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觀點

從文字領略影像之美 以暢銷小說Boy's Life《奇風歲月》為例(一)

從文字領略影像之美 以暢銷小說Boy's Life《奇風歲月》為例
Getty Images
第124期
劉惠宜

讀到好書,總是喜不自勝,例如小說《奇風歲月》(Boy’s Life)就使我如獲珍寶。

Robert McCammon寫的這本長篇小說1991年由Pocket Books出版。有趣的是,當出版商收到這本書時並不看好它的市場性,他們引用了許多資料、圖表說服作者把重心放在謀殺推理,而非美國南方的小鎮生活,才能賣得好。Robert McCammon不願更改,捍衛自己的寫作信念:「我寧可跟他們解約,我寧可退出文壇,放棄暢銷作家的成功之路。」

我在網路的書籍介紹中看到作者當年表明:「我從來不是為錢而寫作,也永遠不會。我辦不到。我深信,寫作是為了要寫出『自己想看,而且會看得入迷』的書。」就是因為這是一本「為自己而寫」的書,寫作態度必定真誠,再加上它在1992年同時贏得「世界奇幻獎」以及「史鐸克獎」,必然有它一定程度的閱讀趣味,才使我將它列入閱讀書單。

好戲登場

《奇風歲月》逐漸被美國中學採用為文學教材,和《麥田捕手》、《梅崗城故事》、《憤怒的葡萄》等並列文選是有道理的。此書以一樁謀殺案起頭,這條主幹時而顯明,時而隱微地貫串全書。故事的場景設在1960年代阿拉巴馬州的奇風鎮(Zephyr),發生在十一歲男主角柯力(Cory)生活中的大小事、超自然經驗,以及他的好朋友與周圍的人物,構成此書的主要內容。書裡涉及的議題廣泛,如種族問題、酗酒、霸凌、友誼、死亡、勇氣、兩代間的衝突、教養問題、寫作等,很能拿到課堂裡討論。作者將小男孩童年的最後這一段時光寫得引人入勝,在意想不到之處展現幽默,是本讀完後回想到其中的一些情節,還會令人發笑的書。

除了文學價值與觸及特定議題時展現的人文關懷,作者厚實的文字功力讓此書成為寫作教學與學習的好教材,中英文寫作均可受益。我想特別分享的是它的寫作技巧與風格。由於我沒有讀過中文版,在此以原文舉例。

書中主角一開始即以鮮明的形象出現:衣著上,彩度最高的紅色,與藍、白、黑混搭。牛仔褲上的補丁與大紅襯衫都被賦予了男孩嚮往冒險的幻想。

“My blue jeans had patches on the knees, like badges of courage marking encounters with barbed wire and gravel. My flannel shirt was red enough to stagger a bull. My socks were white as dove wings and my Keds midnight black.”

文字中的光影之美

閱讀時,我印象最深的是字裡行間極具畫面感的文采。清晨,柯力與父親湯姆沿街配送牛奶。經過森林時,一輛車子就這麼從眼前橫衝到湖裡。湯姆跟著跳進湖裡想救出司機未果,車子沉了下去。

“The car fell away beneath him, and as his legs thrashed for a hold in the liquid tomb, more bubbles rushed up and broke him loose and he climbed up their silver staircase toward the attic of air.”

這一幕,以影像來講,畫面裡的光是很美的,雖然這種美帶著恐怖與不安:水面下明滅不定的自然光、閃爍的光影與咕嚕嚕的水泡,泡沫搭起的銀色階梯,使湯姆得以從這液態墳墓裡逃生。

如果你家隔壁住著一位裸男……

保守的奇風鎮有一位特立獨行的居民—裸男Vernon。鎮民開會時他的出現,引起大家的不自在,卻又不便直言制止。大家只能在他進入與離開時,像紅海一樣在他前後開闔、迴避。讀者閱讀時,彷彿可以看到與聽到人群沙沙地移動:

” And then a man made his way into the chamber and you’d have thought the Red Sea was parting as folks shrank back to give him room.”

“The Red Sea parted for him again, and closed at his back.”

看小說像在看動畫

就像一般十一、二歲的男孩子,柯力也愛看漫畫、怪獸等奇幻冒險故事,這些卡通般的畫面自然也深印在他的腦海裡。當他被惡棍飛車綁架,在車上被襲擊時,柯力心裡暗暗叫苦:如果躲得慢一點,背上就真的長翅膀──升天去啦!

