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是中國傳統的手工藝術,一雙巧手、一根繡花針,配上絢麗的七彩繡線,花、鳥、蟲、獸等圖案即活靈活現地呈現在布面上。古時刺繡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普遍應用於宗教、廟宇祭祀、戲曲、衣著和家具裝飾等。
在男耕女織的傳統社會,「刺繡」曾是評斷「婦德」的項目之一,因為在刺繡的過程中,不但要手巧心細,還需具有色彩與藝術美感的概念,然而隨著科技發達和女權開放,這項前人評定女性是否賢淑、心思細密與否的傳統工藝已逐漸失傳。
由於刺繡作品不易保存,刺繡究竟源於何時無法考據,但從殷商和西周出土文物中已依稀可見,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出現了許多各具特色的流派,而精細雅潔、形神兼備的「蘇繡」;氣勢雄渾、形象逼真的「湘繡」;嚴謹細膩、虛實得宜的「蜀繡」;民俗意趣、色彩奪目的「粵繡」,更被後人譽為「四大名繡」。
台灣傳統刺繡源於中國的閩繡,經福建跨海傳入台灣之後,除了閩、客有別,也吸收了平埔族和高山族的風格與技法。由於時代變遷,傳統刺繡逐漸被車繡、電腦刺繡取代,手工刺繡多轉型為藝術創作或製作禮佛、廟宇祭祀相關用品,如:八仙綵、桌裙、轎布、神衣等。
許陳春跳脫平面繡,自創立體繡,在創作立體繡之前,最擅長的是肚兜和三寸金蓮。許陳春縫製的三寸金蓮繡工精緻華麗,她說台灣的三寸金蓮與大陸平底式不同,加了後跟,站立時體態更婀娜多姿。這項在許陳春童年記憶中老人家日常穿著的繡花鞋,經她巧思設計,已成為具收藏價值的工藝品。
原本是婦女貼身衣物的肚兜,因時代變遷,不再為日常所需,而成為女子結婚時必備用品。許陳春設計的肚兜跳脫傳統白色單調的樣式,採用亮麗的色彩和刺繡、有胸線的合身設計,不僅受準新娘的青睞,還吸引許多年輕女孩以內衣外穿的方式穿著,甚至演藝人員也慕名而來,媒體爭相報導。
立體繡則是許陳春的獨門絕活,她說禽類的頭部最難繡,銳利的喙和眼神都是一針一線慢慢繡出來的,如兩隻鬥雞表現劍拔弩張的氣勢、老鷹以利爪抓捕獵物的凶猛,十分生動傳神。鳥類的羽毛則視其特性,有的選用絨布剪裁,如火雞、白鶴;有的是以纏花方式配合絨布,如鸚鵡、孔雀等,再以手工一片片地縫製完成。
而傳說中的吉祥動物,雖然不需顧慮真實與否,許陳春依然十分考究,每一件作品都根據特殊的含意製作,如:如意造型的「金龍」、「麒麟吐絲 腳踩四寶」等。此外,許陳春也將精緻刺繡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的飾品、吊飾、春花,還有應景的香包和花燈,是一位多元的創作者,其作品不但獲得國內收藏者喜愛,還吸引日本人遠道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