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橘之鄉 讓金橘蜜餞晉升為宜蘭縣禮

金橘是宜蘭重要農產,年產量約占全台產量90%。橘之鄉提供
金橘是宜蘭重要農產,年產量約占全台產量90%。橘之鄉提供
岳翔雲
第124期
岳翔雲

宜蘭縣的好山好水孕育出優質農特產,除三星蔥、鴨賞外,金橘年產量居全台之冠,高達九成。金橘蜜餞遠從日本統治時期就頗負盛名,甚至外銷日本成為日本人喜愛的甜點。

不過,就像許多農產品都得面對大豐收時的「穀賤傷農」,宜蘭金橘也多次遭此窘境,一斤二、三元的價格,根本不敷採收成本,果農血本無歸。

以「橘之鄉」商標聞名的「旭工實業有限公司」,總監洪美芳談到1979年時與先生林枝漫投入金橘生產的因緣:「公公種了許多金橘,有一次採收後載去給盤商,被砍價很火大,氣得說寧可爛掉也不賣。」公公也尋求兒子的支援:「你太太在學校教食品,怎麼不自己做蜜餞來賣?」

改變傳統蜜餞作法》 真空糖漬做出自己敢吃的蜜餞

為了解決金橘滯銷問題,當時在宜蘭農工(宜蘭大學前身)食品科任教的洪美芳,於是與先生林枝漫一起研究蜜餞製造方法。過程中發現,傳統蜜餞因糖漬時間必須15到30天,且需加溫到100℃以上,果皮會產生「褐變」現象,必須用漂白劑漂白以增加賣相;為了延長保存期限,也添加了防腐劑等。

看到這種情形,洪美芳心想:「這種蜜餞怎麼能吃。」家裡的老阿嬤也說:「要做蜜餞就要做自己敢吃的!」

因為心繫教學工作,洪美芳原本對製作蜜餞一事不甚積極,可是公公卻提供土地給林枝漫蓋工廠,鼓勵他趁年輕時創業。「只好跟著先生撩落去!」

於是,夫婦倆開始著手蒐集資料,思考如何打破傳統蜜餞的製造方式,研發出不會褐變、不加漂白劑的生產方式。

「如果在真空中糖漬、加熱,是不是就可降低沸點?」靈機一動,整個研究曙光乍現。林枝漫開始自己動手設計糖漬設備,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失敗,終於完成在真空下60℃煮沸的作法,解決了「褐變」的問題,讓不加漂白劑的夢想成真。

這種保有自然風味、獨步世界的金橘蜜餞,可是林枝漫與洪美芳歷經五、六年的苦心研究,以及賣了一棟房子所換來的成果。

蜜餞糖果化》

宜蘭農業局展售會一炮而紅

林枝漫與洪美芳把努力開發的成果,拿來與朋友分享,每個人品嚐後都讚不絕口:「你們怎麼不賣呢?」

偶然機緣下,夫婦倆將研發出的成果找到注重品質的名產行來銷售。起初銷量不多,洪美芳上班時還可兼送貨。真正打開知名度的轉捩點是宜蘭縣政府農業局的產品發表會。

「當時農業局力邀參加,我們想還沒包裝怎麼展?農業局卻一直催,還說你們很有料、很特別啦。」洪美芳回憶起這段故事時表示:「真的被趕鴨子上架!」

為了參展,洪美芳想方設法要把產品弄得不一樣。當時「李鹹」(蜜餞零食)都是糊糊碎碎的,沒甚麼質感,洪美芳就把金橘蜜餞用玻璃紙一粒一粒包裝成糖果,看起來就像是日本進口的產品。

想不到,臨時急就章出場,洪美芳的用心與巧思卻一炮而紅。展出會場記者湧來爭相報導產品的獨特性與堅持自然糖漬的精神。另外,林枝漫中興大學畢業後,卻願意回鄉與擔任教職的妻子共同創業,從事最具地方性的農業生產,鄉下地方有「學者」做農,也意外引起話題。這時,洪美芳才發覺自己的產品在外人眼中是如此可貴,從而堅信走這條路是對的。

1987年時,在朋友打氣鼓勵下,打出自己的品牌「橘之鄉」──取意來自金橘的故鄉。第一個產品則在同事建議下取名「貴妃金橘」,因為當時無線三台都在演楊貴妃的戲,取名「貴妃」,消費者馬上可聯想在一起,也有甜蜜的感覺。

建蜜餞形象館》 產銷合一自己給自己舞台

橘之鄉開始推出自然風味的蜜餞後,恰逢台灣社會大眾的食品衛生觀念慢慢打開,農委會也鼓勵廠商通過CAS的認證。洪美芳向來重視食品衛生,給消費者健康保障,自然而然成為健康蜜餞的領導品牌後,統一超商前來洽談合作,而且無須上架費。

外人看來的大好機會,橘之鄉卻拒絕了,「時機尚未成熟。因為消費者還不懂,我們的成本高、單價高,如果沒有特別解說,產品光擺在那邊可能不被認同。」這是洪美芳的理念與堅持。

