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點

通脹波及香港 「一國兩制」難阻擋

通脹波及香港 「一國兩制」難阻擋
中國通脹嚴重,吸引中國人跑到香港「掃貨」。主要購買奶粉、朱古力(巧克力)及其他日用品等。
Getty Images
第76期
林保華

11月11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經濟數據顯示,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比去年同期)上漲4.4%,比9月份的3.6%漲幅擴大0.8個百分點。其實人們對這個數字不必太驚訝,也不要相信,因為真正的數字比這個嚴重得多。那就是老百姓的實際感受。

中國物價高,「蒜你狠」、「油你漲」!

要不要公布實際數字,相信黨內高層有爭論。因為在十七屆五中全會以後,中國人民銀行突然宣布升息,顯示那是高層討論的結果。而討論是否升息,必然要討論到真正的、而不是以前對外宣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但是新數字又不能與舊數字相差太遠,否則就很容易踢爆以前的謊言,而且也會引發恐慌而增加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心理,影響「穩定」。這是「革命需要」的謊言。

但是10月底,中國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福垣還說,「中國不存在通脹,咱們就算漲40年也趕不上美國的物價。我們中國要想成為強國,非得是『三高』:物價高、人價高、錢價高。」

這位副院長的思路,代表中共黨內的一派,是以「政治掛帥」來指導經濟,只為了國家門面上的「強大」而漠視人民疾苦,所以長期以來沒有採取必要措施來解決通脹問題。而民眾雖然對這個「一黨專政」國家的經濟金融政策無可奈何,但也透過網路發洩他們的不滿。他們創造不少新的詞彙來諷刺時政,諷刺物價。最流行的就有「蒜你狠」、「豆你玩」、「腐不起」、「姜你軍」、「油你漲」、「糖高宗」、「蘋甚麼」、「煤超瘋」等等來形容近來大蒜、黃豆、綠豆、土豆、豆腐、生薑、食油、白糖、蘋果、煤炭價格的瘋漲,有的不是幾成,而是幾倍的漲幅。顯然,這種漲法,並不正常,而是有很大的人為因素,而且必然有權勢集團政經勢力的支持,才得以如此。

「囤囤族」跑到香港「掃貨」

民眾除了發洩這些不滿,就是搶購物質,出現所謂「囤囤族」,對某些特價商品瘋狂搶購。但是買那樣多的日用品又怎能解決問題?又有多少地方可以放?所以關鍵還是負責任的政府制定負責任的政策。然而現在政府把責任推給美國的寬鬆政策。然而中國長期操控人民幣匯價,以搶奪國際市場,導致美國的反擊,才是禍首。否則無法解釋中國經濟「崛起」,為何人民幣卻還軟趴趴?

香港雖然與中國有「一國兩制」的區隔,但是無法阻擋這股漲風。近日香港媒體不斷報導深圳居民來香港「掃貨」的消息。看了〈來港掃日用品,深圳客迫爆上水站〉(按:上水站是深圳越過中港邊境後的第一個火車站)、〈內地通脹禍延香港〉的報導,心境恐怕就不會那樣「穩定」了。因為根據報導:「受內地影響,本港蔬菜、水果及肉類等食品過去一年價格已上升3%至10%。有學者表示,由於本港依賴內地輸入食材,勢必出現輸入性通脹,帶動本港同樣出現大幅度通脹,預期市民食物開支將會百上加斤。」「在深圳經營士多(按:store,雜貨店)的陳小姐,昨在香港的連鎖店鋪用了逾萬元,主要購買奶粉、朱古力(巧克力)及其他日用品等,她說現時來香港入貨『有著數』,因為人民幣升而港元跌,『賺個匯率都賺』。她稱,香港的奶粉比內地便宜逾30元,一盒朱古力差價亦達10多元,陳小姐與其她店員,現時每隔一星期便會來港入貨。」

