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社會系列

中國爭奪資源 國際社會面臨「非傳統安全」

中國爭奪資源 國際社會面臨「非傳統安全」
21世紀前十年,俄羅斯每年流向中國的原木高達1,600多立方米。數以千計的車皮運著俄羅斯木材到中國去。Getty Images
第106期
何清漣

現階段,中國與不少國家的一系列摩擦,越來越凸顯出「資源爭奪戰」的特色。由於中國這隻「吞食資源的巨獸」的表現,發達國家與資源提供國均開始意識到,世界面臨由資源引起的「非傳統安全」局面不斷嚴峻化的問題。

中國海外投資成「資源吸管」

中國早就成了一個資源淨進口國。多年來,中國企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四面出擊,到世界各地謀取自然資源。從非洲到拉美,從東南亞到澳洲,從中東到中亞,從俄羅斯到加拿大,到處都有中國企業的身影。從石油到煤炭,從鐵礦到銅礦,從天然氣到頁岩氣,從各種稀有金屬到森林木材,從水源到水產,中國都亟需進口。

這種資源短缺由於中國的發展方式是高能耗模式而更顯嚴峻。保守估計,只向世界貢獻了GDP總量8%多的中國,卻消耗了世界能源的21%左右。中國的能源消耗超過美國,但GDP總量僅為美國的37%。中國能源消費總量是日本的4.7倍,但GDP總量只與日本大體相當。

中國不僅需要外國的石油、銅、鐵礦石和大量其它大量原材料,來維持「中國製造」,就連中國人的食物,也越來越依靠進口。這種依賴有多大?2010年中國進口糧食總量創下歷史紀錄,為9,500萬噸,約占國內糧食產量的17%,其中大豆一項進口總量就高達548萬噸,約占全球大豆交易總量的60%。2011年中國的糧食進口數字未公布,但官方承認「大幅成長」。中國農業部發言人陳萌山今年2月初公開透露,「中國50%以上的生豬、蛋肉雞、奶牛良種,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種依賴進口。」

中國有十幾億人口,這種從資源到糧食的龐大需求完全改變了世界市場的供求結構。《日本時報》2011年7月21日發表評論稱,隨著中國日益增長的糧食進口量,中國的糧食安全已處於一個轉折點。與此同時,中國對國際糧食市場的依賴,也具有「戰略意義」。

中國的新形象: 掠奪資源的新殖民主義者

因此,中國近年海外投資步伐非常快,據普華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今年1月中旬公布的一份報告,2011年中國公司所收購(全部收購或收購部分股份)的資產總值攀升至429億美元,較2010年成長12%,交易總數升至創紀錄的207宗,較上年成長10%。僅從數據上看,似乎中國資本在全球很受歡迎。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今年1月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中國亟待改變海外投資負面形象」成了討論主題。1月26日,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拉米在該論壇的一個討論會上說,「外界有這樣一種看法:中國是資源掠奪者、新殖民主義者,以及技術盜用者,也就是說,中國是個不按規則行事的國家。」中國的宣傳將拉米的說話篡改為「世界對中國有種偏見」。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主要集中於資源開發和初級製造業。近30年以來,中國人不惜毀壞本國環境生態追求所謂「經濟發展」,對他國的環境生態自然也不會愛護。安邦集團(北京)一份研究報告不得不承認,環境風險是中國企業收購海外礦產資源後最容易引發爭端的方面。

世界不歡迎中國

俄羅斯對中國大肆掠奪該國資源早就不滿。德國西南廣播電台(SWR)早在2008年10月26日就播放電視專題報導「西伯利亞:救命啊,中國人來了!」

這部紀錄片由Albrecht Reinhardt拍攝,記錄了西伯利亞中俄邊境地帶的景象。該紀錄片說,中國需要俄羅斯寶貴的原材料,中國人甚至開始非法派「大軍」到西伯利亞自己伐木。21世紀前十年,俄羅斯每年流向中國的原木高達1,600多立方米。數以千計的車皮運著俄羅斯木材到中國去。而俄羅斯對此束手無策。中國的權力似乎在止不住地向西伯利亞延伸著。

