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帶動香港通貨膨脹

香港加薪趕不上通脹,加薪幅度最少達7%至8%才可抵抗通脹壓力,而基層勞工加薪難以達到4%。
香港加薪趕不上通脹,加薪幅度最少達7%至8%才可抵抗通脹壓力,而基層勞工加薪難以達到4%。
Getty Images
第11期
林保華(資深時事評論家)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今年3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之年增率(通貨膨脹率)為4.2%,較2月6.3%回落2.1個百分點,但剔除寬免差餉(減免地稅)等因素,基本通脹卻由2月的5.1%,持續上揚至5.3%。其中,私人樓宇租金及外出用膳費用是兩大加價火車頭:私人房屋租金年增率4%,外出用膳費用年增率5.9%。「外出用膳」升幅比2月擴大0.4個百分點,連續10個月上漲,更是1995年6.1%年增率高峰後的最高水平。

樓房先漲,食品隨後

前兩年中國房地產價格飛漲,帶動香港樓價攀升。中國居民來香港「自由行」方便中資來香港炒樓,媒體還大事渲染,當然帶動熾熱的炒風,豪宅不斷創出新高。但是普通民眾的住宅價格,即使不斷地跟著美國減息,也難創新高,顯現中資炒作有特定對象;尤其是元朗(編註:香港新界西北部)接近中國邊境的嘉湖山莊(編註:內含30層以上的住宅大廈58座,共15,880單位),更是從九七「回歸」以來私人樓宇的重災區,報導說樓價還比當年高價時低三成。去年底、今年初連番減息後樓市進一步轉旺,但是今年3、4月已經停滯。雖然如此,香港還是全球樓價最高的地區之一,從而增加香港的營商成本。最近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述花旗銀行和萊坊(Knight Frank)發表的財富報告,香港豪宅價格全球排第十四,在亞洲則次於新加坡、東京,排第三。在樓價上漲後,就輪到租金上漲,因為投資講回報率,泡沫爆破以前都是這樣。台北市還可以見到早餐店到中午或下午打烊,但是香港恨不得一天開24小時,連假期也不休息,因為房租實在太貴了。

然而目前對香港人威脅最大的,是食品價格的上漲,外出用膳費用關係到打工仔(上班族)。根據報告,雖然食品通脹由2月的年增率19.5%,收窄至3月的17.2%,但其中豬肉價格上升59.1%,更是有史以來最高紀錄。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最近宣布的數字,今年第一季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8%,3月份同比上漲8.3%;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1%,拉動價格總水準上漲6.8個百分點;居住價格上漲6.6%,拉動價格總水準上漲1個百分點。

經濟關係緊密,漲價也緊密

中港比較,主要都體現在食品與居住,其中豬肉更是排頭兵,例如今年1月上旬,豬價就飆升四成,因為香港豬隻絕大多數由中國大陸進口。這種緊密關係,以前主要表現在副食品的供應,如今則是多方面了。這可能與「中港更緊密貿易關係安排」(CIPA)有關,既然關係緊密,通脹自然也緊密。

從香港的媒體看,近來漲價比較突出的食品,是米價漲三成。這不止中國因素,而是世界因素,香港人最喜歡食用的泰國米首先調高出口價,觸發3月底香港爆發搶米潮,超市的大米被一掃而空。回顧上一次的搶購潮,應該是1983年9月下旬中國宣布收回香港,爆發信心危機時出現的。雖然這次中國總理溫家寶出來說話,保證對香港的糧食供應,但是他沒有保證價格50年不變。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派人來香港視察,訂出一個「試探價」,引起香港業內人士不滿,因為比溫家寶「保證」以前的價格貴三成。他們指責這是壟斷出口造成的價格。原來省級也可出口,現在全歸中央,但也因此不排除會有「水貨」。類似的指責也發生在1月豬隻的進口,七成以上配額仍掌控在五豐行(編註:原為周恩來下令創設,作為中國食品在香港的獨家代理,現附屬於華潤集團)手中,廣南行及農業專區共占不足三成配額,五豐行進口量對價格上漲有絕對影響。當然,也有人說,這個價格已經算是「照顧」香港了,因為泰國香米漲了六成三。

