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古知新

古代心理醫學 著重情緒治療

古代心理醫學 著重情緒治療
Getty Images
第80期
倪健哲
提升精神狀態乃治本之道--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醫學家扁鵲,相當重視精神與健康的關聯,他曾提出「六不治」的觀點。看來最難醫的不是身體上的病痛,而是行為。精神和心理可影響疾病加重或減輕,這觀點在現代來看也是相當有道理的。

生活節奏快速的現代人,容易累積壓力,以致憂鬱症、燥鬱症等精神疾病層出不窮,心理醫療成了熱門的醫學項目。不過,精神醫學並非現代才有的產物,早在中國古代的醫書中即有記載,而且是診療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中國醫學書中時常談到情緒與身體健康的關係,並強調「心病還需心藥醫」的觀念,而不是單純以藥物治療。中醫問診也是從症狀、生活習慣、行為性格作為診斷病情的依據,相當有道理。

扁鵲,重視精神與健康的關聯

中國古代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內經》)將人的五臟(臟器)、五志(情緒)對應五行,並對應其相生相剋之理。《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記載:「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等,不但將情緒與臟器疾病對應,還有相應的情緒治療法。

例如「憂傷肺,喜勝憂」,所指即為憂鬱症,患者說話聲音有氣無力、身體呈現消沉無力的狀態;因為如此情緒傷及肺部,因此患者的氣息微弱,兩者互相關聯。而愉悅的情緒,則能使患者精神起來,呼吸暢通,自然也能治療憂鬱引起的肺病了。

性格與情緒也會影響醫療成效。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醫學家扁鵲,相當重視精神與健康的關聯,他曾提出「六不治」的觀點:「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并,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在名醫扁鵲眼中,這六種性格的人是無法醫治的。看來最難醫的不是身體上的病痛,而是行為。精神和心理可影響疾病加重或減輕,這觀點在現代來看也是相當有道理的。

朱震亨,讓病人以哭泣紓壓

元代名醫朱震亨,又稱丹溪翁,以「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理論創立了「滋陰學派」,是中醫史上相當有貢獻的醫生,他在心理醫療上也有相關記載。

《丹溪翁傳》記載:「一女許夫婿後,其夫因經商兩年不歸,因不食,因臥如癡,無他病,竟日向壁而臥。其父迎丹溪翁治之,翁於脈畢謂其父曰:『此思則氣結也,藥難獨治,得喜可解,不然,令其怒。』於是摑其面誣以外情,果大怒而號泣者三時。令解之即求食矣。所以然者悲則氣消,怒則勝思也。翁謂其父曰:『病雖瘥,得喜方已。』乃諭其夫回,即果然,病亦不舉。」

意思是說,有名女子因丈夫經商不歸,吃不下飯、整日躺在床上面壁發呆。丹溪翁問診之後,突然打了女子一巴掌,痛罵她一頓,女子無端受辱,委屈湧上心頭,放聲大哭,心病隨之而解,之後就正常進食。事後丹溪翁解釋,此乃嚴重的相思病,以後只要丈夫回來就不再發病了。

丹溪翁的治療法是讓病人以哭泣的方式,將鬱悶一次發洩出來,是一種很劇烈的紓壓方式,一種猛藥。以現代心理學研究來說是相當合理且有效的。

 

張子和,隔離患者驚嚇的回憶

金、元時期的名醫張子和,擅長以「攻」──「汗、吐、下三法」為治療手段治病,因此又稱為攻下派。而他在心理醫療上同樣使用「攻」的辦法,效果卓越。

《儒門事親》書云:「衛德新之妻,旅中宿於樓上,夜值盜劫人燒舍,驚墜床下,自後每聞有響,則驚倒不知人,家人輩躡足而行,莫敢冒觸有聲,歲餘不痊。諸醫作心病治之,人參、珍珠及定志丸,皆無效。戴人見而斷之曰︰『驚者為陽,從外入也;恐者為陰,從內出也。』驚者,為自不知故也;恐者,自知也。足少陽膽經屬肝木。膽者,敢也。驚怕則膽傷矣。乃命二侍女執其兩手,按高椅之上,當面前,下置一小幾。戴人曰︰『娘子當視此。』一木猛擊之,其婦人大驚。戴人曰︰『我以木擊幾,何以驚乎?』伺少定擊之,驚也緩。又斯須,連擊三、五次;又以杖擊門;又暗遣人畫背後之窗。徐徐驚定而笑曰︰『是何治法?』戴人曰︰『《內經》云:驚者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見之必無驚。』是夜使人擊其門窗,自夕達曙。夫驚者,神上越也。從下擊幾,使之下視,所以收神也。一、二日,雖聞雷而不驚。」

