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2010十大華人事件: 3. 悲》富士康跳樓門 跳出誰的問題?

2010十大華人事件: 3.  悲》富士康跳樓門 跳出誰的問題?
2010年上半年,富士康懸疑的跳樓門事件,震驚全球。圖為位於廣州深圳的富士康宿舍。
Getty Images
第79期
整理⊙李唐峰、張晁帷、李佳鴻
悲、亂、變的2010華人世局

3.  悲》富士康跳樓門 跳出誰的問題?

 

2010年,最震撼兩岸乃至全球媒體熱烈關注的新聞,非「富士康連環跳」莫屬。從2010年1月23日第一位富士康員工馬向前墬樓至死開始,這一整年,隸屬「鴻海」集團的富士康,總共發生14起員工跳樓自殺事件(共12死2傷)。

12死2傷紀錄震驚全球

尤其在3月中旬至5月底,這七十多天的時間中,共有11人跳樓自殺,平均「每週一跳」。5月裡,更以不到4天就1跳的紀錄震驚全球。4、5月間,新華社等中國官方媒體非常高調地報導富士康跳樓事件,並把矛頭指向擁有數十萬員工的富士康本身,指責富士康的高壓、軍事化管理,是「血汗工廠」。

陸媒的火力全開,也引來全球媒體矚目,台灣部分學者更發起「終結血汗工廠 捍衛勞動人權」連署,批評富士康以及未能保障工人基本權益的中國政府。來自兩岸及全球的壓力硬是讓以鐵腕強勢著稱的台灣首富郭台銘在5月26日親赴中國深圳處理、公開鞠躬道歉、在員工宿舍全面加裝防護網(現已撤除),並安排員工心理輔導等。

隨後在5月底、6月初,鴻海集團連續兩度宣布富士康員工加薪,除了現金立即提高30%外,若通過3個月考核,月薪由1,200元加至2,000元人民幣。該公司除了在深圳大幅加薪外,並限制加班時數不得超過3小時。

6月初在鴻海股東會上,郭台銘感嘆地提及很多批評他的專家,從來沒有去他的工廠看過。而這段期間,一連串對他的負面批判,他以一句「人情冷暖」來描述心情:「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各位媒體朋友,過去這三個禮拜所報導的,我自己完全領略到甚麼是『人情冷暖』。」

的確,站在另一角度觀察富士康事件的聲音也所在多有,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富士康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非人性化做法,但不論從工廠硬體條件或是待遇來看,富士康不是一般定義上的血汗工廠。而富士康的大客戶、委託富士康代工的品牌大廠蘋果公司(Apple)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也為富士康辯護:「以工廠來說,它相當不錯。」

真相至今撲朔迷離

而在5月26日對第十二跳的大幅報導後,大陸當局開始對墜樓事件封鎖消息,並禁止媒體自行報導,而只能採用政府聲明或新華社通稿。因此,後續陸媒報導不再,後續消息淡化,只有部分論壇在傳播一些更多員工墜樓的言論。唯二比較正式的報導是8月4日的第十三跳與11月6日的第十四跳;但第十四跳的報導隨後又被新華社廣東頻道、鳳凰網和部分大陸媒體將相關新聞刪除。

那麼,富士康「跳樓門」的原因究竟為何?是80後、90後的心理素質問題?二代農民工進城的不適應?富士康的軍事化高壓管理?低工資卻高工時?富士康保安的欺凌與甌打?還是中國城鄉二元戶籍制的不公?抑或集權社會對工會組織的壓抑?還是中國操縱對富士康的打壓?為甚麼中國官方態度從最開始全力批判富士康,到後來隻字不提?時至今日,各方說法仍是眾說紛紜。

儘管事件的真正原因至今未被公開揭露,但富士康事件的確為中國勞動市場投入震撼彈。在郭董宣布大幅度(122%)加薪後,不少企業界人士即指出他此舉非常高明,郭台銘將來自13億人民的壓力,轉換成中國勞動薪資調升的力量。

此舉不僅擺脫血汗工廠指控,傳達了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外,也使中國其他工廠在勞方壓力下決定上調工資;例如,日資本田的工人通過罷工得到大幅加薪、台資美律實業停工抗議後也得到加薪。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事件在中國引發了一股罷工浪潮,從廣東擴散到江蘇、江西、上海、陝西等地。隨後中國中宣部頒布命令,禁止媒體報導罷工事件。

大多數的分析報導也指出中國工資上漲成為趨勢。然而,平均趨勢不代表最需要收入的最底層勞動階層(如礦工、農民工)的薪資、待遇有無真正成長,尤其又是在通貨膨脹日益嚴重的中國。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腦」型人的特質:堅守價值,指引生活
「林先生,為甚麼你到了40歲才結婚呢?是因為不想要家庭嗎?」 「完全不是,我其實跟一些人積極交往過。」 「那為甚麼沒有結果?」 「…
2010年:充滿變數的新「三國演義」
2010年伊始,中美關係風波迭起,美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對台軍售、Google事件與國務卿希拉蕊1月21日關於支持全球互聯網自由的演講等等,…
中國新舊首富的政治抉擇
2011年度「胡潤百富榜」和《福布斯》(Forbes)「中國富豪排行榜」分別於9月初公布。「三一重工」…
身在情長在
看到離婚率的迅猛竄升,不禁讓人對婚姻的真諦與愛情的脆弱感到不解和疑懼。常言道:「情人眼裏出西施。」從純真的童心到略懂世事,…
《台灣大劫難》:一桶潑向溫水鍋中青蛙的冰水
袁紅冰先生撰寫的《台灣大劫難》一書的警示作用,如同李敏勇先生為該書所作序之標題,「一位中國流亡者為台灣升起的烽火」。「烽火」…
水巷茶弄讓消費者放心喝茶
蔡柏鋒(中)和行銷團隊手拿水巷茶弄研發的環保杯「好日杯」。王正宗攝影 水巷茶弄大事記1990年:李月英執行長創辦「…
習近平訪美:做給中國觀眾的政治秀
習近平2月中旬的訪美之行,無論對華府還是北京,都無太大意外驚喜。因為兩國都處於政府換屆前夕,預期目的也很現實:對北京來說,…
教育應培養優質生活及創新能力
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會隨發展程度而改變,所以發展策略也必須跟著改變。 在經濟發展的初期,人力和土地等資源的價格常低於所得較高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