想當年,港元幣值高過人民幣,加上中國物價還便宜,香港人從深圳回來,都會順手買些東西回來,深圳境內近羅湖關口開設許多商店,就是做這些香港人的生意。如今,事情顛倒過來,就如當年香港人稱呼中國小老百姓為「阿燦」(香港一個長篇連續劇裡一位中國新移民的名字,後來成為中國來的「鄉巴佬」的代名詞),後來中國暴發戶的氣焰,使香港人變成「港燦」。

「一國兩制」掛狗頭、賣羊肉

其實中國居民來香港掃貨,並非新生事物。中國批准「自由行」後,一些中國人來香港掃名牌與金飾,因為香港的這些商品有信譽,不大會買到假貨,有關行業樂不可支;接著來香港掃樓房,到屢創天價帶動其他樓價時,香港人才感到出現了負面影響,不只是促進香港的繁榮了。兩年前三聚氰胺禍延全國時,不少中國人就來香港買奶粉,使香港奶粉脫銷,造成香港人的不便,還好香港是發達的商業社會,資訊與物流暢通,缺甚麼就可以很快補上。然而現在,影響到日用品,尤其是食物,不但來自中國的食品漲價,中國居民來掃貨也勢必推動漲勢。

1980年代中國要收回香港時,一直鼓吹,因為中國對香港的副食品供應,才保證香港的繁榮。那時我嘲諷他們,北京、上海的副食品供應也來自中國政府,為何就沒有出現繁榮?可見,關鍵在於制度,也就是實行自由經濟的制度。中國在香港推行的「一國兩制」,默認資本主義優越於社會主義,但是不敢公開承認,到現在還是掛狗頭、賣羊肉。正是這種虛偽炮製出所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掩蓋權貴資本主義的實質,才使通脹一發不可收拾。

而當年因為中國要收回香港引發的恐慌,導致港元暴跌而引出「聯繫匯率」制度,7.8港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不管風吹雨打,還是地動山搖,維持到現在已經27年了。香港與美國經濟環境已經有很大不同,例如現在美國推行弱美元政策,香港也要跟隨,而與香港有緊密聯繫的人民幣卻是強勢,這叫香港兩面不是人,是輸入性通脹的重要原因。中國不許港元與美元脫鉤,使香港失去決定自己金融政策的主動權,從而難以解決自己的通脹問題,這不是違背了基本法的規定嗎?

(林保華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作者為資深評論家、專欄作家、中共黨史學者。曾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員,研究中國政經改革。)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體制和國家目標是中國內外衝突的根本原因
美中經貿爭議以來,很多人都把它看成是美中在爭世界的領導地位,是在爭霸,或者是美國要壓制中國不讓它出頭。但現在真相已漸明朗,…
堅持自我品牌 米錄開創台灣觀光商機
「邵族追著白鹿找到了日月潭,靈鳥貓頭鷹指引邵族的獵人找到回家的路。」這是米錄公司所設計的「日月神話」意象T-shirt裡的故事。…
香港學者:中國禽流感或將大流行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管軼及朱華晨的研究團隊,聯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汕頭大學醫學院、浙江省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與美、澳科學家合作,…
台灣拚觀光 打響福爾摩沙美譽
觀光產業是無煙囪的產業,與科技產業共同被視為是21世紀的明星產業,順理成章成為各國競相開發中最重要的一環。根據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WTTC…
解析馬江對學生反服貿的答覆
國民黨在《兩岸服貿協議》爭論中不理會反對的意見而一意孤行,使學生發動抗爭,結果國民黨不只以暴力對付,其因應的說法更暴露國民黨嚴重的心態錯誤…
人生一世啊,良心最重要!
曾任教於北京大學法學系的袁紅冰教授,當時被學生譽為「北京大學精神導師」。目前旅居澳洲的袁紅冰為「中國自由文化運動」發起人、首席委員,並擔任…
雲南傣族潑水節 歡樂祈福
雲南「潑水節」是傣族人民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4月中旬傣曆正月,陽曆4月13日至4月16日之間。潑水節是送舊迎新的日子,…
全方位的保險規劃師──謝志明
現任國泰人壽高雄左楠通訊處襄理的謝志明,擁有豐富的銀行理財專業,但他卻放棄了理專的固定收入,挑戰全新的保險領域。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