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

尾崙水圳恬謐的邀約

尾崙水圳恬謐的邀約
竹林、水圳、光影伴著潺潺水流度過了多少春夏秋冬。
行山
第26期
行山
大概沒多少過客會發現,
山腰樹林裡有一條水圳日夜不停地流動著。
隨著地形,水圳逐漸離開山下的塵囂,
將旅人的足跡帶入山林內……

圳,農業的血脈,滋養了土地上的作物及人民。工業興起,農業式微,不變的是,水圳仍默默負擔著輸水的責任。炎炎夏日,順水圳而行,藉此一消酷暑外,還能品味先人留下之智慧結晶。

尾崙水圳因流經陽明山東側的尾崙山山腰而得名,而它的另一個名稱為「狗殷勤古道」,是因為尾崙山的山形像是趴著睡覺的狗,至於由那個角度來看,似乎很難端詳出來。

聽蟬鳴,看蜻蜓

旅人的行程由仰德大道上的陽明教養院站開始,沿著莊頂路前進,周遭的氛圍逐漸休閒,不到一百公尺的路程,夏日蟬鳴已經壓過了機械化的車輛聲。漫步前進,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跨足溪谷的橋樑,行經期間,彷彿穿越一面無形的高牆,路旁的菜圃、歇息的蜻蜓,將整個氣氛帶入另一種恬適境界。

旅人尚溫存遠離塵囂的愉悅,再發現安適獨立於城市之外的聚落,心情更顯悠閒,而一旁的廟埕還維持著原有的功能,眼見三五成群的農人正準備上工,在市區繁忙的腳步,來到這裡不禁放慢許多。

馬路盡頭為社區入口,一旁的英文告示牌可以看出外籍人士在社區裡應占有一定比例。進入社區前,禮貌性地與守衛點頭示意,那廂善意微笑地回應,似乎說明已熟悉穿著登山裝備來往的遊人。

沿著大樹旁的階梯往上走,尾崙水圳在這裡短暫地露出地面。再往上走,柏油馬路的盡頭,水圳隱身於路旁,每隔一段距離會有一個鐵製排水孔,俗稱水溝蓋。在興築之時,水圳大概沒想到有朝一日竟會穿上這醜陋的水泥外衣吧。

走進人家後巷?

路旁圍牆上釘著山友前輩的指示牌,不是熟門熟路的人,應該會懷疑走進的是人家的後巷,在這裡又浮出地面的水圳,也引導旅人繼續前進。而這一路也真像是人家的後巷,跨過水圳,走上階梯,就能走入私人的後院。遺留一旁的洗衣鬃刷,或許在不久之前,還陪著婆婆媽媽們在這裡聊是非呢。

離開住宅區,一側的山坡仍在耕作,這也是水圳流域上較大面積的農地。水圳在這裡隨著山勢轉了個大彎。彎道盡頭的大樹下,也是農人遮陽休息的所在,一旁的水槽雖然已經淤積,仍可看見當初先民的智慧──將流速較快的水引出到減緩水流的水槽裡,方便了居民的取水。

入山林,輕鬆行

透過林間,山下的馬路車潮逐漸增加,大概沒有多少過客會發現山腰樹林裡有著一條水圳日夜不停地流動著。隨著地形,水圳逐漸離開山下的塵囂,也將旅人的足跡帶入山林內,朝陽也被樹梢切割,樹蔭下的清涼,來自微微山風。大致沿著等高線開挖的水圳,讓旅人一路行來相當輕鬆。

一旁的小土地公廟見證水圳的歷史,也庇佑著來往行人。走過跨越溪上的公平橋,也離開了一路相伴的尾崙水圳,在踏上一連串的階梯後,對面山谷裡的大型碟型天線群轉移了旅人的目光,這裡是北台灣主要的衛星訊號接收站,古老與現代就隔著溪谷互相陪伴。

步道的出口在民宅旁,並沒有指示告訴人們這裡有著一條隱匿的水圳步道。這樣也好,或許尾崙水圳才能避免因為過度的人為介入而失去它原有的風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世上沒政黨像我黨這樣反腐敗!
中共官方媒體新華網8月22日發表〈中紀委官員:腐敗和反腐敗當前正處於相持階段〉一文稱,中央紀委研究室主任李雪勤接受專訪表示:「…
《我不是藥神》:中國醫療問題的真實寫照
中國大陸新片《我不是藥神》6月底上映就一炮而紅,四天收入2億美元,堪稱是大陸2018年票房最好的一部電影,…
青蛙王子
住在海邊,好像就只為了等待夏季。哆哆嗦嗦地搓手取暖大半年,熬過吹得傷了面皮、折了腰桿兒的猛烈寒風,終於換來了亮眼的夏天!短暫得讓人不忍釋手…
中共紅二代的圈錢術
改革開放後,中共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個旗幟下光明正大地發展權貴資本主義,中共紅二代迅速成為新的權貴階級,快速累積巨額的財富。…
6. 抉擇
「先生,在楚國,傳說會有一名女子將三項神器重新聚合,這個傳說是怎麼來的?」鳳眼看著她一心二用地揀選著草藥。「專心。」…
優化「顧客服務旅程」 行銷無往不利!
「以顧客為中心」是現代企業經營、行銷的核心。無論線上、線下、物流的整合,或是技術、數據、人工智慧的運用,其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更有效率、…
【品德為先】看見智慧經典語錄之三
陳進發(紀錄片導演,榮獲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最高榮譽「白金牌獎」)──只要心是正的、是善良的,是為別人著想的,…
古坑綠色隧道半日閒
一個夏天的早晨,從南二高驅車南下雲林,在斗六交流道轉入78線快速道路,從古坑交流道下來後,朝古坑方向開去,幾分鐘後,我看到了「古坑綠色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