中亞產油大國哈薩克的反對黨組織遊行示威,抗議「哈薩克政府允許中國掠奪哈薩克資源」。其他一些國家開始未意識到中國式開發對本國的危害,但醒過神來後均反對。1995年,柬埔寨政府曾與一家中國企業簽訂開採森林30年的協議,後發現這項開採對環境帶來毀滅性的破壞,於2001年收回森林採伐權,到2005年乾脆將採伐權置換為森林保護權和種植權,逼這家中國企業退出。在緬甸軍政府執政時期,中國投入36億美元在緬北伊洛瓦底江上興建大壩,遭到當地民眾的激烈反對。去年新總理吳登盛上台後,立即宣稱暫停這項工程。查德是中國援助外交的重點「友好國家」之一,中石油曾投入6,000萬美元與查德合作建立了傑爾瑪煉油廠,而且也按意願拿到了居於支配地位的60%股權。該廠於2011年6月啟用,今年1月查德工商部以在燃料油價格上意見不同為由關閉該廠,還下令廠長辭職,並宣布該廠總經理為「不受歡迎人物」,限期離開查德。

巴西曾經非常熱衷於向中國出口豬肉、煙草、家禽、玉米、水果與礦產資源等。但巴西人現在發現,巴西成了一個向中國供應農產品與原材料的原料產地,而自身成了中國廉價產品的傾銷地,「中國製造」正在摧毀巴西原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里約聯邦大學巴中研究中心主席馬里奧•瑞普(Mario Ripper)認為,中巴之間的經濟交往「不平等」,「巴西的經濟體系完全被破壞了。我們應該不是僅僅依附在中國身邊生存。」

中國對世界的資源威脅正在成為現實。南海海域之爭,實際上就是中國與周邊國家爭奪海洋資源的「圈海戰爭」,資源爭奪這一「非傳統安全」因素對國際秩序的影響將越來越大。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神話故事裡的羅摩橋 真實存在
美國NASA在2002年4月發布了一張航太照片,從照片中能夠清晰地看到,印度與斯里蘭卡之間的保克海峽(Palk Strait)中,…
當老闆的煩惱,這些志工比你還懂!
開公司很簡單,但要活下去談何容易。尤其台灣中小企業普遍卡在基本營運觀念不足、有技術沒管理能力、缺乏財務整體規劃觀念等因素,…
冰雪阻隔不斷返鄉路 再現中國「留守孩」問題
年前中國幾十萬返鄉民工被困廣州火車站的場面,人們仍記憶猶新。旅客在風雪和饑寒交困中煎熬數日,有人暈倒,有人被踩死,…
2011國際十大新聞 - 6. 占領華爾街運動 99%的人反對貪婪
源自於「阿拉伯之春」的靈感,「占領華爾街」集會運動最初由加拿大反消費主義組織Adbusters在美國紐約市發起,提議舉行和平集會,…
現有環評制度的科學和民主問題
環保議題老是在台灣引起很大的爭議和衝突,這是因為很多環保問題的影響人們有見仁見智的看法,當然難免有爭議,而爭議沒有好的機制解決,…
草木有情 植物也會自救與求援
人們常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實際上可能恰好相反,因為有的植物也是有感情、有知覺的。古文人也說過「感時花濺淚」、「草木同悲」、「…
Janet的尋根之旅
第一趟回台灣時,Janet並不急於「尋根」,因為爸爸的家鄉高雄縣鳳山市目前並沒有親人,直到2008年。 2008年,…
香港「世紀之戰」 民主獲勝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卻是中國的政、經櫥窗,一舉一動都引起華人世界的關注。眾所矚目的香港立法會港島區補選議員的結果在12月2日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