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觀點

成人社會求生記

Getty Images
第23期
劉惠宜

陽光如一赤裸的孩子,只知在綠葉之間嬉戲,多幸福啊,卻不知人間的虛偽狡詐。──泰戈爾《漂鳥集》(The light that plays, like a naked child, among the green leaves happily knows not that man can lie.)

寫這篇文章的不是二十來歲剛出社會的小毛頭,也不是五十幾歲、準備倚老賣老、飽經風霜的過來人,而是一位晚熟的青壯年。一般大學畢業,上班個五、六年就該懂的處世撇步,我到了將近不惑之年,才懵懂地略知一二。

「牛牽到北京還是牛」是好友常對我搖頭嘆息說的一句話。說了10年,到現在我才明瞭自己真的是一頭牛。雖說生肖屬豬,不該像狗一樣,一根腸子通到底,可就是常常被認為太老實。中學時老師這麼說我,這是一種讚美;到了這把年紀還有這種美德,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簡直是財務報表上的負債。近幾年領教到別人信口開河,我卻深信不疑所帶給我的痛苦後,才明瞭原來很多人都是這樣的,他們可能不是蓄意欺騙,但就是已經養成了這種積習。睜眼說瞎話是人們心知肚明的常態,與「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的生存狀況,我們與先人彷彿是兩種不同的生物了。

不知道是由於興趣廣泛還是個性中潛藏的使然,結識的人中屬性兩極化:一邊是精明的商場老將,處世論事不忘供給與需求的市場鐵律;一邊是唯美的藝術家,他們獻身畫畫、寫作與舞蹈。與這兩種朋友在一起,要帶不同的腦袋瓜,使用的辭彙、談論關心的話題像AM與FM沒有交集。那「我」自己是屬於哪一類呢?「我」又是誰呢?我感到他們對我就像是徒步自助旅行時,路旁新鮮的好風景,使旅途的風味倍增,而我也是別人生命中的過客而已。這種找不到定位的感覺,也許就像19世紀末浪漫主義後期的交響曲作家馬勒的感受:「在奧地利,我是個波西米亞人;在德國人眼中,我是個奧地利人;而在這個世界,我又是個被另眼看待的猶太人。不管哪一個地方勉強收留了我,卻沒有一個地方真心地歡迎我,我是一個沒有國籍的人。」

不同的職業常讓人有不同刻板印象的聯想,但肉眼所見果真是實象嗎?誰可以對一個生命定義、貼上標籤呢?國畫中設色淡雅的文會圖,不論是明朝王紱的「山亭文會」還是元朝朱德潤的「林下鳴琴」,描繪文人雅士在林蔭山石間吟詩論文,令觀賞者也心生高舉遠慕之意,願意自己是畫中的漁夫,聞音而來。在認識了一些藝術家、詩人後,我發現大家在一起所談不盡然都是風雅之事:情感、財務糾紛,為了奪取文壇頭銜所使出的競選手段等等。他們之間的八卦也是有影劇版水準的。難怪前輩陳若曦女士會感慨地說:「文章寫得好不好是一回事,人品才是最重要的。」大概這就是人世間吧,很少有人可以超脫於名利情之外。《紅樓夢》第一回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是這麼吟唱的:「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一位頗有名氣的長輩最近畫起了現代畫,有人對這幅畫出價上千萬。我站在巨幅的畫作前端詳了半天,稱讚也不是,不稱讚也不是,因為「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其淑媛;有龍泉之利,乃可以議其斷割。」我不是美術專家,不應評論。就像有些報紙副刊上的現代詩,我真的沒有那種慧根可以洞悉作者幽微的心意。一位報刊編輯坦白告訴我,報紙有報紙本身的考量,不必然代表刊載作品的文學價值。事實上,讀者、編輯的口味以及作者的名氣往往決定了這篇作品是不是會被選用,與作品本身不全然相關。曲高可能和寡,通俗的作品往往還比較有市場哩。

