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經濟「失望指數」試擬

第56期
陳博志

代表經濟好壞的指標很多,各指標的變化也不盡相同,因此一般人並不容易由這些指標來比較各國和不同時間經濟的好壞。一種常見的做法是將幾個指標綜合成一個。例如國際上常有人把「失業率」和「物價上漲率」加在一起,而稱它為「痛苦指數」(misery index)。

通貨緊縮令痛苦指數失真

「痛苦指數」發明在物價普遍上漲的時期,但近年來各國卻常出現通貨緊縮的威脅,也就是物價上漲率太低或甚至物價下跌,而使許多產業很難做生意的現象;而這種不好的現象卻會使痛苦指數下降,因此痛苦指數已經失真。例如去年日本經濟很淒慘,但因為物價下跌1.5%,日本的痛苦指數竟只有3.5%,不只比四小龍低,也是十多年來最低。可見在有通貨緊縮威脅的時期,痛苦指數並不是衡量經濟好壞的恰當指數。  

痛苦指數另一個重要缺點是未考慮大家都很重視的經濟成長率。例如去年日本經濟成長率為-5.4%,是史上最低成長或最大萎縮,但痛苦指數卻是十多年來最低。

本文提出的「失望指數」設法調整了這兩種偏差。在物價上漲率方面,學者普遍認為溫和的物價上漲最有利於經濟的運行和發展,物價上漲率太高或太低都不好。所以失望指數以2%為基準,假設物價上漲率每高於或低於2%一個百分點,失望指數就增加一分。

失望指數納入經濟成長率

在經濟成長率方面,我們可以先設定一個目標值,實際成長率每低於目標值一個百分點,也代表人民多一分失望或失望指數增加一分。在這樣的假設下,失望指數可定義為:

D=(G-g)+u+|π-2|

其中G為目標成長率,g為實際成長率,u為失業率,π為物價上漲率。

若要做跨國比較,由於各國處在不同發展階段,也有不同問題,因此人民想達到的成長目標也不同,但我們卻無從得知。所以我們採用一種合理的簡化假設,即人民心中的成長目標是過去6年平均的成長率,實際成長率每低於成長目標低一個百分點,失望指數就加一點。表1是在這種假設下所算出之四小龍的失望指數。去年我國的失望指數為14.3,在四小龍中最高,也是十多年來最高的失望指數。

台灣人對去年最失望?

去年各國的表現也可和以往相比較。2000~2007年這8年間,我國失望指數平均5.6,僅高於新加坡而低於香港和韓國。去年和這8年平均相比,我國、新加坡、香港、以及韓國失望指數上升的幅度分別為8.7、8.2,6.8,以及1.2,我國的表現也是最差。

若不以過去6年平均成長率為目標,令台灣和韓國每年都分別以馬總統和李明博總統提出的6%及7%成長率為國家目標,則可得到表2之我國和韓國失望指數。我國去年指數高達17.3%,比2000~2007年的平均值增加了9.9分,比用變動目標的結果更顯示經濟的惡化。韓國去年指數為11.2%,比2000~2007年的平均值增加4.8分。我國的表現也一樣不如韓國甚多。

由這失望指數來看,人民對馬政府的失望是很有道理的。不過失望指數和痛苦指數一樣,畢竟都只是幾項指標大略的加總,雖可反應人民的感受,但把失業率上升一個百分點看成和物價上漲一個百分點同樣令人痛苦或失望,畢竟是不夠客觀的假設。理想的做法應該調查人民對這三個重要「率」的重視程度,而做適當的加權,才更能反應人民的感受。在沒有做深入調查之前,有興趣的人不妨採用不同的權數,而非本分中的1比1比1權數,來計算失望指數,看結果有何不同。

  • * 本文指數的計算承呂曜志博士協助和討論,謹此誌謝。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讓Max Mara陪你過「極簡優雅」的夏天
來自義大利MaxMara Fashion Group旗下擁有MaxMara、SPORTMAX、WEEKEND BY MaxMara、…
沃爾瑪為何成了左派眼中釘
美國的沃爾瑪(Wal-Mart)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去年的銷售額高達4,056億美元。四千億是個多大的數字?台灣的外匯存底排名全球第四,…
台灣的Hello Kitty──BUGU咕咕寶貝
還記得1999年麥當勞推出Hello Kitty系列玩偶造成民眾排隊搶購熱潮,掀起台灣一股可愛風潮嗎?還有迪士尼旗下的米奇、米妮等卡通人物…
中國機場人臉識別令人不安
一名外籍行動電話網路技術分析師馬修‧布倫南(Matthew Brennan)日前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體驗「臉部識別系統」,並發推文說,「…
空氣清淨機 買了才後悔?專家提醒5大選購指標
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學系背景的Steven,目前是迦拓科技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對於空氣清淨機在市場銷售的現況,他說:「…
台商「再西進」 土耳其行情看俏
鏡頭來到今年6月底的伊斯坦堡齊拉宮大飯店,土耳其現任經濟部長美荷美特(Mehmet Zafer Çağlayan)正在台上致詞,…
逆境鍊真金
說起「成功人物」,一般人通常想到的是西裝革履、拿著皮製公事包,在摩天大樓的「雲端」裡生活,每天在投資市場裡殺進殺出的企業家;…
奪釣魚島喊卡 日企或有序撤離中國
日本與美國11月5日起在日本多地舉行演習,但先前預定的奪島演習卻遭到日方以「不想過度刺激中方」為由片面取消,美國國務院對此表達強烈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