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魚台灣鯛 揚名歐、美、日

肉質鮮美的台灣鯛逐漸成為日本人珍愛的生魚片,在歐美國家也有取代鱈魚之勢。
肉質鮮美的台灣鯛逐漸成為日本人珍愛的生魚片,在歐美國家也有取代鱈魚之勢。
Getty Images
第62期
諸葛靖

在台灣說起「吳郭魚」,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有許多四、五年級生還會說,那是從小到大「吃尬驚到」(台語)的魚。可是,大家可能沒注意到,這一點也不起眼的吳郭魚,曾被美國太空總署(NASA)選為第一尾登上太空的魚;而且,在台灣養殖業者的努力培育之下,吳郭魚在2002年冠上「台灣」兩字後,搖身一變,成為足以代表台灣漁產的「台灣鯛」。

令人好奇的是,吳郭魚到底有甚麼特殊本事或際遇,既可以當上「太空魚」,又可以變成「台灣鯛」?

第一條去太空漫遊的魚

「台灣鯛協會」執行長,目前任教於嘉義大學生物農業科技學系的張文興教授表示:「由於吳郭魚的生命力旺盛,適應力很強,被美國太空總署挑選送到太空做實驗,是全世界第一條去太空漫遊的魚類。」張文興說,吳郭魚因此被戲稱為「太空魚」。

台灣人還沒能上太空漫遊,倒是臭水溝裡的吳郭魚捷足先登!

吳郭魚原產於非洲,1946年引入台灣,由於適應力強、繁殖力高,幾乎在台灣的河流湖泊裡都可以看到牠的蹤跡。後來經人工畜養而成為台灣重要的養殖魚。2000年前後是吳郭魚的極盛時期,台灣也成為全世界吳郭魚第一大出口國。當時養殖戶逾1萬戶,影響生計達百萬人。

美中不足的是,吳郭魚肉質有土腥味,加上大量生產而逐漸失去吸引力。後經多年的研究、改良與管理認證,逐漸成為台灣在地獨特的種系,並於2002年經台灣鯛協會正式命名為「台灣鯛」(Taiwan Tilapia)。

所以,吳郭魚就是台灣鯛,台灣鯛就是吳郭魚。只不過「台灣鯛」之名,蘊含了台灣人的漁產技術與精神。

台灣漁業的「黑珍珠」

脫胎換骨的台灣鯛,地位就像蓮霧中的「黑珍珠」,代表品質、活力與競爭力。正當台灣鯛整裝後亟待重振雄風之際,因部分養殖業者前往中國投資,造成技術外流,搶奪了台灣鯛的外銷市場。2003年,歐盟檢測出台灣鯛有藥物殘留,導致出口受阻,真可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也許,台灣鯛也繼承了台灣人的堅忍鬥志,政府與民間業者痛定思痛,努力改善藥物殘留問題。2005年銷往比利時的10公噸台灣鯛順利通過嚴格檢驗,重新打開歐盟市場,為台灣鯛養殖及出口業者注入一股強心劑。

近幾年,台灣鯛的生產量維持在8萬公噸左右,約五至六成外銷。以2009年來看,出口美國最多,約占53%。台灣鯛的總出口量與產值雖不如以往,但是單價較高的冷凍魚片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顯示台灣鯛在建立生產履歷、通過各種標章認證與後續加工技術上,均優於他國而獲得青睞。

堅守品質,不斷改良,台灣鯛展現強韌生命力。加上漁民不服輸的辛勤努力,重登世界舞台的台灣鯛,就像鹹魚翻身般地令人刮目相看。

近年來,肉質鮮美的台灣鯛逐漸成為日本人珍愛的生魚片,在歐美國家也有取代鱈魚之勢,由魚鱗萃取出的膠原蛋白,更是風行日本的美容聖品。名揚海外的台灣鯛儼然成為「台灣國寶魚」。

期間,許許多多的經典人物與故事共同串起了台灣鯛的歷史與蛻變,包括「台灣鯛協會」透過管理監督,把吳郭魚變身為台灣鯛;掌握75%台灣雕魚苗來源的邱益華,竟是國小三年級學歷;台灣鯛料理達人李宗銘研發出200道台灣鯛料理,讓你的嘴再怎麼挑也會愛上台灣鯛;2009年神農獎得主王益豐,從原本要丟棄的魚鱗中萃取出膠原蛋白,讓「下腳品」變成美容「聖品」……

或許沒有驚天動地,卻有精彩活力。台灣鯛是台灣農業的驕傲,也是台灣人可愛的寫照。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以色列SABON進軍台灣市場
傳統上,以色列人相信「洗手」能夠帶來祝福,因此SABON特別在其全球每一家店內,以著名的耶路撒冷石頭(Jerusalem Stone)…
振奮心情的10首交響樂曲(下)
(續前期),每當生活遭遇挫折、心情低落難過時,你會如何轉換思緒?聆聽有著眾多樂器合奏、樂音表現豐富的交響樂曲,…
遊子吟
幾年來離家在外的我,戲稱自己與同伴們為遊子。 有機會回鄉,每天清晨我定會打開簾後的落地窗,盼陽光能恣意穿透,深吸一口氣,…
職涯規劃六步驟(之四):自我評估(中)
在上一期專欄當中,我們開始介紹加拿大滑鐵盧(Waterloo)大學職涯規劃手冊中提供的自我評估方法,其中的第一個重要步驟就是寫下「…
華爾街「高薪文化」遭遇衝擊
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華爾街的薪酬體系具有自己的特徵。在總收入中,高階主管、業績出眾的交易員以及銷售經理們的薪水只占很小部分,…
2014年3月──數字看中國
緊跟李嘉誠 北京房產大亨拋253億資產 《證券日報》3月3日報導,北京最大房地產發展商SOHO中國主動收縮在上海的布局戰線,…
自家動手醃 路人蔬菜大變身
蔬菜醃漬是老祖先們為了食物保存而發明的料理方式,是為了生存不得不發想的生活對策。到了食物已方便儲存的現代,…
台東50年老店 堅持「倆相好」
小時候放學回來,書包一丟就要洗手幫忙,別的同學都在外面玩,我們家的孩子卻要留在家裡做事,但其實做久了也習慣了。媽媽生七個小孩,我是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