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水將成為引發戰爭的根源,而最重要的水資源爭奪戰將圍繞中國進行。因為西藏高原是亞洲的水塔,是亞洲幾條最重要河流的發源地。西藏高原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導致水資源的急遽減少,將加劇矛盾的激化和爆發。2010年,中國西南地區的大旱,瀾滄江出境流量為歷史最小出境流量的60%,使得下游湄公河的泰國等國民眾強烈不滿,要求中國政府提供水情資料。這是湄公河上水資源爭奪的前哨戰。
一、爭奪水資源的21世紀
前世界銀行副行長伊斯梅爾‧薩拉傑丁(Ismail Serageldin)曾經在1995年說過,20世紀的許多戰爭都是因石油而起。而到21世紀,水將成為引發戰爭的根源。
當今社會中,水資源爭奪的中心在亞洲。以色列和周邊阿拉伯國家的戰爭是爭奪水資源的戰爭;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戰爭也是爭奪水資源的戰爭。雖然歐洲國家多,而國家小,一條河流往往流經幾個國家,但是歐洲國家間簽訂有100多個協議,規範水資源的利用。但是在亞洲,至今為止,還沒有一個關於國際河流使用的國際協議,這就為矛盾的爆發準備好足夠的火藥。只要矛盾激化,戰爭就成為解決問題的一個選擇。
二、未來水資源爭奪戰將圍繞中國進行
筆者以為,未來水資源爭奪戰將圍繞中國進行。中國的西藏高原是「亞洲的水塔」,是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和雅魯藏布江等諸多河流的發源地。除長江、黃河外,其他河流均為國際河流。這些河流水量豐富、流量相對穩定,河水並不僅僅依賴於流域內的降雨,還來自西藏高原的冰川和雪山的融化水,河源地區本是沼澤、濕地和高山草場。
但是十分不幸的是,近年來西藏高原在經濟開發的號角中受到了最嚴重的破壞。到西部地區來擔任主要領導的漢族幹部,一般任職兩、三年,然後調回內地,根據在西部工作的成績提升職位。這些「裸官」(編注:指那些妻子、兒女都遷居國外,錢也帶到國外,而自己一個人留在中國的官員)急於在短期內做出大的經濟成績,首先想到的就是挖掘當地的資源,如挖金、採玉石、挖藥材、開發水電等,然後就是把漢人在農作區的承包制度和漢人的定居形式推廣到藏區和其他少數民族地區,根本不顧當地的生態環境條件,根本不顧當地的民族風俗。結果是草場退化,沼澤、濕地消失,冰川後退,雪線上升。兩年前讀到的報告說,長江源的冰川後退了300公尺;今年讀到的報告說,長江源的冰川又後退了1公里。
西藏高原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導致亞洲水塔的水資源減少,自然導致出境的國際河流水量的減少,加劇鄰國和中國關係的惡化。2010年,由於西藏高原的生態環境破壞,使得長江、瀾滄江等大河的上游來水量減少25%至30%。其直接結果是中國西南地區大旱,其間接結果是瀾滄江出境水量減少,引起下游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和越南民眾的強烈不滿。
三、2010年春瀾滄江出境流量為歷史最小出境流量的60%
2010年2月期間,泰國駐德領事館的一位泰國朋友和筆者談起湄公河水位下降和中國在湄公河上游瀾滄江建設水庫大壩的關係。當時中國還沒有關於西南地區大旱的報導。他說,湄公河流量減少、水位下降,船舶擱淺,湄公河已經暫時停航。他接著說,湄公河旁的老百姓、泰國的媒體、泰國的非政府組織都認為,這和中國在瀾滄江建設水庫大壩有直接關係。我問,那麼泰國政府怎麼看這個問題?他說,泰國政府不敢得罪中國政府,他們在經濟上依靠中國,特別是在世界經濟危機中。再說泰國政府又陷入國內政治困境,在政治上也處於弱勢。
根據《春城晚報》一篇〈雲南旱情被嚴重低估,瀾滄江已經因旱停運〉的報導,從2010年2月8日開始,瀾滄江上游下洩的水流量下降至每秒240至260個立方公尺。而在自然條件下,瀾滄江長年出境的水量為736.3億立方公尺。根據中國境內的最後一個水文站允景洪水文站的資料,出境的平均流量為每秒2,180立方公尺,實測最大流量為每秒12,800立方公尺,最小流量為每秒395立方公尺。就是說,在有紀錄的最乾旱的年份,瀾滄江出境的最小流量為每秒395立方公尺。而2010年的出境流量只有每秒240至260立方公尺,為歷史最小流量的60%。
四、湄公河會議聚焦中國水壩建設
4月4日至5日,第一屆湄公河委員會會議在泰國召開,參加會議的有成員國柬埔寨、寮國、泰國、越南的代表,以及觀察員國中國和緬甸的代表。會議聚焦中國水壩建設對湄公河水量的影響。
