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政府推行跟對岸中國簽經濟架構協議(ECFA),在台灣引起兩極反應。支持者認為,這會促進經濟發展,提升台灣的競爭力。陸委會製作的宣傳短片說,如果不簽,不與區域整合接軌,台灣將成為第二個北韓。那真是可怕的前景。而反對者認為,跟對岸中國簽這種協議,將會有利中共以經促統,掏空台灣經濟,台灣不僅將失去競爭力,最後連台灣這個國家可能也不保。這是更可怕的前景。兩派各執一詞,哪一個更有說服力?
從全球化和自由經濟的角度,台灣當然應該走向世界,盡量擴大跟外部區域的經濟連結,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但是,這種連結,應該是有條件的,起碼應該有這樣幾點:一是對方必須是自由經濟(和封閉或計畫經濟連結,不會帶來真正利益),二是對方政治穩定(才有長期合作),三是雙方能夠對等,四是互利。
中國經濟的「不確定性」
用這樣的標準衡量對岸的中國,哪一條也不合格。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真正的自由經濟。雖然中國經濟開放改革有30年了,但至今仍是國營經濟占主體(6成以上),全國性的大企業,像鋼鐵、煤礦、運輸、航空、石油、金融等等,都控制在政府手裡,屬於國有。中國的四大銀行(人民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也全部是國營的。從這種比例來說,中國根本不是私有制為主的市場經濟。而且中國的所謂私營經濟,也跟台灣和西方民主國家不同,也不是真正的私有。很多所謂私營公司,仍是跟政府有關的機構或部門所屬,公司的「總經理」或「董事長」不真正擁有這些公司的產權。所以中國時常有關於產權的官司,這些「董事長」被政府一紙命令就可免職。這也是中國雖有很多「私營企業」,但中國卻沒有甚麼「名牌」產品打向世界的原因之一。
這樣一種混合的經濟體制,為貪污腐敗,巧取豪奪,提供了巨大空間。所以中國的炒樓、炒地產、股市波動、內線交易、利用官員權力謀取私利,比比皆是。這已不是哪個人的腐敗,而是一種制度性的腐敗。西方經濟學家把中國經濟稱為「盜竊經濟」,即權力者乘機瓜分國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2007年的調查報導說,中國超過一億資產的富豪有3,220人,其中2,932人(超過90%)是高幹子女。
中國這種混合經濟,潛藏嚴重的危機。從事經濟活動的常識是,不可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中國那種被西方專家認為的「不確定性」經濟爆發危機,將會嚴重連累台灣。
中國政治的不穩定性
二是中國仍是一黨專制。這種政治體制,當然存在不穩定性。全球200個國家,只有中國把國策定為「穩定壓倒一切」。從這種強調本身,也說明中國社會的潛在騷亂和動盪性。民眾的不滿在中國與日俱增,每年民眾聚眾抗議事件達幾萬件。而由於權力轉移沒有民主程序而言,所以高層一直存在激烈的權力鬥爭。當年美國有1,500名蘇聯問題專家,但沒有一個人預測到,有70年歷史的蘇共帝國,在3天內土崩瓦解。今天也沒有誰可以預測中國政治局勢的變化前景。因為黑箱作業的共產黨政治,是無法預測的。台灣跟這樣專制政治下的經濟體連結,明顯帶有危險性。
兩岸的不對等性
三是兩岸無法對等。中國熱中跟台灣簽署ECFA,通過這個協議,就等於把台灣香港化。因為這種經濟協議,原來是北京中央政府跟香港特別行政區簽署的。現在用同樣形式和類似名稱跟台灣簽這種協議,等於把台灣當作香港第二。主權國家之間簽署的經濟協定,叫做FTA(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而對岸中國拒絕跟台灣簽這種國與國的協議。所以即使不談內容,只是簽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這種形式,就是矮化了台灣,兩岸根本沒有對等。
另一個明顯事實是,中國太大,台灣太小,中國人口是台灣的50倍,土地是台灣的300倍。在這種懸殊的情況下,北京當局又謀求用經濟統戰台灣,台灣的企業難以抗衡。不要說台灣,即使對美國這樣的大國,對谷歌(google)這樣世界聞名的大公司,中國也對它為所欲為,居然要求它過濾、監控中國異議人士的信件等。谷歌不順從,就要被逼離開。鼎鼎大名的美國谷歌都無法頂住中共當局的蠻橫,台灣的任何公司,就更無法抗衡。所以一旦兩岸簽署了ECFA,可能會出現北京政權對台灣企業等,更處於予取予求的居高臨下優勢。
沒有互利,只有併吞
四是兩岸無法互利。中國總理溫家寶最近承諾,要更多「讓利」給台灣。在短期內,可能如此,因為中國方面希望用這種誘餌,促使台灣方面更快簽署ECFA。但這種甜頭,如同路易士(C. S. Lewis)的名著《納尼亞傳奇:獅王、女巫和魔衣櫥》中的那個男孩一樣,被女巫的糖塊迷惑,開始吃到甜頭,結果成為女巫的奴隸,到頭來後悔晚矣。中國官方經濟學者就曾公開說,「要給台灣一些甜頭,讓他們吃出糖尿病,然後就會永遠離不開我們,我們就是胰島素。」
兩岸簽署ECFA後,中國的企業、產品等,會大量湧入台灣,不僅會嚴重影響台灣的農業、工業,甚至擴展到基礎建設等等。中國的大型國營企業也會來台灣競爭,它有國家為後盾(本身就是國營),台灣任何的私營公司,無論是資產還是規模等,都無法與之競爭。如果中國的大企業拿到台灣的高鐵、航空、通訊,基礎建設,進而金融、石油等等,那就等於扼住了台灣的經濟命脈。那個時候,北京以此要脅、威逼台灣接受一國兩制,台灣可選擇的餘地就會相當有限。北京就可達到不戰而勝、以經促統、吞併台灣的戰略企圖。
ECFA是政治,是統獨
中國的這種戰略企圖,任何關注台海局勢的人,都可以看到。中國部署了千枚飛彈瞄準台灣,並制定〈反國家分裂法〉,把台灣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全世界200個國家,沒有任何其他國家用千枚飛彈瞄準另一個國家。一個這樣用武力威脅台灣的紅色中國,怎麼可能跟台灣有對等?怎麼可能真心想幫助台灣經濟發展?其背後的全部目的,是用經濟連結,進而達到政治統合。
所以北京把ECFA當作政治來進行,中共官員曾明確說,ECFA是以「一個中國」原則來處理的。台灣內部一些支持ECFA的人,也是把它視為政治牌,通過跟中國大陸的經濟連結,來遏阻台獨勢力。而主張台灣獨立的人,也看清了這一點,所以強烈反對ECFA。從這三方的理解和互動來看,ECFA已經不是經濟議題,而是政治問題,背後有統、獨之爭的強烈意識形態。
近年的台灣民調顯示,87%的民眾主張「台灣的前途應由二千三百萬人民決定」,73%贊成「以台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64%的居民認為自己是台灣人,84%主張台獨和永遠保持一邊一國的現狀。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政府必須考慮民意因素。如不顧民意反對,拒絕對此進行公投,強行跟對岸中國簽署ECFA,將會造成台灣社會進一步的藍綠對立、朝野對立,或局勢動盪,這對台灣的自由經濟發展和民主政治,都將是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