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登場人物:
- 吳金虎(東科媒體集團副總裁):身高165公分但看起來很高大。趙東董事長的戰友。出身業務,老謀深算、思慮周詳。
- 雷新榮(東科媒體集團資通部副總):掌管集團中電腦、程式、網路、通訊、手機、電話、傳真等相關的事物。喜歡碎碎唸挑毛病。
- Cindy(東科媒體集團發言人):威斯康辛大學媒體碩士。聲音清脆甜美,表情能瞬間變化到完美狀態。
- 胡曉雯(Sandy)(東科媒體集團管理中心訓練組組長):負責集團的短期、中期、長期人力訓練工作。反應迅速,見解透澈,獨具創意。
- 魯統利(東科媒體集團民調中心主任):擁有追根究柢的精神。彷彿能看透人心的目光,讓人緊張。
========================================================
12點開始的內部創業祕密會議,吳金虎副總宣布完驚天的消息之後,要大家回到工作崗位,保持正常的狀態避免同事起疑,閒言閒語容易洩露機密計畫。
除了事前知情的高階主管外,幾乎所有的人都還在驚訝之中。吳副總交代大家低調保密,要求大家分批坐電梯下到一樓再回到自己的樓層。
把大家送下樓之後,吳金虎問了雷新榮一句:「這十個人都是精挑細選的,你覺得接下來會怎麼樣?」
「很難講,縱向的、橫向的各種關係牽連著,還有隨著時間變動的團隊運作動態,現在還說不準會怎麼發展。」雷新榮頗有禪意的回答,道盡了一切,卻又跟甚麼都沒說一樣。
一向衣著大方得體的集團發言人Cindy和Sandy、魯統利默默坐著電梯下樓,心裡十分緊張地想著:「自從虛擬主播取代我之後,大家都覺得我這個集團發言人只是個花瓶。金虎副總對Sandy和魯統利這些高手都有很高的評價……創新事業為甚麼要找我來呢?」CIndy越想越煩躁,拿起她的新款智慧型手機痴痴地發呆,打算待會下班了,就要約她的姐妹淘們出來聊一聊,幫她釐清腦中的想法。
訓練組組長Sandy雖然在會上很酷地頂了吳副總一句:「我可還沒說要加入你們。」但腦筋聰穎的她盤算了一下,覺得新事業大有可為,加上吳金虎副總也直接邀請她做人才擺放和規劃的工作,得以大展長才,讓Sandy心中非常高興。
她打算今天留下來加班,並且用以前學的「TPD思路類型」來分析新事業的人才情況。這門學問在幾年前開始流行,由於可以透澈地分析每個人的思考模式和工作職務要如何搭配,對每個人才都是關鍵的新創事業來說,又更加重要了。
魯統利主任和趙東董事長從東科科技集團一路打拚過來,想不到民調中心才上軌道,現在又要重披戰袍,再次創業。他摸著自己白髮微禿的頭頂,自言自語了起來:「看來我這些白頭髮,是黑不回來了。」把各有所思的Cindy和Sandy,給逗得哈哈大笑。
TPD「思路」動力學是甚麼?
人體內的「神經系統」就像體內的「道路」一樣,負責傳遞資訊。一個人體內的「道路」越寬,反應也就越快,處理事情的能力也越強。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學習不僅僅是發生在腦子裡,同時也會刺激這些「道路」的發展。而我們體內有三條主要的「道路」,分別位於腦部、心臟與腹部。
如果你想從台北開車到高雄,你一定會選擇一條好走的路、寬敞的路。每個人體內的「道路」寬敞狀況都不同,有人腦中的道路特別寬,有人心臟的道路特別寬,當然也有人腹部的道路特別寬。有許多具體的證據顯示,這些差異會反應在四種主要的心智功能上:
1. 如何思考。
2. 如何記憶。
3. 注意力。
4. 情緒反應。
三個神經系統的發展程度(道路寬敞與否),是人與人之間思考差異的主要變數,我們就稱呼這是「思路」(Thinking Process)的差異。由於思路和思路如何互相影響、互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Dynamics),我們就簡稱這套方法為思路動力(Thinking Process Dynamics,TPD)。
思路動力學(TPD)如何影響思考?
E 型人:心臟道路特別寬的人,我們稱呼他E型人,因為心臟神經系統主要掌管的是情緒(Emotion)。E型人喜歡透過「連結法」想事情。例如找很多人一同參與一個活動,把兩個不相干的點子組合在一起。他們特別在意的資訊是情緒與關係資訊,例如:對自己或別人的感覺特別敏銳,察覺到氣氛變化等等。他們也特別在意這個人和我有沒有關係?這件事和我有沒有關係?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歷史)是甚麼?
P型人:腹部道路特別寬的人,我們稱呼他P型人,因為消化道神經系統主要掌管的是感官(Physical)。P型人喜歡透過「系統法」想事情。例如要收集所有相關的資訊、一件事情的配套、過去發生甚麼事情,未來會造成甚麼改變。他們特別在意的資訊是感官和經驗資訊。例如:親自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像是例子、故事等等。他們特別重視自己的記憶,所以眼見為憑相當重要。
M型人:腦中有一個RAS(網狀神經系統)特別寬的人,我們稱呼他M型人,因為網狀神經系統主要掌管的是警覺、心智與邏輯(Mental)。M型人喜歡透過「簡化法」處理事情,例如:將長篇大論簡化成大方向,有M者也很容易篩選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他們特別在意的資訊是規矩、邏輯和原則資訊。例如,約法三章、文章的重點、大綱、綱要、模型、圖表以及有邏輯的推論。
TPD的特點
* 天然的分類,非人為劃分:跟血型一樣,可以靠後天刺激學習讓自己更成熟,但基本類型不變。
* 分類而非分等:TPD不用動物來分類,也沒有地位暗示,因此沒有高下,只有差異。
* 不是行為的差別,而是思路的差異:行為可以改,身體構造不會變,不同型學習行為的方法也不一樣。
* 類型不同,發展的路徑不相同:適合這一類的學習成長方法,並不一定適合另一類。
TPD的背景
TPD是根據美國Human Dynamics International在70年代發表的質性研究成果,加上台灣學者對神經學、認知心理學的瞭解,修改研發而提出的新理論。
(慎思群創力顧問公司提供 http://www.tpd.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