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點

中港關係將出現新變化

中港關係將出現新變化
香港特首特曾蔭權(右)與香港區政府第二把手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左)。
Getty Images
第72期
林保華

正當香港市民聚焦菲律賓屠殺香港遊客事件的時候,中國與香港的關係也顯示將出現新的變化。這個變化與菲律賓事件無關,卻與香港政改方案因為民主黨的妥協有關,因為這種妥協來自雙方,顯示雙方都想打開僵局,問題只是這個改變會朝哪一個方向發展而已。而改變的方向,也與如何正確估量政改方案的通過有關。

目前,中共的政策還沒有變化,但是正在為變化做準備。這個準備來自人事變化,也可能正在進行調查研究。

港澳辦主任廖暉 準備離退

所謂人事變化,最主要的是港澳辦主任準備換人。廖暉(原負責僑務與港澳事務的中共第二代元老廖承志之子),今年68歲,從1997年出任到現在,已經13年,也過了正常的退休年齡。他在2003年開始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晉身「國家領導人」。但是顯然,他的表現沒有突出之處,為人也比較低調,所以雖然身為「太子黨」,也沒有再高升的希望。

在他任職期間,中央高層掌管港澳事務的是曾慶紅,此人足智多謀,敢作敢為,主要港澳政策應該是由他拍板。這段時間內,對港澳事務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有兩個:一個是開放中國人對香港的自由行;一個是決定由「港英餘孽」曾蔭權接替「商人治港」的乖乖牌董建華出任特首。不要小看這兩個決定,因為都是突破共產黨僵化思維之舉。

第一、中國政府對老百姓一向看管甚嚴,包括出國。香港雖然已經被中國統治,然而到底表面上還是「一國兩制」,是「國際敵對勢力」關注與活動的地區,這點甚至比台灣尤甚,因此也不能低估「自由行」的影響與後遺症。第二、中國對「港英餘孽」視如寇仇,讓他們出任要職已經不太放心,何況特首,萬一失控怎麼辦?總之,做出這兩個決定,需要有擔當,廖暉承擔不起,也不符胡錦濤的政治輔導員性格。不過,以廖暉的經歷與家傳,應該不會反對這個決定。而這兩個決策,也證明對挽救2003年香港政經的極度低迷,起了積極的作用。

接替曾慶紅主管港澳事務的是習近平,習的性格接近廖暉,但比廖暉高調。至於何人接替廖暉,根據香港《明報》的報導,可能是身兼外交部黨委書記的副外交部長王光亞。由於有外交部副部長的王毅出任國台辦主任的前科,所以王光亞出任的可能性很大。王光亞比廖暉「活」,更重要的是,他是中共第一代元老陳毅的女婿。香港是中共太子商黨麇聚之地,沒有具分量的太子黨壓陣,難以彈壓他們的胡作非為。

唐英年密訪北京8小時 所為何事?

除了這個即將出現的人事變化,還被香港人關注的,是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突然於9月2日匆匆訪問北京8小時,行蹤詭祕,其中4小時更不知所蹤,還一反常態未向傳媒說過一句話,特區政府的宣布是「討論兩地經濟合作事宜」。有這樣緊急的「經濟合作事宜」嗎?人們當然不相信而有許多揣測。

隔了幾天,香港媒體透露,廖暉主要跟唐英年商討23條立法問題。據云,中央一直希望曾蔭權2012年任期完結前完成23條立法工作,而且已向特區政府「表明心跡」,因此極需要真切瞭解,中央一旦要求香港就此立法,特區政府是不是會全面積極配合?