”If I hadn’t ducked in time, I might’ve earned my wings for real.”

而綁匪開車的速度豈是飛快可以形容,肉票柯力坐在車裡就像被丟到洗衣槽上沖下洗、左搓右揉一樣:

“ …I was thrown from one side of the car to the other as the Chevy took the curves at breakneck speed. …. I was flung around like yesterday’s laundry.”

所幸鎮裡的黑幫老大最終難逃法網:

“He struggled and thrashed like a turtle turned on its shell.”

以上這些形容都極具動感,甚至喜感。小鎮裡除了有黑道父子,Branlin家那對惡少,也使得社區裡的孩子聞風喪膽。下面的比喻頗具肅殺之氣:他們騎著代表邪惡的黑色腳踏車,像禿鷹般在鄰里間盤旋,伺機欺凌弱小。

“Oftentimes they roamed the neighborhood on their matching black bicycles like vultures searching for fresh meat.”

再看看這段惡少騎腳踏車在柯力後面窮追猛打,作者想像車輪底下的小昆蟲各自逃命的情景,閱讀時好像在看動畫。

“Green grasshoppers and black field crickets leaped for their lives under the grinding wheels.”

而學校終於放暑假時柯力的心情,相信也是很多人盼到週末的寫照,像青蛙從池塘裡一躍而出,自由歡呼,奔向閃閃的陽光:

“My heart was a frog leaping out of murky water into clear sunlight. “

陳述筆法靈活多采

除了栩栩如生的描述,陳述筆法的豐富是一位作家該具備的基本功,在此列舉一二。鎮裡的一對姊妹花,一位只穿藍色,一位只穿綠色。如果請你翻譯,你會怎麼寫呢?

“Sonia wore only blue in all its varying shades, while Katharina was a slave to green.”

學生都知道每個老師都有他的罩門,甚麼事情最令他抓狂。想想過往的學生時代,這段讀起來應該備感親切:

“All us kids had found out by now that all teachers had a sore spot; some went crazy over gum chewing, others insane over behind-the-back giggles, still others nuts over the repeated squeaking and scuffing of shoes on the linoleum.”

讀者們在〈英語私房書單〉文中驚鴻一瞥的Boy’s Life終於在此與大家見面了。這本集奇幻、懸疑與邁向成長的書籍雖然受到美國教育界的青睞,但它不是為青少年而寫的小說,作者收到的讀者回函,年齡層從十幾歲至八十幾歲都有,可見書中觸及了人們心靈共通的渴望。

下一篇文章,我們將繼續探討書中的一些妙喻,以及對比陳述、人物描寫等寫作技巧。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香港回憶錄之「見趙紫陽」(上)
(續前期)經過幾個月的籌備,1988年9月我們再赴北京。張五常教授的老朋友、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英文中的笑點 以動畫Wallace and Gromit 《酷狗寶貝》為例
Wallace and Gromit中文片名翻譯為《酷狗寶貝》或《超級無敵掌門狗》,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行的系列黏土動畫片。…
當我站上球場,我會奮戰不懈
您感到沮喪嗎?現代人常受憂鬱的襲擊,因為這個世界的運行往往無法符合我們的期待。但上天是公平的,關了這扇門就會打開那扇窗,…
反商主義在美國的勝利
美國是資本主義大本營,全球市場經濟的火車頭(經濟規模占世界近四分之一),但這次歐巴馬連任卻顯示,反商、反資本主義的力量,在美國有巨大潛力,…
不能只有膚淺的政策討論
政策目的若非依有效的民意程序決定,可能會違背人民的意願;政策方法若未經深入的討論則可能錯誤,也可能被主事者誤導到不同的目的,…
乳協官員:我自己的孫子喝國產奶!
近年來,中國乳製品企業食品安全醜聞不斷。繼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門」、2010年聖元奶粉「性早熟門」及2011年蒙牛「致癌門」之後,…
面對兩難 該何去何從
發生船難了!救生艇已經滿載,落水乘客哀嚎求救,此時如果再有人上救生艇,救生艇將翻覆。而你是僅存的船員,這些乘客必需依靠你的指揮才能脫險,…
故宮「芳茗遠播」 窺見神州茶文化
飲茶文化從中國發源到亞洲,歷經千年而不衰,中國、日本、台灣皆各有千秋,故宮南院有「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常設展,北院也有「品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