除米價外,最近蔬菜也漲價三成,這也許與近來天氣不好有關。食油價超市內一天漲四成也引發怨聲載道。再就是牛奶與奶粉,也是三成左右。中下階層最歡迎的中國罐頭食品,珠江橋牌豆豉鯪魚直逼20元,梅林牌午餐肉更升穿20元關口,比去年漲了一倍。香港茶餐廳出售的五香肉丁方便麵,有的已經取消,因為五香肉丁的罐頭也漲價。

加薪不如物價,景氣不樂觀

今年4月初,還有人在香港的中共喉舌著文說,「內地通脹有利好一面」,主要理由是與1993年過熱時,由中國內因誘發的全面性、需求拉動型通脹有根本的不同,目前總需求過大情況並不存在;非食品漲價溫和,如2月份只有1.6%而遠低於食品的23.3%,只是反映輸入能源及商品漲價的向下游傳遞效應。然而上述中國大陸與香港的通脹中,房屋租金已經是第二重要因素,而香港公布的數字中,特別指出,女裝外衣價格升幅也擴大,衣、食、住、行中已囊括「衣、食、住」三項。也怪不得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關焯照形容通脹惡化程度很快,預計第四季通脹率可能達雙位數字,而全年達7至8%,政府在下半年應推出紓緩通脹措施,如寬減公屋租金等。高盛證券也預測,今年全年通脹率將達8%。

目前,香港各大企業陸續踏入薪酬調整期,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4月21日公布今年1月份薪酬趨勢調查顯示,在今年1月已調整薪酬的公司中,全部均是加薪,加幅一般達4%或以上,較去年同期的2.6%大幅上升。然而加薪趕不上通脹,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李卓人表示,不少基層勞工加薪難以達到4%,追不上通脹之餘,更遑論分享經濟成果,因此加薪幅度最少達7%至8%才可抵抗通脹壓力,維持基本生活素質;即使親共議員,也有類似看法。但是資方的想法恐怕就不太一樣了。

因為通脹原因,加上經濟放緩等因素,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的最新調查顯示,有40.4%受訪的香港市民對未來經濟前景感到樂觀,雖仍占多數,但卻較去年10月進行的同類調查大幅下跌了12個百分點。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郵政博物館 縱橫兩千年郵驛古今世界
中國的郵驛制度始於何時?岳飛一天收到的十二道緊急金牌如何運送?哪個朝代出現最早的郵筒?世界第一枚郵票長怎樣?最貴的郵票又是哪一枚………
全球氣候變遷 每年15萬人遇害
  全球氣候變遷已經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影響,小則花期失序、夏冬氣溫失常,大則颱風洪水大雪成災,甚至嚴重傷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輔導「真假仙」
我準備瞭解一下事情的始末,才詢問家瑋老師班上的小女生第一句話,卻馬上被她嚴肅地堵了回來。她指出我用詞不當,我試著解釋,但是,…
遲來一百多年的道歉
就「被偷盜的一代」(stolen generation)向澳洲原住民道歉。什麼叫「被偷盜的一代」?澳洲政府為什麼要為此道歉?…
回顧世界三年抗疫背後的政治考量
2019年12月,新冠疫情COVID-19在中國武漢爆發,中國從此使用封城方式抗疫,後正式名之為「清零」。2022年12月,…
康維光以璀璨玻璃打造新人生
這堂課,康維光教你──「就算沒頭路,永保信念就能找對路。」 走進位於彰化縣彰濱工業區內的台灣玻璃館,館內玻璃工藝作品琳瑯滿目,…
中國人海外消費正悄然轉型
近年來,中國人在海外瘋狂購物,「暴買」、「狂掃」等諸多報導不時見諸報端、網路,刺激著國外商家以及民眾的神經。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連續下滑、…
貝珠工藝的古與今 尤瑪‧達陸談連結國際的貝珠文化
你知道生活在高山的台灣泰雅族人竟有與索羅門群島互通的「語言」嗎?不是真的語言,而是「貝珠文化」。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舉辦之「遙遠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