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周永康至少講對了一件事

卓爾傑

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周永康這隻大老虎在「國際老虎日」被公開立案審查,打破中共「刑不上常委」的慣例。以江澤民為首的上海幫曾經不可一世,現在情勢丕變。

台灣圍繞著周永康的各式新聞不少,但鮮少報導能真正指出周的罪惡,有點可惜。

所以本文就要來報料一下。首先,在私領域方面,周的生活已經是一部恐怖片──為了娶小自己28歲的央視女記者,不惜策劃車禍殺死原配,次子周涵因此與他決裂,稱他是「畜牲父親」;周還擁有數以百計的情婦、包養女主播、與其他政要共享公共情婦,因此得到「百雞王」封號(好難聽)。

在「貪」字上,周永康也不落人後,他利用各種權錢交易的機會與其長子周濱和親信們在地產、石油、電信等行業大肆尋租;據路透社報導,周永康總貪污金額預估超過1000億,共有超過370億元的銀行存款、價值510億元的中外債券遭凍結,價值17億的約300多處房產、價值10億元的古董、名畫,以及大量人民幣和外幣現金、黃金、名酒和超過60 輛名車遭查封等,數量之多令人咋舌。

在公領域方面,周更是罄竹難書。周永康為迫害法輪功的原兇之一,在1999年至2002年任職四川省委書記期間,為汲取政治資本,他發動以酷刑、謀殺和綁架失蹤等手段迫害法輪功人士,四川因此成為當時最多人遭虐殺的省份之一;且經追查國際調查,他在擔任前中央政法委書記時直接推動、參與活體摘除人體器官,再以高價出售!

周永康還與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等上海幫成員策劃政變,計劃推翻習近平、另立黨中央,並涉嫌暗殺習。

在探討周永康的各種罪狀之外,令筆者比較好奇的是,這個人,身為一個「人」,不可能一出生就心狠手辣;那麼他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種十惡不赦的地步?

德國納粹黨在二戰期間對猶太民族趕盡殺絕,犯下群體滅絕罪。耶魯學者Stanley Milgram為了探討人的極端行為,於1960年代提出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他告訴實驗受試者,這個研究是在探討「處罰對學習的影響」,然後對「學生」(由Milgram的實驗助理假扮而成)展開測驗,在「學生」答錯時,要求受試者對他們施以電擊,隨著電擊的強度增加,「學生」痛苦地大叫、尖叫、拍打牆壁,最後完全沈默下來…但受試者在權威科學家的指導下,仍不斷按下電擊開關。實驗結果令人震驚──竟有62%的人會在權威的指示下對學生施以450伏特,也就是最高強度的電擊!

這個實驗的主題是「破壞性服從」(destructive obedience),它告訴我們,在極端的環境下,為了服從權威,人的本性會遭到多麼嚴重的扭曲。多數「一般人」對他人的痛苦雖然會感到不安,但一旦受到權威人士的要求,仍會執行傷害他人的殘酷行為。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當今中國政壇的權、錢、色情交易如此普遍,為了追逐各種私利,犧牲(多數他人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因為權威(高官)普遍都是這樣做的,整個制度鼓勵腐化,堅持廉潔操守反過來顯得特立獨行。評論指出,中共之所以無法以「違法」的罪嫌對周立案,以及拖到現在才公佈此案,與周被拘留調查期間拒絕配合,死不認罪有關;周不僅誓言自己對家人違紀違法「一無所知」,更拿子女家人經商「在中央領導中是普遍現象」為由,挑明了貪腐在中國的普遍,直接威脅其他政治人物。

可悲的是,在這件事情上,周永康說對了。現在中共整個國家政治機器就像一個大墨水罐,誰跳下去都會變得一身黑;也就是在官場社會化的過程中,純真的人性被「黨性」不斷侵蝕,有甚者在背離人性這條路上越走越遠,直至殺害數以百萬計的善良百姓,面臨國際反人類罪起訴,如江澤民、周永康、薄熙來之流;稍好一些的也就是在組織的控制下設法保存一些自我個性,並為此不斷掙扎。

打掉了一些大老虎,這個制度還會不斷地培養出新的猛獸,難保下一個不會是禿鷹、獅子、酷斯拉…不過可喜的是,就在最近,有越來越多人們體認到,只有整個制度的改變才會結束這一場場的悲劇與鬧劇。

而認清真實、面對困難,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本文僅代表作者之意見與立場)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商業用途嚴禁轉載※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百歲不是夢 老人長壽的5大祕訣
百歲不是夢!要老得健康才好,纏綿病榻的老年生活,不但自己受苦,也造成照顧者的負擔。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中要學會照顧自己,…
蘇州電視台主管「翻牆」被撤職
中國當局箝制言論,目標從異議人士擴及到關心時政的普通民眾。近日,蘇州市廣播電視總台一名主管,因使用推特(Twitter)…
以舉辦台灣東尼獎為志 科技大老雷輝的音樂劇夢
音樂劇有歌有舞,輕鬆活潑,是吸引民眾走入劇場的最佳表演藝術形式。「綠光劇團」2018年推出台灣原創音樂劇《再會吧 北投》,…
一百個天使的真心大告白
北一女三十重聚:美國篇 打開YouTube北一女重聚「非廣告」,出現幾位熟女「小綠綠」。有人用鍋鏟表演儀隊槍法、…
自然吃、慢慢吃,身體就不老
這幾年常見到雜誌或者電視節目在探索或介紹養生的美食。大概是過去大魚大肉吃多了,年紀有一些了,發現「零件」開始有些故障,因此開始反省生活型態…
為公還是為私? 我們與惡的距離
公視3月底推出的社會寫實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造成很大迴響,我十分喜歡每集開始的鋪陳,片頭利用「品味新聞台」臉書(FB)專頁的特效鏡頭,…
四川地震帶來的挑戰
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震驚了全世界,也引來澳洲媒體的持久關注。最大量的報導當然集中在災情和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傷害、特別是精神傷害上。…
培育生技人才 「偉喬生醫」勇闖試劑原料市場
2013年創業初期進駐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南科育成中心的偉喬生醫,切入較少人進入的試劑原料市場,目前已經是台灣最大的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