《儒門事親》書中提及,一婦人曾在旅店住宿時遭到強盜搶劫,嚇得她從床上跌落。從此之後只要聽到些許碰撞聲響,便會昏倒在地,不省人事。

張子和診病後,認為此乃膽氣傷敗,應取心理療法。他令兩名女侍抓住病婦的手,讓她坐在高椅上不得動,然後在她的面前放一張小茶几。他指著茶几說:「請娘子看這裡!」話音未落,便用力以木棍敲擊。等婦人心神稍定,再度敲打茶几。因為前一次的經驗,婦人比較不受驚嚇。

如此重複敲打,並以手杖敲門,抓劃窗戶。長時間後,病婦習慣這些聲音,情緒也逐漸穩定下來。原來,《內經》說「驚者平之」。平,即平常之意,人對習慣的事物不會感到驚嚇,只要能讓他對於驚嚇的現象感到習慣,自可解驚。

之後,張子和又派人敲打病人的門窗,通宵達旦地吵鬧。兩天後,婦人心病痊癒,即使聽見打雷聲也不會怕。

以現代心理學來說,病患的症狀是因恐怖記憶而導致對聲音的恐懼症。張子和所使用的療法是隔離使她驚嚇的現象與回憶,對這個聲音習以為常,也就不再感到恐懼。以結果來看相當成功。

中國古代醫學對於心理與精神的科學,重於對物質身體的研究,時常將身體病痛與精神問題相連。因此,除了心理醫療外,還有許多修煉身心的方法,藉由修煉心性、提升精神狀態,從內而外地改善身體。從醫學角度來看,或許這才是最根本的治療方法。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195 國大團結 巴黎氣候協定抗暖化
2015年12月12日,在一片掌聲中,全球氣候峰會終於通過了由195個參與國共同協商完成的氣候協議草案。…
中國樓市「金九銀十」今何在?
在中國房地產市場高速發展的十餘年裡,每年的9月至10月都會迎來一波銷售高峰,被業內人士稱為「金九銀十」。然而2017年中國各地在限購、限貸…
解讀人類十大常見夢境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在現實中做不到、沒勇氣做的事情,在睡夢中卻有出乎意料的表現和結果;在夢中發生驚恐、遺憾的事,醒來後慶幸那只是一場夢境。…
令人神馳的花蓮海岸之旅
有句話說:「花蓮的土會黏人。」是壯濶的大山大海孕育出寬宏的特性來廣納異己,也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在此定居。 得天獨厚的海岸線,…
他們,為何選擇扶輪?
談起扶輪社,一般人膚淺的印象是──這是一群「有錢人」參加的社團,是老闆們交際聯誼,行有餘力捐錢做公益的組織。事實並非如此。在其中,…
菫色的大稻埕碼頭
菫色的橋、菫色的微光、菫色的招牌,連空氣也充滿了菫色的紫羅蘭花語,這是大稻埕碼頭給我的夜晚印象。唐朝詩人李商隱的詩〈錦瑟〉,真切卻又感傷,…
排灣族迎親隊伍
這是阿丹記錄台東縣達仁鄉排灣族土坂部落原住民婚禮的完結篇。婚禮當天,排灣族新郎會率領載著禮物的轎子隊伍,浩浩蕩蕩地親自到新娘家迎親。畫面中…
香港關注溫州鐵路災難
由於香港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每發生甚麼大事件,香港市民都有「患難與共」的心情,覺得不知道甚麼時候,類似的事件也可能在香港發生。於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