會議前一天,中國駐泰國大使管木約見泰國自然資源和環境部長素威‧坤吉滴(Suwit Khunkitti)時說,瀾滄江出境處平均徑流量僅占全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的13.5%。中國在瀾滄江上的已建電站沒有調蓄能力,出入庫水量基本平衡,水電站運行期間不耗水,水庫面積很小,蒸發量可以忽略不計。管木說,當前極端乾旱氣候是造成瀾滄江-湄公河主流水位下降的真正原因,除瀾滄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外,湄公河流域降雨也超常偏少,來水量異常減少。中國在瀾滄江上的水電開發不僅不會加劇下游洪旱災害,反而有利於下游防洪、灌溉和供水能力提高。有關水庫大壩通過科學調配,能有效實現削峰補枯的功能,為下游防洪抗旱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宋濤在會議上代表中國政府表明:瀾滄江出境處年均徑流量僅占湄公河年均徑流總量的13.5%,湄公河幹流水量有86.5%來自中國境外的各支流。至於中國在瀾滄江上的梯級水電開發,目前已建成的漫灣、大朝山和景洪3個電站的水庫面積很小,蒸發水量可忽略不計,電站運行本身並不耗水。科學調查分析結果顯示,瀾滄江出境處水質良好,瀾滄江水電站調度未造成下游水位大幅波動,沒有對下游洄游魚類造成阻隔影響。此外,有關水庫大壩通過科學調配,能有效實現削峰補枯的功能,為下游防洪抗旱發揮積極作用。
宋濤和管木的意見如出一轍,看來是中國官方統一之後的口徑。
五、對水資源的過度開發
中國在瀾滄江上進行梯級水電開發,在瀾滄江主流上規劃了8座大的水庫大壩,目前已建成漫灣、大朝山和景洪3個電站。但是沒有提及一個事實,就是小灣工程已於2009年9月開始投產發電。小灣工程和漫灣、大朝山和景洪電站不是同等級的水電開發,其規模僅次於三峽工程。雖然說水力發電本身對於水資源的消耗量很小,水推動水輪發電機後又流向下游,簡略地說上游來多少水,往下游放多少水,在總體上、在長時間內來說不會影響瀾滄江的出境水量。但是因為水庫大壩的運行並不是根據下游出境水量的要求來運作的,而是根據發電需要來運行的,可能在不同的時間段上會影響下游出境的水量。比如下游不需要水時,水庫大壩卻多放水;下游需要水時,水庫大壩卻少放水或者根本不放水。這樣可能產生用水矛盾。
2009年正好是小灣工程發電的第一年,這是一個特殊情況。特殊情況必須特殊考慮。小灣水庫總庫容為153億立方公尺(正常水位海拔1,240公尺),其中死庫容(編注:死庫容指水庫正常運作下所允許的最低水位蓄水量,在一般情況下不予利用)為43.5億立方公尺(死水位海拔1,162公尺)。也就是說,在工程發電之前,小灣水庫起碼必須先攔蓄43.5億立方公尺的水,否則水輪機不能發電。這43.5億立方公尺的水是被攔截在水庫中,為壅高水位而用,它們不會再流到下游,也不會流出國境。這43.5億立方公尺是小灣工程攔截的最小值。正如前面談到,西藏高原的生態環境破壞,瀾滄江的上游流量減少,要保證去年安裝的兩台70萬千瓦的水輪機的正常發電,彌補流量減少的損失,就必須加高蓄水位,超過海拔1,162公尺。這樣小灣水庫攔截的水量就不止43.5億立方公尺,會更多。
除了在瀾滄江主流上建水庫大壩,中國還規劃了在支流上建壩造水庫35座。在支流上建壩造水庫的權力現在下放到地方政府,找個私人投資者,就可以建造了。建造水庫大壩的座數更多。
中國官方把瀾滄江-湄公河主流水位下降和西南大旱的原因歸之於天災,降雨超常偏少。但是中國前水利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說,西南大旱的原因是水資源過度開發。梯級水電開發往往容易導致水資源過度開發。
六、水庫蒸發對出境水量的影響
中國的官員在湄公河峰會上說,水庫蒸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對於一個小水庫來說,這句話不算錯。但是對於一個大水庫來說,就必須考慮蒸發問題,對在一條河流上進行梯級開發,更必須考慮蒸發問題。
國外的例子有著名的埃及阿斯旺(Aswan)水庫。官方的資料說,阿斯旺水庫蒸發所造成的水量損失為12%。但是根據Fred Press撰寫的〈當河流枯竭〉(When the Rivers Run Dry),阿斯旺水庫蒸發所造成的水量損失為流入水庫平均量的四分之一,在乾旱年份高達40%。這個水量損失相當於英國的所有水龍頭整整開一年。
國內典型的例子為北京的永定河與官廳水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馬上建造了官廳水庫,為北京供水,那時永定河的年流量為19億立方公尺。現在永定河基本乾了,年流量大約只有3億立方公尺。永定河整整少了16億立方公尺的流量。南水北調工程最終給北京的水量為每年10億立方公尺。如果找回永定河減少的16億立方公尺水,南水北調工程也就沒有必要了。那麼永定河的16億立方公尺水到哪裡去了?中國在永定河上建造了528座水庫,每座水庫只要增加一點蒸發量,永定河就會乾涸的。
瀾滄江主流上已經建造了4座水庫,支流上幾十座,這些水庫累計的增加的蒸發量,必然對瀾滄江的出境水量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七、結束語
當中國在瀾滄江上建造水庫後,出境流量就不是由老天來控制,而是由水庫大壩來調節,由水庫大壩的管理者來控制。一個由自然控制的過程變成了由人控制的過程。2010年瀾滄江出境流量為歷史最小出境流量的60%,這是人為控制的結果。由老天調控國際河流出境流量,難以成為戰爭理由;而人工控制的流量,則容易成為戰爭理由。2010年湄公河上為水資源而發生的爭論,只是水資源爭奪的前哨戰。21世紀,水將成為引發戰爭的根源,而最重要的水資源爭奪戰將圍繞中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