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3:哪裡才有「正統」華語環境?

師大國語中心是台灣從事華語教學歷史最悠久的機構,目前也是規模最大者。
師大國語中心提供
第50期
鄭少凡

外國人想學華語,除了在所在國家的中學或大學選修漢語外,另一個選擇當然是直接到華語國家──中國或台灣來學習。台灣在這方面的表現又是如何?相對於中國優勢又在哪裡?

師大國語中心 華語教學歷史最悠久

師大國語中心從1956年成立至今,是全台灣從事華語教學歷史最悠久的機構,目前也是台灣華語中心中規模最大者。國語中心的華語課程分9個等級,每一期學生人數近1,800人,學生來自世界60多個國家。國語中心主任周中天開玩笑說,師大國語中心大概是全台灣最「國際化」的地方。

是否師大早在53年前就預見現今的華語熱,因此開辦國語中心教授華語呢?周中天笑談到,其實並不是誰有那樣的遠見,開辦華語中心純屬偶然。當時美國常春藤大學有5位研究中國歷史、文化的學生,結伴飄洋來到台灣,四處詢問哪裡可以學中文,找到師大國文系。但當時台灣會講英文的人不多,於是輾轉到師大英語系,當時的系主任梁實秋指派了一些年輕的老師,在課餘時間用家教的方式在教室裡上華語課,3個月後,效果不錯。這5個美國學生要求繼續學習下去,並且寫信回美國推薦其他人來學,於是國語中心的前身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老一輩中文學習者七、八成出自師大

周中天欣慰地說,美國老一輩學中文的人,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在台灣學的;而這些曾在台灣學中文的人,其中百分之七、八十會說是在師大國語中心學的。周中天表 示,據非正式統計,全世界在師大國語中心學過中文的人數約有5萬人,大部分都是四、五十歲以上,且具有中等以上的工作與學術成就。「所以我覺得國語中心對 國家大的貢獻是,在國際空間爭取到了好幾萬個對台灣友善的朋友,是柔性國力的展現,得到國際上對我們的認識,這貢獻不亞於外交部做的。華語教學光從這一點 來看就是很有意義的工作。」

周中天表示,早年並沒有「中文熱」這個名詞,較早前學中文的學生大多是嚮往中華文化、傳 統、中國歷史,就像對其他文化感興趣的人士一樣,人數少,不構成熱潮。後來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後,許多人基於現實、功利的立場,欲到中國經商、旅遊、工作等 現實目的,這樣的人數較多,於是變成了一種熱潮,這是近十幾年來的事情。

台灣吸引外國人來學中文的原因

周中天談到,中國普遍來講,學習中文的費用與生活花費較低,加上政府提供很多學中文的優惠,而「中國」這名詞在文化上、語言上的號召力太大,大家都想到「中 國」學中文,尤其很多中文學習者是出於較功利的因素,中國改革開放後的市場也是一個主要的吸引力。這些都是中國吸引外國人到中國的優勢,根據教育部去年做出的統計,到中國學華語人數是台灣的20倍。

但是,周主任談到,國語中心有許多學生去過中國學中文,這些學生比較兩岸的華語學習環境後,大部分都表示到台灣學中文較好,因為台灣生活品質較好,生活的比較自在,民眾比較友善。最重要的是,周中天強調,這個環境可以讓外國人感受到傳統中國文化生活的態度,「這種東西他們覺得在外國沒有,甚至在中國也沒有,只有在台灣才感受到這種傳統中國遺留下來的文化、思想、生活方式。很多外國人講他們在台灣感受到這種特別的生活方式,這是很多外國人喜歡台灣的地方。」

「我們對外推廣台灣的時候,常常提到台灣有漂亮的風景、高科技等,可是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景,也有更先進的高科技。但有一種東西不能複製、取代的,就是那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態度。待人處事的態度,有點抽象,但外國人來台住一段時間,三個月、半年,他會喜歡這個社會的生活方式,這是五千年中華文化孕育出來的一種情境,我覺得這是台灣最大的特色。」

