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鮮看

境外掃年貨 中國奢侈品消費冠全球

第106期
李強

華人傳統新年從除夕夜到元宵節的15天,多彩的慶祝給世界各地帶來文化的分享,而中國人在境外狂購奢侈品年貨也獨具特色,令世界矚目。今年1月新年期間,中國境外奢侈品消費達72億美元,居全球之首,占據了六成歐洲市場,並具有年輕化、禮品化、炫富心理和未富先奢等「中國特色」。

據世界奢侈品協會報告,2012年中國新年期間,中國人花費近90億美元購買奢侈品,其中境外消費72億美元,是同期在大陸消費17.5億美元的4倍多。72億美元中,46%用在歐洲,占歐洲奢侈品市場銷售的62%,主要集中在法國、義大利、英國、瑞士四國;35%用在港、澳、台,占其市場的69%;19%在北美,占美國市場的28%。

據該協會針對新年期間出境消費人群的調查顯示,72%的人認為出國購買奢侈品價格更具優勢;69%認為國外貨源更豐富,挑選空間大;53%認為出國購買奢侈品是假期出遊的一個目的,可慰勞自己和家人;45%認為出國消費是心理感受,可享受原產地正宗的貨品和服務。

此外,奢侈品的消費,也漸漸形成一些「中國特色」:

首先是奢侈品的消費有「年輕化」的趨勢。由於奢侈品消費需要雄厚的經濟基礎,在多數國家消費主體是40歲到60歲的中老年人。但在中國,奢侈品消費族主要集中在官二代和富二代,且青、壯年占相當重要比重,73%不滿45歲,45%的消費者年齡在18歲至34歲之間。

另據胡潤研究院統計,與西方消費者通常為自己買奢侈品不同,中國消費者近50%出於送禮目的。在中國,往往是同僚下屬買奢侈品來贈給長官,因此出現了奢侈品購買者和使用者相分離,以及多人購買一人受用的奇特現象。此外,將過多的別人贈送的禮物拿到典當行變成現金,在近幾年開始流行。奢侈品典當業應運而生,市場一年比一年火爆。

世界奢侈品協會調查指出,在中國,買奢侈品注重品牌價值,不注重商品價值,大多消費者買奢侈品是為了讓別人知道,以此攀比和證明自己的財富和地位。其調查顯示,70%的中國奢侈品消費者認為奢侈品具攀比價值,是用來社交的重要符號,也就是奢侈品購買者的「炫富心理」濃厚。

一般而言,奢侈品消費的平均水平是其個人財富的4%。但在中國,很多人用40%以上的財富去奢侈。有些經濟條件並不寬鬆者,經常在奢侈品打折時消費,「提前」進入頂級消費階層。「未富先奢」因此也成了另一項中國特色。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獨居有感
長假回鄉。茶餘飯後,我隨口講出的購屋想法成了閒聊的主題。 「房子不要買在海邊,」媽媽搖搖頭,「冬天那麼冷。現在年輕不覺得怎樣,…
中國大學生 搶當掏糞工
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年年說年年難。近日一條「大學生掏糞工上崗」的新聞,又將這個話題推向了風口浪尖。 3月3日,…
用行動關注台灣農業 - 「炸彈客」炸開「台北綠色市集」
楊儒門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有印象。他就是六年多前轟動一時、在台北放置17次爆裂物來表達農業問題而入獄的「白米炸彈客」。…
鳥窩窩私房菜 創意與現代的美味感動
「鳥窩窩」,這是一個讓人感到好奇的名字。它是由劉美伶董事長創立,因為她在海內外辛苦耕耘,深知遊子之苦,希望讓這些鳥兒都能有個家,…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陰陽臉
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宣布「中國實際上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GDP總量超過日本。這一官方當作是貼金的「經濟成就」,…
香港回憶錄之「末代港督」
(續前期)參與香港前途問題談判的港督是尤德(Sir Edward Youde),他是英國資深外交官員,熟知中國事務,曾任英國駐華大使。…
木工蓋新房
畫面中以手作方式整理木材的人是誰?沒錯,正是阿丹本人。 在今年5月5日出版的第200期《看》雜誌中,曾介紹阿丹以大型機具切割原木材,…
黑幼龍:找到「三個圓圈重疊」的工作
說起「改變」,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大半生的經歷,可說是最好的註解。黑幼龍從一個連高中都考不上、只好去從軍的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