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古知新

亂評古人

亂評古人/眾說紛紜的評論/復興國學有新解
第2期
岳玹
不同的歷史評論如同調味料一般,得適應各個時代的口味需要,當今復興國學想必另有一番新解。

中國大陸颳起一陣所謂「國學熱」。相反的,台灣卻在「去中國化」。兩相比較下,台灣似乎落居下風。

不過,國學熱到底熱在哪裡?是否熱昏頭了?我們也要仔細看一看。

日前,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李零出了一本新書《喪家狗:我讀〈論語〉》。作者稱孔子是一個「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喪家狗。當然,很多人不表認同。不過,這本書卻成了暢銷書。

眾說紛紜的評論

這一波亂評古人的風潮顯然很有市場。例如:梅朝榮把諸葛亮描繪成中國最虛偽的男人;司馬相如成為劫財劫色的大流氓;李白更是吃軟飯想打架鬥毆的混混。

有人說,李零等人顯然是利用「玷污古代名人」而作為成名獲利的梯子。有人說,這是在散播文化的毒素。

我倒是覺得,亂評古人也非始於今日。例如:大名鼎鼎的歐陽修就曾經質疑過太宗的縱囚之舉,一口咬定是「上下交相賊」。搞考證的人更容易隨便否認古人的存在。例如:黃帝的歷史不是很多學者懷疑嗎?

筆者寫這篇不是要為古人申冤;也不是要痛罵那些亂評古人的作家。因為,評論本來就不是事實。歷史的史料在那裡擺著,歷史評論充其量只是調味料而已!不同的時代的人喜愛不同的調味料,然而,那卻不能撼動事實本身。

台灣的國學危機

中國大陸畢竟還有一批清醒的人站出來駁斥這類評論(要知道,駁斥這類評論也要有一些真實的功底)。遺憾的是,所謂的國學在台灣已經幾乎找不到讀者。

去逛逛重慶南路的世界書局與中華書局。再去光華商場看看那些一本一兩百塊的古籍。就知道台灣人早已棄國學如敝屣。

復興國學有新解

對於大陸這批亂評古人的風潮,台灣的年輕人有幾人感興趣的?甚至能夠跟上大家討論速度的?甚至能夠提出令人信服的論點的?

反過來說,我並不贊成戴上負面的面具來看古人。他們不全對,但也不全錯。他們未必是大聖人,但也不見得就是那些作者口中那般不堪!

我的見解分兩個層次。最好還是自己去涉獵原典,從古人的文字去發掘真實,從而用自己正面的、善意的觀點來契入古人的內心。

其次,那就是選一些正面評價的書籍。學到一些正的東西總是讀書人的本色。古書之讀法不是用來充填知識,而是用來開啟智慧的。真實的、正面的史論總是內容有物,不是個人發洩情緒,求一時之過癮而已。

其實,所謂國學的確需要一次國學復興。那就看今人如何提出正見,如何從舊書堆裡煉出金子來。

胡適那時的整理國故是站在實證科學的基點上的。而我們今天需要的復興國學其實是站在神傳文化的基點上,把國學注入新的靈魂。

這需要這一代人的眼光與格局。我們應該如此自許!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新政府不可陷入「途徑依賴」
人們常很難改掉已長期採用但不恰當的做事方法或態度,其原因可能是習慣、惰性、不願認錯、無知,或者是固有觀念難改等等因素。…
「我是馬克」 撫慰廣大上班族的心
 馬克創造知名虛擬角色「馬克」。葉俊宏攝影身為2016年的世界展望會愛心大使,剛從馬拉威回台的「馬克」行程滿檔,…
2014年9月──數字看世界
伊波拉疫情 死亡數增至2909人 世界衛生組織(WHO)9月20日公布,伊波拉疫情至今已有6,185病例,死亡2,909人。…
世界經濟緩成長 「雙底衰退」機會低
先前幾個月,世界經濟「二次探底」還只是停留在警告和預測層面,但最近全球投資人似乎深切感受到經濟二次下行的風險。不管是歐洲債務危機,…
乾唐軒讓你帶著健康好水去旅行
具有國際知名度且在台灣行銷通路多達600多點的本土陶瓷品牌「乾唐軒」,以「敬自然、惜萬物」為核心理念,融合藝術科技、健康養生、產品革新想法…
楊儒門用「人情味」打造農民市集
楊儒門表示,市集做到一個程度要穩定需要工作人員、農友、消費者三種人,同時取得之間的平衡關係。「工作人員,有理念和規格去尋找好的農友;…
誰把台灣經濟搞砸了?
停滯不前的薪資、高漲的房價與物價、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全球最低的生育率、節節敗退的企業競爭力、負債累累的政府、日益對立的勞資關係……近年來,…
2011國際十大新聞 - 9. 賈伯斯劃人生句點 最盛開時歸根
2011年10月5日,一個將「藝術、科技、商業」三者結合的奇人離開了人世。一直是鎂光燈焦點的蘋果公司前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