周主任舉例說,有一次他帶中國的一位大學校長參觀師大,經過校園內樹立幾十年的孔子銅像時,中國那位大 學校長樂了,跟周主任說:「我們校園內也有孔子像,兩年前樹起來的。」對此,周主任表示:「我的意思是說,中國當年有過文化大革命,我會覺得他們不是真正尊重傳統文化,那只是現在做一種宣傳,真正孔子的學說、道理,我覺得是台灣人還在遵循那樣的思想、生活方式,中國那邊比較沒有啦。」

台大華語研習所 華語教學口碑世界第一

隸屬台灣大學文學院的「華語研習所」在台灣的華語教學單位中,不論是歷史還是經營路線都獨樹一格。所長梁欣榮表示,華語研習所的前身就是鼎鼎大名的「史丹佛中心」,是1963年由美國十個常春藤大學在台灣設立的華語訓練中心,當時只提供給常春藤學校學生、學者,作為華語密集訓練之地。嚴格的教學與少額的招生,使得史丹佛中心成為人們口中華語學習的「中研院」。

早期史丹佛中心場地由當時的副總統陳誠安排在台大校園裡,校方收取極少的租金。後來台灣民主化後,以極少租金提供外國學校場地的情況受到質疑,因此1997年史丹佛中心移到北京,原址由台大接管,也就是現在的華語研習所。

史丹佛中心在台灣35年的努力下留下豐厚的成果。梁欣榮表示:「現在美國很多中國問題專家、做中國研究的人都在這邊念過。包括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前處長貝霖、一大堆有頭有臉的人都在這裡鍍過金,所以我們的口碑非常好。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對外做過廣告,靠口碑一代傳一代。」

梁榮欣表示,史丹佛中心轉移到北京清華大學後,由於中國方面提出任何事務,包括教學法、上課內容、招生等,所有決定權需歸於中方。因此1997年史丹佛中心到北京後,前兩年仍維持與台灣華語研習所的合作關係,台灣的招生因而改由北京方面負責。但發現這樣台灣方面的權益不受重視,於是梁欣榮決定與中國停止合作關係,把台灣的華語研習所改為對全世界開放,但維持高錄取門檻。「開放全世界學生招生後起到很好的效果,現在我們的學生來自全世界各個有名大學,如牛津、 劍橋、耶魯大學等。可是我們現在只有兩層樓,小小的,無法擴張,所以每一學期學生人數正常是80人左右,暑假會增加到130到150人。」

1997 年史丹佛中心移至北京時,梁欣榮也曾派出三位資深華語教師協助中心成立,兩個中心的往來密切,所以梁欣榮瞭解北京史丹佛中心遇到的困境,像是師資流失嚴重。因為在其他單位教授華語還收入可能較高,師資的經驗承傳無法像華語研習所如此形成教學傳統。另外還有教材審查的問題,「教材要由中方主任核准,像《紐約時報》就曾報導,政府查禁教科書,因為宣稱教科書內容對中國太負面。這讓普林斯頓的教授非常不滿,說我們是語言教學單位,為何接受這樣的待遇?」

外國派送中國外交官先來台大研習

由於華語研習所的教學口碑極好,因此有某外國政府與其合作,從1999年開始將送至中國的外交官先派到華語研習所接受語言訓練一、兩年。梁欣榮表示,當時該國政府考察比較了四個華語中心──上海、新加坡、香港和台北,覺得台灣比較適合,條件很好,教學成果他們很滿意,續約到現在已經十幾年。後來另外國家也跟進,把派駐中國外交官送至台大華語研習所做訓練,「這些外交界的共識是,先把外交官送來這裡學中文,到中國後比較能夠保持一個客觀的距離來看那邊的狀況。」

華語研習所的一個特點是「極小班」教學,一班學生不超過4人,每個學生固定每天課程裡有一小時是一對一教學, 但收費則是一般語言中心的5倍。所以華語研習所走的是精緻、小而優路線。「我們有80個學生,但有56個老師,師生比非常高。老師的平均教學年資是17.5年,在華語界來說這樣的年資相當長的。且老師間有傳承很久的教學法,是一般華語班沒有的。」

華語研習所的另 一個特色是「客製化」課程,根據學生個人的程度與需要安排課表,聽、說、讀、寫都有,還有專門的專書課程,如《左傳》、《論語》,或實用課程,如新聞華語、實用華語,以學生的目標定課表,每個學生的課表不一樣。「我們是客製化的課程,學生進來學時要經過口、筆試,老師馬上就可依照程度制定專屬他的課程。」

