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古知新

亂評古人

亂評古人/眾說紛紜的評論/復興國學有新解
第2期
岳玹
不同的歷史評論如同調味料一般,得適應各個時代的口味需要,當今復興國學想必另有一番新解。

中國大陸颳起一陣所謂「國學熱」。相反的,台灣卻在「去中國化」。兩相比較下,台灣似乎落居下風。

不過,國學熱到底熱在哪裡?是否熱昏頭了?我們也要仔細看一看。

日前,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李零出了一本新書《喪家狗:我讀〈論語〉》。作者稱孔子是一個「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喪家狗。當然,很多人不表認同。不過,這本書卻成了暢銷書。

眾說紛紜的評論

這一波亂評古人的風潮顯然很有市場。例如:梅朝榮把諸葛亮描繪成中國最虛偽的男人;司馬相如成為劫財劫色的大流氓;李白更是吃軟飯想打架鬥毆的混混。

有人說,李零等人顯然是利用「玷污古代名人」而作為成名獲利的梯子。有人說,這是在散播文化的毒素。

我倒是覺得,亂評古人也非始於今日。例如:大名鼎鼎的歐陽修就曾經質疑過太宗的縱囚之舉,一口咬定是「上下交相賊」。搞考證的人更容易隨便否認古人的存在。例如:黃帝的歷史不是很多學者懷疑嗎?

筆者寫這篇不是要為古人申冤;也不是要痛罵那些亂評古人的作家。因為,評論本來就不是事實。歷史的史料在那裡擺著,歷史評論充其量只是調味料而已!不同的時代的人喜愛不同的調味料,然而,那卻不能撼動事實本身。

台灣的國學危機

中國大陸畢竟還有一批清醒的人站出來駁斥這類評論(要知道,駁斥這類評論也要有一些真實的功底)。遺憾的是,所謂的國學在台灣已經幾乎找不到讀者。

去逛逛重慶南路的世界書局與中華書局。再去光華商場看看那些一本一兩百塊的古籍。就知道台灣人早已棄國學如敝屣。

復興國學有新解

對於大陸這批亂評古人的風潮,台灣的年輕人有幾人感興趣的?甚至能夠跟上大家討論速度的?甚至能夠提出令人信服的論點的?

反過來說,我並不贊成戴上負面的面具來看古人。他們不全對,但也不全錯。他們未必是大聖人,但也不見得就是那些作者口中那般不堪!

我的見解分兩個層次。最好還是自己去涉獵原典,從古人的文字去發掘真實,從而用自己正面的、善意的觀點來契入古人的內心。

其次,那就是選一些正面評價的書籍。學到一些正的東西總是讀書人的本色。古書之讀法不是用來充填知識,而是用來開啟智慧的。真實的、正面的史論總是內容有物,不是個人發洩情緒,求一時之過癮而已。

其實,所謂國學的確需要一次國學復興。那就看今人如何提出正見,如何從舊書堆裡煉出金子來。

胡適那時的整理國故是站在實證科學的基點上的。而我們今天需要的復興國學其實是站在神傳文化的基點上,把國學注入新的靈魂。

這需要這一代人的眼光與格局。我們應該如此自許!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戴士杰 找到協助他人的指南與寶典
「我從小就覺得跟周遭的人格格不入……」TPD顧問戴士杰說。 他無法像別的孩子一樣可以安安靜靜地聽完一堂課,一定得很努力地找事情做,…
你該考研究所嗎?(之二)
雖然讀研究所看來有不少好處,但是在一個年輕人決定投入時間、金錢、與精力,拚一個研究所學歷之前,不妨先問自己:自己對職涯前途的想像是什麼?…
龍岡圖書館 混搭卻美味
騎著摩托車穿過蜿蜒小路,四層樓高的白色建築赫然出眼前,「終於找到了。」我拿下安全帽,不禁鬆一口氣。這間2015年底開幕的市立圖書館分館,…
「Laya Now」APP數位化助攻 拉亞漢堡店面年營業額逾20億
拉亞漢堡順利度過疫情,甚至因為「數位化」有成,逐步墊高營收。選擇數位轉型的這條賽道,讓拉亞漢堡穩紮穩打,在連鎖早餐中占據一席之地,…
李白、朱元璋都是「韓籍」?
反韓浪潮過去幾年來在台灣屢見不鮮,而亞運「楊淑君事件」無疑將這股不滿情緒推向高峰,不僅各式網路笑話應運而生,例如:地瓜因為台語音為「韓籍…
數位時代轉型難? 從人才、組織與溝通打通關節
數位化時代,各種相關商品、工具、平台迭代速度不斷加快,數位開發人員或經營管理人才的技能也在不斷蛻變。但企業在推展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
福頂打造台灣奇「雞」蛋
車子停在台南市郊區的產業道路上。當紅色鐵門緩緩開啟後,映入眼簾的是四大棟白色廠房、兩座發電廠、一個蓄水池。由於空氣中聞不到一絲異味,…
84歲梅鐸「梅開四度」 前妻鄧文迪引關注
2015年歲末,國際知名傳媒大亨魯柏‧梅鐸(Rupert Murdoch)與美國前超模潔芮•霍爾(Jerry Hall)宣布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