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對得起年輕人嗎?

Fotolia
第142期
曾允盈
台灣年輕人只值「22K」?國家對不起年輕人抑或年輕人還沒準備好?年輕人還可以有甚麼選擇?讓三位不同背景與不同領域,在海外獲得滋養、有所成就,卻選擇回台發展的年輕人來告訴你……

2014年2月,陳文茜〈這個國家太對不起年輕人〉一文,在年輕人畢業後是不是只值「22K」的相關討論中,掀起波瀾。文中認為,自從經濟崩壞後,全球皆實施接近零利率政策,資金不流入製造業,反而流入大都會房地產,台北的房價漲幅高達200%,太對不起打算在台灣買房的年輕人。

文章一出,筆名「柏克希爾哈薩維」的林育詩寫下〈年輕人,國家沒對不起你,是你對不起自己〉回應,不滿陳文茜菁英的表述方式,並認為年輕人只要有本事,就能擺脫低薪,更何況台灣的生活品質數一數二,許多國家望塵莫及。

林育詩這篇文章引起廣大迴響,共有超過九萬人按讚認同。然而,清大教授彭明輝卻直指林文「野蠻、無知」,認為其所讚賞的台灣生活環境,都是勞工和年輕人工資被壓低才會有的現象,社會對不起這些人。目前正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攻讀政治學博士學位的陳方隅則寫下〈國家到底有沒有對不起年輕人?〉一文反駁林育詩,認為年輕人並不處在一個「有努力就有收獲」的社會,但是重點不在國家到底對不對得起年輕人,而在年輕人應該有所作為,應該關心公共議題等。

究竟國家有沒有對不起年輕人,還是許多人還沒有準備好?從低薪資與高房價引發熱烈討論的情況來看,這個問題確實引發社會大眾的普遍憂慮;近年來,大學畢業生遠赴打工賣勞力的新聞也時有所聞。然而,也有人「逆向操作」,本期封面故事專訪了三組年輕人,他們的共同之處,是曾經離開台灣,在海外獲得滋養、有所成就,如今卻都決定回台灣發展。

決定回台,難道沒有考慮到市場太小或房價太高等問題嗎?有覺得國家環境對不起年輕人嗎?不管答案如何,他們都可以開創出自己的價值,選擇返台發展事業,在不同產業裡找到新的方法,也創造了一定的影響和經濟效益,這些選擇與成就,是他們對這個問題的回應。

此外,決定回來的原因,雖不一定與台灣的吸引力有直接關係,但是從民生環境到創業風氣,他們對台灣、中國、美國等地,提出許多觀察與建議,提供讀者不同的思考角度。

 

鍾子偉》 哈佛商學院→大陸日商→台灣網路媒體

台灣需要甚麼樣的活力?年輕人可以扮演甚麼角色?「關鍵評論網」創辦人鍾子偉認為是「創業」。從哈佛商學院畢業後,鍾子偉從美國到上海,28歲就當上中國三麗鷗總經理的鍾子偉,進入平均年收入11萬美元(約新台幣325萬元)的世界。

2013年,鍾子偉選擇回到台灣,因為台灣可以發展網路「媒體事業」。他認為台灣較中國、香港而言是自由的,台灣也尚未有如美國《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一樣的媒體形式,而這種廣納百川的網路媒體,正是影響未來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蔡牧民&賴佩芸 舊金山藝術大學→台灣數位行銷紀錄片

「繆思」有限公司是一間影像工作室,導演蔡牧民與創意總監賴佩芸,從舊金山藝術大學畢業後回到台灣,陸續創作紀錄片、宣傳短片等。「繆思」的拍片方式與傳統的影像工作者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拍片前,在Kickstarter、台灣的flyingV等「募資平台」募資;二是用相對簡單的單眼器材記錄拍攝;最後,用數位行銷的方式發行,不上院線。

蔡牧民和賴佩芸的作法,給了對拍紀錄片有興趣,卻苦於沒有資金人力、觀眾目光或行銷管道的導演,一個新穎且確實可行的選擇。

 

張智傑 廣東台幹→台灣有機農夫

曾經是台商幹部的張智傑,年薪百萬,待在中國廣東超過六年。回台灣最重要的原因,是想離開喝酒應酬的環境,過簡單的生活。對張智傑而言,台灣鼓勵青年回鄉從農的政策,對他很有幫助,如今也已晉升「百萬農青」。自己從零開始摸索,張智傑未來想為年輕人返鄉從農提供更好的環境。

這些來自不同背景、不同領域的年輕人,看見台灣環境的好與壞,和可以嘗試開創的面相。就如同蔡牧民多次強調:「這是一個沒有藉口的年代。」年輕人如果沒有勇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許不只是環境太糟的緣故。鍾子偉在自己的專欄文章中寫道:「做出選擇,承受結果。人生就是關於這些微小細節,真的沒有甚麼更大的事了,不是嗎?」更重要的是,選擇不代表不再能回頭。

未來會在哪裡,沒有人說得準;但我們知道,有一些年輕世代正在努力不懈地為台灣的媒體、電影產業、農業環境,以及更多我們不知道的各個角落,做出改變。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秘魯人學中文 台灣助數位學習
全球經濟動盪不安,但中文熱持續發燒,遠在地球另一端的秘魯,雖然跟台灣沒有邦交關係,但是卻有不少台灣籍的老師在這裡教中文。…
洪蘭教授擔憂台灣學生的未來
擔任國內醫學院評鑑委員的中央大學洪蘭教授,近日在媒體上發表文章,寫下對於台灣頂尖學府──台大醫學院的課堂觀察。她質疑「上課好像菜市場」,…
宜蘭綠色博覽會 2009最夯的春日嘉年華
伴隨春之步履,2009宜蘭綠色博覽會再次雀躍遊人的心。牛年的宜蘭綠博嘉年華會,以牛為活動主軸,自3月21日起,…
後疫情時代 實體行銷科技高峰會
台北+日本+國際領導企業分享最新行銷科技趨勢 年度行銷盛會「MarTech Asia」即將登場,首屆 MarTech Asia 講師陣容…
香港學者:中國禽流感或將大流行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管軼及朱華晨的研究團隊,聯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汕頭大學醫學院、浙江省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與美、澳科學家合作,…
天然 「食」尚 健康 - 伊薇特台味冰淇淋有夠「酷」
2013年7月,台灣第一家提供冰淇淋DIY的觀光工廠──「伊薇特冰淇淋夢工場」於新北市新店開幕,…
黃河明獻身社會公益 助人開展「新生命」
為了信守承諾,為了助人的使命感,你願意付出到甚麼程度?曾任資策會董事長的黃河明,不僅花了15年的時間投入脊髓損傷的公益活動,…
第三集 一加一大於二的創意拼貼者
「啊哈,把A加上B,不就變成了C嗎?」 「哇,你還真有巧思耶!」 你的生活中,也許剛好有這麼樣一個人,會讓你常常稱讚他有巧思、有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