梁欣榮強調,堅持以教學品質與系統的經驗傳承來保持口碑,是華語研習所在華語教學眾多競爭對手的環境中,保持屹立不搖的關鍵原因。「我們堅持對自己的老師做正規培訓,讓他學教學法、教學的傳承,而且是全程教學監督的作法,這點我們是不會鬆懈的。」

保留中華文化台灣遠勝中國

面對中國華語教學招收學生的競爭,梁欣榮表示,「中國」的招牌太大,對於外國人學華語總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梁欣榮強調,只要把課程品質經營好,不用怕中國的競爭。他提到,在華語研習所的學生中,有很多同時有過兩岸學華語的經驗,美國某基金會提供獎金把美國學生送到中國與台灣學華語,他們做了報告,據學生向梁欣榮透露,有過兩岸學華語經驗的學生一致較喜歡到台灣學習,「這些因素當然很明顯,台灣民主、自由、開放,從教材選擇到日常生活對話題材的寬度,都比中國大。」

「我跟學生說,台北是學習華語最理想的實驗場所,因為它有現代所有歐美國家的話題存在,中國還沒有。所以一個在台北市學華語的人,對話內容跟你在紐約市講英文內容差不多,同樣的現代,同樣的物質文明,所以目前我們有優勢。」

吸引外國人來台灣學中文比起中國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中華文化在台灣保存程度遠高於中國,「在兩岸學過華語的學生都知道,台灣保存中國文化比較具體、 傳統比較沒間斷。他們發現中國有股文革後粗野的味道,傳統有斷層。我們的學生都會參加廟宇、祭孔、故宮的活動,都很受感動。還有學生還是專門研究台灣的武林派別的,台灣保留下來的東西是真實性很高的,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沒被破壞。台灣有足夠的中國文化讓人覺得有吸引力。」

至於是否擔心來台學華語人數因中國大力推廣華語教學而減少?教育部文教處處長劉慶仁表示他並不擔心。因為根據教育部的數據顯示,來台學華語的人數近年不斷呈現增加狀態。由於台灣有高品質的師資、課程、教材,不害怕中國在華語教學市場上跟台灣競爭:「因為市場大,我們占有小小的比例,可是人數還是多啊,因為市場大嘛。這幾年來,來念華語的,統計數據都是成長的啦。當然也許中國成長更大,不過我們強調品質師資、教學、教材,我們把品質做好,然後來推動海外華語教學。」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國學生壓力大 初中一週上課六天半
考試多如牛毛,家庭作業沒完沒了,是中國「應試教育」的特點。「應試教育」就是學生學習完全是為了考試。…
古意的大湖公園
 凜冬將至,徐徐的風帶著些許寒意。中國園林式的錦帶橋,矗立在大湖公園的湖泊上。熙來攘往的遊客放慢腳步,從橋頂俯瞰整個大湖公園,…
929台港大遊行—撐港反極權 台灣民眾雨中與香港人同行
2019年9月29日,下午2點多,台北市區開始飄起細雨,位於濟南路的立法院周邊馬路上,陸陸續續有黑衣人從不同路口朝立法院前進,他們是來參加…
第廿二章 野鴨子飛過去
玉壺買春,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雲初晴,幽鳥相逐,眠琴綠蔭,上有飛瀑。落花無言,人澹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唐.司空圖《…
中共金錢外交恐成為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說蘇聯瓦解是因為軍事擴張拖垮財政,那麼中共當前灑大錢的外交方式,恐怕會落得相同的命運。中共的金錢外交中共對國際的政治野心不斷膨脹,…
睡蓮蕊心裡的小飛蟲
暖冬的某個午後在住家後院,邊喝著咖啡邊觀賞一些母親栽種的不知名植物。突然看見一朵盛開的紫紅色睡蓮,…
中共十八大人事布局的雪泥鴻爪
我從不公開猜測中央高層政治人事方面的走勢,但最近有許多新聞相繼浮出檯面,展現的後台活動脈絡畢顯。如此情狀之下,不做一番分析,…
十八大將至 「維穩」的過去與未來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維穩」是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在胡溫體制時期成為優先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