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古知新

商朝名廚賢相 伊尹治大國若烹小鮮

商朝名廚賢相 伊尹治大國若烹小鮮
Getty Images
第79期
倪健哲
輔政以德 - 伊尹以做菜為比喻引申治國之道,提醒帝王執政要重德、為天下、為人民,並教育帝王成為賢能者;甚至為了人民的安寧而放逐帝王、無私親政。實乃高德之士。

中華民族是熱愛美食的民族,歷史也記載不少名廚的事蹟。中國烹飪史上最有名、也是第一位留名歷史的廚師──伊尹,可不只是會料理菜餚而已,還懂得料理一個國家呢!

「廚師之祖」伊尹,不但是有名的廚師,也是出色的政治家、醫學家、學者。被周公、孔子等人奉為「元聖人」。

究竟伊尹是一位多麼賢德的奇人?一生做了多少偉大的事情?

出生充滿傳奇色彩

伊尹生於夏朝末年,其誕生有一個充滿傳奇的故事:遠古時代,有一條伊河,上游有個名為「有莘」的小國家。伊尹的母親住伊水岸邊,在她懷孕的時候夢見神人告訴她:「若看見石臼裡出水,就向東跑,別回頭。」第二天,她看見自家石臼裡真湧出水來,就趕緊告知鄰居們這個預言。大家向東跑了二十里,來到桑樹林邊,她回頭一望,村莊已被洪水淹沒。然而這一回頭卻違背了神人的告誡,這瞬間她的身體變成一株空心桑木。

洪水退去後,一位養蠶姑娘提著籃子來到桑林裡,聽聞嬰兒哭聲,隨後在空桑樹幹中發現一個嬰兒,便將他抱回去獻給國王。因為孩子來自伊水岸邊,就取名「伊」。國王命令御廚扶養他,長大後官拜為「尹」,二字相合,伊尹之名即由此而來。

在御廚的教育下,天資聰穎又勤奮讀書的伊尹,從小學習各種烹調食物的方法,練就了日後燒得一手好菜的本領,而且學問淵博,懂得治國道理。

擅長烹飪,引申治國之道

某年,湯王到東方巡遊,聽說有莘國的公主美麗賢慧,有意取她為妻。有莘國王也答應了。當時夏桀殘暴衰敗,湯王則如東昇旭日。伊尹一直想到湯王麾下發展,趁著有莘王嫁公主的機會,自願作為陪嫁的奴僕同去。

因為烹飪手法高明,湯王就任命伊尹為御廚。而他則利用與湯王會面的機會,以料理「割烹」作比喻,向湯王建議「討伐夏桀、拯救人民」。伊尹講了七十次,商湯並未同意,他還希望夏桀能改邪歸正。然而在歷經多次勸說,甚至還差點引發殺身之禍之後,湯王對夏桀徹底失望,終於採納伊尹的意見。

從此湯向伊尹詢問許多天下大事,伊尹擅長烹飪,常以做菜為比喻引申治國之道。例如:「烹調食物時,佐料要放得適中,不可過鹹或無味;治國與此同理,既不可操之過急,或是鬆弛懈怠,必須弄清先後輕重,掌握分寸,才能夠政通人和,將國家治理好。」

伊尹又常與湯講述許多異地美食,並告訴他:「要品嚐這些美食,就要有良馬行路;要成為天子,就要施行仁政,讓百姓過得好、能夠信任你。國家安泰,朝廷也能維持長久。」湯王佩服他的才能與賢德,便任用其為「阿衡」,意乃輔政之官,地位相當於宰相。

他建議湯以「修德」為首要任務,對內清廉政治,對外則施以仁政、討伐暴虐。這些行動促使方國、部落歸心於湯。日後湯勢力逐漸壯大,一舉推翻暴政夏桀,中國正式改朝換代為「商」。其中伊尹的賢政功不可沒。

伊尹是歷史上第一位帝王導師,他常提醒帝王:「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漫神虐民,皇天弗保。」意思是說,老天爺會降以吉祥獎勵善者、降以殃禍懲罰作惡者。當年夏桀輕慢神靈,虐待人民,皇天便不再保佑夏王朝,此乃歷史教訓。「德無常師,主善為師。」他說賢德之法沒有可以對照的,唯有通過善行積德,才能施以德政;如此可得天祐,王位長久,國家安定永存。