23條立法,就是為〈基本法第23條〉的國安條例立法,2003年就是因為強行立法導致民眾大反彈,加上經濟低迷,爆發近百萬人遊行。董建華因此下台。媒體透露的這個風聲不是無風起浪,因為政改方案通過後,就傳出北京要「趁勝追擊」,而中聯辦負責宣傳的官員郝鐵川在香港記協的餐會上要求媒體「配合政府」,顯然也在為某種不受香港人歡迎的重大舉措放風。

做出這個決定的基礎,顯然是北京認為香港民主黨的妥協是他們軟弱的表現。這種判斷顯然大錯特錯,民主黨敢做出妥協決定,是他們的膽識,是重要的策略轉變,今後是北京更難對付的對手,怎麼會理解是他們的軟弱呢?退一萬步,即使是他們軟弱,北京再「趁勝追擊」,豈非「趁你病,攞你命」?如果民主黨再作妥協,他們的政治生命也將玩完。有這種想法的中方官員,應該是中聯辦那幫官僚。一般來說,他們會比北京官員更「左」,來鞏固他們在香港的地位。

不止23條 更為了下屆特首人選

但是,會見唐英年僅僅是與23條有關嗎?因為真正負責23條制定的,應該是特首曾蔭權,唐英年只是特區政府的第二把手。因此也不無其他可能。由於2012年特首要換人,而唐英年也是社會公認的人選之一,但是他雖有心,卻毫無積極表現,遠不如現在擔任行政會議召集人的梁振英。因此廖暉離任以前,一定會就特首的繼任人選表達他的看法,當然也希望他屬意的人選可以繼任,雖然廖暉至今沒有表達他的想法。1997年香港主權轉移前,為哪一個人出任香港特首,當時的港澳辦主任魯平與新華社(現中聯辦)社長爆發衝突,誰都要「自己人」出任。魯平後來戰勝周南,由董建華出任特首,周南則屬意當時擔任大法官的楊鐵樑。因此這次不排斥廖暉親自詢問唐英年的意願,以及為實現這個意願的打算。

除此,9月6日深圳紀念特區成立30週年,香港首富李嘉誠突然「蒙胡寵召」,單獨獲胡錦濤接見。相對於胡錦濤不同於江澤民的作風,一向避免與境外富商接觸,加上李嘉誠與李澤楷父子都因「囤地」而被中國媒體點名,因此現在這個轉變當然也值得注意,是出於胡錦濤個人要為退休後的家族謀利益,還是涉及中國對香港政策的轉變,甚至可能徵詢對下屆特首人選的意見,都應該在香港未來的發展中受到關注。

(林保華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作者為資深評論家、專欄作家、中共黨史學者。曾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員,研究中國政經改革。)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體制和國家目標是中國內外衝突的根本原因
美中經貿爭議以來,很多人都把它看成是美中在爭世界的領導地位,是在爭霸,或者是美國要壓制中國不讓它出頭。但現在真相已漸明朗,…
堅持自我品牌 米錄開創台灣觀光商機
「邵族追著白鹿找到了日月潭,靈鳥貓頭鷹指引邵族的獵人找到回家的路。」這是米錄公司所設計的「日月神話」意象T-shirt裡的故事。…
香港學者:中國禽流感或將大流行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管軼及朱華晨的研究團隊,聯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汕頭大學醫學院、浙江省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與美、澳科學家合作,…
台灣拚觀光 打響福爾摩沙美譽
觀光產業是無煙囪的產業,與科技產業共同被視為是21世紀的明星產業,順理成章成為各國競相開發中最重要的一環。根據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WTTC…
解析馬江對學生反服貿的答覆
國民黨在《兩岸服貿協議》爭論中不理會反對的意見而一意孤行,使學生發動抗爭,結果國民黨不只以暴力對付,其因應的說法更暴露國民黨嚴重的心態錯誤…
人生一世啊,良心最重要!
曾任教於北京大學法學系的袁紅冰教授,當時被學生譽為「北京大學精神導師」。目前旅居澳洲的袁紅冰為「中國自由文化運動」發起人、首席委員,並擔任…
雲南傣族潑水節 歡樂祈福
雲南「潑水節」是傣族人民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4月中旬傣曆正月,陽曆4月13日至4月16日之間。潑水節是送舊迎新的日子,…
全方位的保險規劃師──謝志明
現任國泰人壽高雄左楠通訊處襄理的謝志明,擁有豐富的銀行理財專業,但他卻放棄了理專的固定收入,挑戰全新的保險領域。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