為了直接面對消費者,橘之鄉設立形象館為產品架設舞台,自己介紹自己。「一定有很多人在找天然的好東西,來這裡,讓他們直接瞭解我們在做甚麼。」

橘之鄉產銷合一的經營方式,可是宜蘭農業的先驅,雖然銷量不算大,但擺脫了被剝削的宿命,開啟了農業經營的新里程碑。

火災後重建》 化危機為轉機成立宜蘭第一家觀光工廠

未料,經營甫上軌道的橘之鄉不幸在1991年發生火災。因為沒有經費重建,原本只想把損害的屋頂翻修,但原來工廠的動線不佳、生產流程不順,林枝漫與洪美芳左思右想後決定重建。「既然老天告訴我們要重蓋,那就咬牙貸款重蓋。」洪美芳語帶感謝地表示,本來當時貸款利息高達10%至12%,幸得農委會協助申請到中美基金5.5%的低利貸款,讓他們大大喘氣。

工廠重建後,經營壓力更大。由於沒有透過中盤、沒有通路,林枝漫只能靠自己更加勤奮跑業務、拜訪遊覽車司機,以及配合農委會、外貿協會、一鄉一特產等活動,慢慢打開市場與自有品牌的知名度。

與此同時,「橘之鄉」產品屢獲食品賽大獎,因而成為宜蘭縣政府待客的甜點,甚至連外交部、農委會官員出國訪問都來此採購禮品。「橘之鄉蜜餞」儼然成為具有台灣味的「縣禮」及「國禮」。

十年前,宜蘭縣府計畫推出「蘭陽博物館」時,一些在地企業共同發起「蘭博家族協會」,橘之鄉受邀請成為創始會員,因而學習到如何透過博物館、文化館的建立來保存在地文化與引發參訪者的學習動機。

因此,當工研院與宜蘭縣政府推觀光工廠時,「橘之鄉」便在第一時間報名加入,並於2008年成立宜蘭第一家觀光工廠──「橘之鄉蜜餞形象館」,讓民眾有機會瞭解宜蘭的金橘文化與體驗親手做蜜餞的樂趣。

當兩岸簽訂ECFA造成中國農產品低價輸入,以及2011年發生食品添加塑化劑風暴時,許多農業產品相關廠商受到波及,橘之鄉的業績卻沒有受到影響。接手蜜餞形象館的第二代經營者林鼎剛經理表示:「因為本來就做直客,消費者一直很瞭解我們。而且無添加防腐劑、色素的生產流程就攤在陽光下,民眾看得見反而覺得更安心。」橘之鄉以健康、自然的基本精神,無懼各種挑戰。

林枝漫夫婦從漫無頭緒的情況下,投入蜜餞生產,雖然困難重重,但總能適時將危機化為轉機。洪美芳表示:「感謝老天爺、感謝許多貴人的協助。」

為了緬懷當初的創業精神,成立觀光工廠時,林枝漫特別設立一個「信念的磐石」招牌,寫道:「三十年前從這根柱子開始,我們建立了橘之鄉,也建立起對產品應有的信念,如今房子翻新柱子依舊,提醒我們莫忘初衷。信念才是最堅固的磐石。」

回歸自然的風味,堅守經營的初衷,「橘之鄉」無愧為宜蘭人認真打拚與金橘的代名詞。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再見無能的刺激消費方案
台灣經濟再度陷入衰退,馬政府再度推出振興經濟政策,也再度遭到各界的批評,幾年來馬政府執政能力不只沒有進步,似乎還變得更糟。…
試解大衛魔術之謎
喜歡魔術表演的人,大概沒有人不知道大衛‧考柏菲(David Copperfield)。他被譽為是近代最偉大的魔術大師毫不為過。…
蛻變案例1──魔法: 夢想起飛, 老樹根木工坊變出教育樂園
在學校裡每當下課時,小朋友最喜歡衝到遊戲區玩溜滑梯、搖搖樂、翹翹板等。可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這些陪伴很多人度過快樂童年的遊樂器具,大部分都是…
得來素蔬食連鎖 靠電商與CRM 加盟店一個月就能打平
得來素,是全台擁有17間店的蔬食早午餐連鎖餐飲,以素食早餐、素食連鎖這樣少見的模式,在早午餐市場、連鎖加盟市場裡開拓出一塊利基。…
二十年後 六四英雄有了下落
多少年來,1989年六四那天,「王維林」孤身擋中共軍隊坦克車的照片已成為一個勇氣的象徵。直到今日,王維林的生死謎團才終於水落石出。…
《真愛每一天》 只有善良相伴的日子才見真愛
《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是2013年上映的一部甜美的英國喜劇片,雖然影片一出,影評評價不高,英國《衛報》說「空洞的劇本」…
老店的經營之道 堅持傳統+突破創新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每五年統計一次的工商及服務業普查結果顯示,2011年底台灣企業總數為118.5萬家,其中企業經營五年的存活率為75.73…
培育生技人才 「偉喬生醫」勇闖試劑原料市場
2013年創業初期進駐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南科育成中心的偉喬生醫,切入較少人進入的試劑原料市場,目前已經是台灣最大的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