的袁紅冰教授,當時被學生譽為「北京大學精神導師」。目前旅居澳洲的袁紅冰為「中國自由文化運動」發起人、首席委員,並擔任…
雲南傣族潑水節 歡樂祈福
雲南「潑水節」是傣族人民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4月中旬傣曆正月,陽曆4月13日至4月16日之間。潑水節是送舊迎新的日子,…
全方位的保險規劃師──謝志明
現任國泰人壽高雄左楠通訊處襄理的謝志明,擁有豐富的銀行理財專業,但他卻放棄了理專的固定收入,挑戰全新的保險領域。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