治國、廚藝、醫學、道德兼備

商朝建國初期,伊尹總結歷史上各部落與國家的存亡經驗,訂出君臣之間的關係準則,制定典章制度和法規、整頓吏治、洞察民情,並統一甲骨文、發展中醫藥和絲織業,使商朝初年經濟繁榮,政治清明。

伊尹也是一位優秀的醫學家,相傳他是黃帝與神農氏的傳人。據傳著名的醫藥經典《湯液經》即為伊尹所著。宋書《資治通鑑》寫道:「作湯液本草,明寒熱溫涼之性,酸苦辛甘鹹淡之味,輕清重濁,陰陽升降,走十二經絡表裡之宜。今醫言藥性,皆祖伊尹。」所謂湯液即是將各種藥材加水煎煮而成,是中藥十多種劑形中最常用的劑形,服用方便、效果顯著;而湯液的出現,也成為中醫方劑理論發展的基礎,可說是中國醫藥學的始祖。

伊尹一生奉獻商朝,不論是治國、廚藝、醫學、道德等,都有重大貢獻,因此後人尊稱為「元聖」。孔子曾言:「大賢唯有伊尹。」表示伊尹的道德學問都是一等一的聖賢表帥。老子曾在《道德經.第六十章》言:「治大國,若烹小鮮。」讚賞伊尹以烹飪方法解釋治國道理的智慧。而伊尹也是輔政者的代表,相傳「宰相」一詞即取之於伊尹──因為伊尹是有莘人,所以後來的文字中「辛」字,加上官帽即為宰相之「宰」字。

為民放逐帝王,無私親政

伊尹輔佐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帝王,前後共五、六十年。其中「伊尹放太甲」的故事尤為著名。

商湯的孫子太甲繼承王位之後,性格昏庸、暴政亂德,伊尹上疏多篇文章勸諫,告訴太甲要辨明是非,學習湯王重德行、勤政節儉。無奈太甲不聽,依舊恣意妄為。眼看百姓又要受到如夏桀般的暴政之苦,伊尹無奈只好親自攝政,並將太甲放逐商湯的陵寢桐宮,要他反省改過。

三年後,太甲真心悔過,伊尹將他從桐宮迎回來,並還政於王。太甲回來後,勤修德政,使商朝又逐漸走向繁榮穩定,改過自新的太甲也成為一代明君。

萬物的道理皆可通則。伊尹以烹飪比喻為治理國家,提醒帝王執政處處事事都要重德、為天下、為人民,並教育帝王成為賢能者;甚至為了人民的安寧而放逐帝王、無私親政。實乃高德之士。

對比之下,現今許多政客,口口聲聲說為人民爭取利益,卻是中飽私囊、爭權奪利。古代此些以德治天下的仁者,實在值得學習效法。唯有大公無私愛民者,才是真正的政治家。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神話故事裡的羅摩橋 真實存在
美國NASA在2002年4月發布了一張航太照片,從照片中能夠清晰地看到,印度與斯里蘭卡之間的保克海峽(Palk Strait)中,…
當老闆的煩惱,這些志工比你還懂!
開公司很簡單,但要活下去談何容易。尤其台灣中小企業普遍卡在基本營運觀念不足、有技術沒管理能力、缺乏財務整體規劃觀念等因素,…
冰雪阻隔不斷返鄉路 再現中國「留守孩」問題
年前中國幾十萬返鄉民工被困廣州火車站的場面,人們仍記憶猶新。旅客在風雪和饑寒交困中煎熬數日,有人暈倒,有人被踩死,…
2011國際十大新聞 - 6. 占領華爾街運動 99%的人反對貪婪
源自於「阿拉伯之春」的靈感,「占領華爾街」集會運動最初由加拿大反消費主義組織Adbusters在美國紐約市發起,提議舉行和平集會,…
現有環評制度的科學和民主問題
環保議題老是在台灣引起很大的爭議和衝突,這是因為很多環保問題的影響人們有見仁見智的看法,當然難免有爭議,而爭議沒有好的機制解決,…
草木有情 植物也會自救與求援
人們常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實際上可能恰好相反,因為有的植物也是有感情、有知覺的。古文人也說過「感時花濺淚」、「草木同悲」、「…
Janet的尋根之旅
第一趟回台灣時,Janet並不急於「尋根」,因為爸爸的家鄉高雄縣鳳山市目前並沒有親人,直到2008年。 2008年,…
香港「世紀之戰」 民主獲勝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卻是中國的政、經櫥窗,一舉一動都引起華人世界的關注。眾所矚目的香港立法會港島區補選議員的結果在12月2日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