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遊戲成癮 家長如何幫助戒除

電子遊戲成為宣洩不滿與壓力的途徑,孩子很容易沉迷。
Getty Images
第139期
穆笑晨

是一個真實故事:A同學第一次高考上了北大,瘋狂玩遊戲,因而被退學。第二次上了中南大學醫學院,繼續玩遊戲,後來和家裡失去聯繫。分析原因,孩子從小到大,父母只看重成績,忽略其他。男孩上大學時,身高160公分,非常胖,進北大以後人才濟濟,自卑乃至自閉。家長當初覺得無比榮耀,後來失望,難免言語刺激,造成孩子嚴重的心理問題。

這種例子屢見不鮮,隨著電腦在家庭的普及,孩子接觸電腦的年齡越來越小,很多家長害怕孩子沉迷於遊戲中不能自拔。到底是甚麼原因使孩子沉迷呢?以下是專家的分析:

1. 很多遊戲以卡通形象出現,符合兒童形象思維的規律和心理特點。遊戲中的高分、好成績、勝利感等強化訊息使孩子深陷其中。

2. 有些家庭父母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孩子,放任自流,孩子就會從遊戲中尋求心理安慰。

3. 父母期望過高,管教嚴苛,只顧讓孩子學習再學習,忽視了內心世界。孩子缺乏自由空間,甚麼事情都得遵從父母意志,按照父母意願來生存,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遭到扼殺,電子遊戲作為一種宣洩不滿與壓力的途徑,孩子很容易沉迷。

4. 父母關係緊張、爭吵、家庭暴力等會使孩子缺少溫暖和安全感,為了逃避精神困擾、忘卻煩惱,遊戲就成為避難所。

5. 「時尚」逐漸成為公眾的價值追求,網路遊戲已成為「時尚」的重要內容,盲從與追求「時尚」使孩子加入網路遊戲大軍。

瞭解並分析孩子沉迷電腦的原因後,家長便可修正家庭生活中的不當之處,防患未然或對症下藥。

1. 避免讓孩子過早接觸電子遊戲:一般情況下,孩子在二歲或二歲半就開始對電腦感興趣,不是被滑鼠閃動的顏色吸引就是對電腦中栩栩如生的畫面感興趣。這時可以適當地讓孩子接觸電腦,例如:讓孩子觸摸鍵盤、滑鼠、一起欣賞電腦中的畫面等,但要避免過早讓孩子接觸電子遊戲。

2. 不要讓孩子單獨和電腦一起:有些家長為了省事,把孩子往電腦旁邊一放就去忙別的事情,這樣最容易讓孩子遊戲成癮,變成網路依賴。應該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特別是上網時間。

3. 正常遊戲不可被電腦遊戲替代:孩子需要接觸真實的生活和真實的人,需要身體的鍛鍊、與人的交往、情感交流、語言的訓練等。應多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起做遊戲,有時間的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遊戲,益智健腦又可加強親子溝通。

如果孩子已經遊戲成癮,該如何幫助他們?

1. 開家庭會議,建立家中使用電腦的規矩,全家人都必須遵守:許多父母不准孩子使用電腦,自己卻上網、發郵件、甚至打網路麻將等。孩子認為規矩是專門用來對付他的,因為處於被逼迫的弱勢而奮起反抗。如果全家人都遵守規矩,孩子就沒有藉口。

2. 限制上網時間:例如晚上10點中斷網路,直到第二天8點才能上網。剛開始可能會造成不便或遭到孩子抵制,但這對於已經無法自制的孩子卻是必要的。

3. 培養孩子正當休閒興趣:如果限制孩子上網又強迫他學習,效果絕對很差。應安排一些家庭活動或能吸引孩子離開電腦的其他興趣,例如全家一起野營、打球、散步、玩棋牌遊戲等,既有益身心又可增加家人的互動機會,這種替代性療法的效果通常不錯。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體制和國家目標是中國內外衝突的根本原因
美中經貿爭議以來,很多人都把它看成是美中在爭世界的領導地位,是在爭霸,或者是美國要壓制中國不讓它出頭。但現在真相已漸明朗,…
堅持自我品牌 米錄開創台灣觀光商機
「邵族追著白鹿找到了日月潭,靈鳥貓頭鷹指引邵族的獵人找到回家的路。」這是米錄公司所設計的「日月神話」意象T-shirt裡的故事。…
香港學者:中國禽流感或將大流行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管軼及朱華晨的研究團隊,聯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汕頭大學醫學院、浙江省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與美、澳科學家合作,…
台灣拚觀光 打響福爾摩沙美譽
觀光產業是無煙囪的產業,與科技產業共同被視為是21世紀的明星產業,順理成章成為各國競相開發中最重要的一環。根據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WTTC…
解析馬江對學生反服貿的答覆
國民黨在《兩岸服貿協議》爭論中不理會反對的意見而一意孤行,使學生發動抗爭,結果國民黨不只以暴力對付,其因應的說法更暴露國民黨嚴重的心態錯誤…
人生一世啊,良心最重要!
曾任教於北京大學法學系的袁紅冰教授,當時被學生譽為「北京大學精神導師」。目前旅居澳洲的袁紅冰為「中國自由文化運動」發起人、首席委員,並擔任…
雲南傣族潑水節 歡樂祈福
雲南「潑水節」是傣族人民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4月中旬傣曆正月,陽曆4月13日至4月16日之間。潑水節是送舊迎新的日子,…
全方位的保險規劃師──謝志明
現任國泰人壽高雄左楠通訊處襄理的謝志明,擁有豐富的銀行理財專業,但他卻放棄了理專的固定收入,挑戰全新的保險領域。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