1873年出生於俄國的拉赫曼尼諾夫,是一位傑出的鋼琴演奏家。在鋼琴技法上,師承安東魯賓斯坦以來的俄國鋼琴系統。在作曲的手法上,則是繼承了19世紀浪漫樂派的曲風。他的作品音響效果璀璨華麗,旋律甜美感傷。雖然他深受柴可夫斯基的影響,但他更加追求音樂中一種對生命的探索與深思,再加上他的作品中高超的技巧性,形成了拉赫曼尼諾夫獨特的魅力。不過只因為他曾經在一份反蘇宣言上簽署了自己的名字,當時的蘇聯政府禁演了他所有的作品,批評他的音樂「反動」、「早已過時」等等。如果我們也是生活在那個時代,在沒有媒體言論自由、一言堂的砲轟下,我們還有勇氣承認拉赫曼尼諾夫的確是一位優秀的音樂家嗎?

米勒的畫來台展出,盛況空前,慕名而來的人潮,假日將歷史博物館擠得水洩不通,連一向會議、應酬滿滿的企業大老也組團前往觀賞,個個說他的畫如何如何好。可是米勒在世時,畫了60年,終生幾乎都是在飽受貧困的煎熬中度過。如果我們在他的時代就獨具慧眼,我們有勇氣力排眾議就是欣賞他的作品嗎?而今天,如果有人批評米勒的畫,那他就是欠缺素養嗎?撇開時異事異的審美觀與價值觀不說,最重要的是,總是要有自己的定見,忠於自己吧。

貝多芬曾經表示,在外部世界,他找不到一個支撐點,唯有向內心深處去尋求,才能找到這樣的支撐點。自己也是摔過幾次跤才慢慢瞭解,如果把自己的價值寄託於外,交付外界來定義自己,這對生命的獨特性將是很大的戕害。

在這段充滿疑惑的晚熟過程,真慶幸有益友相伴。朋友在好不在多,幾次困頓、遷徙,我沒開過一次口,他們卻是主動跳出來幫忙。感激之餘,也才體會到「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朋友間的相處也不應以己之長,攻人之短,求備於一人。能不被各式亮眼頭銜或溢美之詞所惑,知道自己的斤兩,但也不妄自菲薄,試著「律己宜帶秋氣,處世宜帶春氣」,這樣也要學將近40年啊!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灑掃應對大學問
閩南語有句俗諺「洗面洗耳空,掃地掃壁角」,意思是說做事要有認真與負責的態度。草率地洗臉,洗過「表面」後,很可能就沒有清洗耳朵;…
異域的海鷗
記憶中曾和海鷗相遇三次,而三次都在國外。一次是在加拿大溫哥華搭船前往維多利亞島途中,海鷗正自在地在大海中盤旋飛翔;…
澳洲人如何看待達賴喇嘛?
歲末之際,達賴喇嘛再度受邀訪問澳洲。這雖然是過去三年內達賴到澳洲的第三次訪問,但所引起的媒體效應卻一點都沒有減少,…
七一遊行後的香港政改局勢
6.22的79萬人公民投票與七一的51萬人遊行之後,香港特區政府與北京如何回應,是各界關注的焦點。按照共產黨的行事風格,其實大家也清楚,…
北戴河暗藏大戰 中共「老人干政」不再
中共高層8月召開的北戴河會議近日成為關注焦點。不過,多家媒體分析都認為,今年的北戴河會議不再是「新老中共領導人政治博弈之地」,…
訪菁芳園 現代桃花源記
北台灣的冬季,濕濕冷冷。但台灣地理環境的特色,讓我們可以在幾小時之內從平地到高山,也可以讓我們在幾小時之中,跑到中南部晒晒那久違的太陽。…
鋼琴詩人的音樂課
 「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最後才是鋼琴家。」──傅雷    *  *…
金融海嘯下的台灣舵手
2008年下半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2008年9月,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宣告破產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