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軍公教調薪面面觀

軍公教調薪面面觀
近十多年來,產業大量外移使低技術人力出現過剩和失業。民間企業並不會因為政府企圖提高薪資就請不到人。圖為2009年5月由台南縣政府主辦,在南台科技大學舉辦的就業博覽會。
賴永隆
第71期
陳博志

最近有些人主張要提高公務人員薪水,行政院也放出可能調升或在年底加發半個月年終獎金的消息。但可能是因政策為年底選舉買票的目的太明顯,或因遭輿論批評,吳院長隨後又說沒這回事。軍公教人員加薪涉及很多層面,也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政府必須弄清楚目的,才不會進退失據。

帶動民間薪資成長?過去有效但今天無效

如果公務人員效率也就是能力大幅提高,或者是民間薪水大幅提高所以公務人員薪水要調高才公平或才能留住人才,那應該可以得到普遍的支持。然而這些調薪的主張中,有人說是為了帶動民間薪資,有人說是為了擴大內需,卻都是不正確的理由。

以前我國確有軍公教人員調薪,民間薪水就跟著上漲的現象,但這種現象近十多年似乎已經消失。消失的原因是勞動市場的情勢已經改變。我們須從學理和勞動市場的情勢來分析,而不能只由過去的經驗就以為兩種薪資有密切的聯動。

我國1960年代之後的經濟發展方式是由勞力密集產品出口的快速成長,來帶動經濟和就業的成長。因此由1960直到1990年代的30年間,我國人力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政府和民間等於是在爭用有限的人力。於是當政府提高軍公教人員薪水時,就有更多人想到政府工作,即使政府實際上仍未增僱人員,也有更多人因準備投入高普考等政府用人考試,而使對民間部門的人力供應減少,民間的工資就會有上漲的壓力。

而在另一方面,在1980年代之前的威權時代,勞工是不能示威和罷工的,因此勞工很難集體要求提高工資,工資的上升主要是靠勞工跳槽及老板挖角的市場力量來達成。大家對整體工資的合理水準並沒有清楚的資訊,而軍公教人員薪水的調漲,給勞資雙方提供了一個工資應該上漲的普遍資訊,勞工都認為該漲,老板也多怕漲得比別人慢的話員工就會跑掉。這種共同資訊乃促使民間工資普遍上漲。

然而近十多年人力市場的情勢已和以前不同。從人力供需來看,產業大量外移的結果使低技術人力出現過剩和失業。因此即使政府要增僱人員,市場上也仍有多餘的人力可用,民間企業並不會因而請不到人,所以民間的薪資就不太會因而提高。更何況目前政府不止沒打算增加僱用,反而要精減人事。因此政府提高軍公教人員薪水也許會使更多人想考高普考,但大學畢業而仍沒工作的還那麼多,多一點人想考高普考,對民間人力供應的影響也不大。

除了總供需,人力的結構也已大不同。以前的政府和民間員工所需的能力相差較少,較可以互通,所以薪資間的聯動也較強。但現在政府和民間很多工作都更專業化,很多民間的專業人才並非政府所需,各種政府工作則都須經考試任用,所以兩個市場間的區隔比以前大很多,相互的聯動當然也減少。比較能相互流通的低技術人力,則因為前述大量過剩或失業的因素,也失去聯動性。所以除非軍公教人員薪水調漲極多,否則它現在對民間薪資的影響已相當有限,政府不宜為了提高民間薪資而提高軍公教人員薪資。

提高內需?比消費券有效?

提高軍公教人員薪資以提高國內需求的主張也不太可行,加發年終獎金的方法更沒甚麼用。臨時加發半個月年終獎金對公務人員而言就像加發一次消費券。而去年政府對全民發放八百多億元消費券的經驗已被充分證明幾乎沒有增加國內消費的作用,今年若再花兩百億來給軍公教人員加發年終獎金,對於提高國內需求必然也一樣沒甚麼效果,但都很可能被批評為獨厚軍公教人員而漠視失業和低收入的人民。

名經濟學家佛利曼(Milton Friedman)曾提出恆常所得假說,指出人們的支出主要決定於恆常所得(Permanent income),也就是預期長期平均可得到的所得,恆常所得之外忽然得到的意外之財除非大到讓人改變對恆常所得預期,否則就不太會影響當期的消費。所以各國類似我國去年消費券之政策,效果都很有限。

這種意外所得若由低收入者得到,則一方面因為占他們之恆常所得之比例較大而較可能使他們增加消費,另一方面更因低所得者可能有很多潛在需求因為沒錢而無法實現,所以得到意外之財之後較可能增加支出,以滿足原本無法實現的需求。所以去年不少人和在野黨都主張若要發消費券也應該集中發給低收入的人民,不止較公平,提升內需的作用也較大。

可惜政府一意孤行,而對全民發放,結果是在財政赤字和政府負債已經過分龐大的情況下,還平白浪費了八百多億政府預算來發消費券。如今政府負債更為嚴重,政府若又要對通常並非低收入者的軍公教人員加發年終獎金,恐將引起民怨,卻提升不了國內需求。

效果極小,易被懷疑買票

軍公教人員加薪提高內需和提高民間薪資兩項效果之間有一個互動作用:若軍公教加薪可以提高內需,民間薪資也會因而有個上漲的力量,而這又會造成內需的進一步增加。所以當提高內需和提高民間薪資兩種作用都不小的時候,兩者的互動可能使總效果擴大更多。這種互動作用可能使人們更相信或期待軍公教加薪的效果。但當兩種效果都不大時,這種互動作用等於是兩個遠小於一的數字相乘,就像0.1乘0.1只剩0.01,互動效果變得非常小,因而要靠軍公教加薪以提高民間薪資和國內需求的想法也就更會落空。

我國有部分軍公教人員的薪資可能是太低而值得提高的。但另有很多人其實不止薪資太高,甚至是沒有必要的。政府長期以來一直說要精簡,中央政府組織再造也即將大量裁員,而各種公務人員的招考更是常有極多人報考而只有極低的錄取率。這都表示我國並沒有公務人員供應不足的問題。所以從勞力供需來看,政府也沒有必要普遍加薪來吸引更多人才。

由此看來,提高民間薪資、擴大內需以及吸引人才,都不是目前對軍公教人員加薪的好理由,政府若提不出更合理的理由,那加薪就可能被認為是為年底選舉買票。但這樣買票恐怕也沒甚麼用。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智庫董事長,為台灣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專家。)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MR JAMIE林之晨 先做了再說
提起林之晨,不見得人人聽過,但若提到「MR JAMIE」這號人物,想必常接觸網路產業或行動軟體創新服務應用的人一定不陌生。…
中國股市:政府與國企的提款機
北京一直聲稱要大力推行金融改革,成為「市場經濟體制國家」,與國際接軌。但今年的中國股市讓國際社會大跌眼鏡:因為政府政策作用,…
美全球戰略布局 華為首當其衝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將正式對外宣布ISIS已被徹底擊敗,這表明美國超過17年的反恐戰爭即將落幕。但同時,…
來自天堂? 「木鱉果」大解密
聽過「木鱉果」嗎?光是名字便令人感到好奇。再看外觀,紅通通且滿布小刺,簡直像是外星來的;剖開後,蹦出的是橙黃色的果肉與大量紅色籽。…
雪掩半中國 如「明天過後」真實上演
電影《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是一部災難影片,劇情演的是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引發地球空前災難。…
星空、稻浪、大坡池 遠離塵囂的池上漫遊(下)
▲一望無際的稻浪。楊櫻淑攝影   在大自然的包圍中一夜好眠,早起一走出客房,就被眼前驚人的美景所震懾──…
新銀髮市場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早年談到銀髮市場,我們總是聚焦在安養、醫療、照護、生活輔具等所謂「老有所終」的概念。在這個概念下,政府、企業、民間團體推出了養生村、…
日本震後供電不足 開啟省電新時代
日本大地震後3個月,面臨全國性的電力不足,致使日本經濟負擔沉重,關西電力公司也在6月要求省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