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窗

維州警官洩密醜聞引起的震動

維州警官洩密醜聞引起的震動
2007年亞太經合會期間,澳洲雪梨警方在會場附近巡邏。
AFP/Getting Images
第2期
曾錚
澳洲維州150年歷史中,曾經調查13起警察腐敗案件,最後僅確認3人有罪,顯示大部份警察極高的誠信度,無怪乎近期一宗高階警官的洩密醜聞可以造成轟動。

最近澳洲維多利亞州一起涉及到幾名高級警官的洩密醜聞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目前已導致兩名高級警官辭職,另兩名高級警官被停職。從這起洩密案中,可以觀察到澳洲警務系統運作的一些有趣現象。

這起洩密案的起因是2003年的一起謀殺案。當時墨爾本28歲的男子阿伯特(Shane Chartres-Abbott)被指控參與一起強姦案,並為此正在接受法庭調查。在他第5次準備出庭接受審訊的路上,一名顯然是非常專業的槍手一槍打中他的脖子,當場把他打死。據說這是為了殺人滅口,避免他把更多的人說出來。

警方懷疑這起惡意謀殺與墨爾本的黑社會有關,調查過程中,有線人舉報,這個「一槍封喉」的兇殺案竟然與一個名叫拉羅(Peter Lalor)的警察有關,是拉羅向那名職業槍手提供被害人的地址,造成他剛一出家門就被打死的。

警方接到舉報後,開始秘密調查拉羅和兇殺案的關係,但是警察廳內部卻有人向拉羅通風報信,告訴他他正在被秘密調查。從目前暴露的情況看,洩密的警察一方面是出於小團體意識,一方面是因為嫉妒辦案警官,不想讓他破案、立功。

到目前為止,涉及這起洩秘案的高級警官已經至少有4人:維州警察廳廳長助理阿希拜(Noel Ashby),警察廳主管媒體的力雷爾(Steve Linnell),警察協會秘書長穆雷特(Paul Mullett),以及媒體部主任威爾(Glen Weir)。廳長助理阿希拜和媒體主管力雷爾已經被迫自動辭職,秘書長穆雷特和媒體部主任威爾則被警察廳長停職。目前調查還在繼續進行,這些人還有可能被起訴,甚至坐牢。

此次調查是「警務人員誠信辦公室(The Office of Police Integrity(OPI)」進行的,此機構是維州政府於2004年成立的,目的是確保警察在執法過程中的公正性和專業性,它是個獨立機構,直接對州議會負責,與警察廳沒有隸屬關係。

從整起洩密醜聞的調查過程看,「警務人員誠信辦公室」做了大量工作,包括長期監聽被懷疑的高級警官的電話。掌握了一定證據後,誠信辦公室開始傳喚被懷疑的警官,以聽證會的形式進行進一步調查取證。

被調查的警官本來要求聽證會以秘密方式進行,但墨爾本《太陽先鋒報》的律師成功地爭取到了使聽證會面向公眾的機會,他用的理由是,公眾都依賴於警察對他們進行保護,所以警察的誠信度對公眾至關重要,民眾有知情權。

誠信辦公室接受了此種說法,將聽證會公開進行,媒體可以到場採訪旁聽。幾名涉嫌洩密的警官剛開始不承認對他們的指控,但當誠信辦公室當場播放電話錄音證據時,這些警官變得面如死灰,無話可說,不得不承認他們對聽證會撒了謊,最終不得不在羞愧中辭職。

可以觀察到的是,媒體在幫助公眾獲得知情權方面功不可沒。另外,自案件曝光以來,多家媒體對每一點進展都步步緊隨,密集報導,始終保持了強大的公眾與論壓力,所以才造成了兩名涉案高級警官自動辭職。當然下一步他們還將面臨司法處理。

不肯自動辭職的警察協會的秘書長穆雷特,目前也面臨來自警察協會內部的強大壓力,有人正在擁有1萬1千多名成員的警察協會發起簽名,只要徵集到5%的簽名,也就是550個簽名,就能要求召開特別會員大會,強迫讓他下台。

從澳洲公眾的反應來看,人們對警官執法犯法的行為相當氣憤。有人提議成立一個專門的反腐敗委員會,來調查、監督和規範政府公務員、工會、政治家、地方市政官員等人員的行為。

不過,維州州長表示,在維州150年的歷史中,一共成立過6個臨時的皇家委員會,對13起警察腐敗案件進行調查,但最後只確認3個人有罪,這說明絕大部份警察的誠信度還是非常好的,沒必要再成立一個專門的反腐敗委員會。

在筆者看來,150年的歷史中,只有3個警察被確認有罪,說明澳洲的警察還真是夠廉潔的。這次的洩密案之所以成為轟動性醜聞,正是因為類似的事情非常罕見,「物以稀為貴」嘛。

從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感到,澳洲警察雖然嘴上不大唱什麼高調,但內心深處有著高度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另外,獨立於行政權力之外的司法體系,以及媒體和公眾的監督作用,也在確保警察的廉潔性方面,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2-15. 一國三公(上)
本期登場人物: 趙東(東科媒體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50幾歲但看起來像70歲。 於高科技產業創業,最終跨足媒體業的領袖型人物。 雷新榮(…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祭反補貼重稅 專家:對華政策重大轉變
歐盟執委會6月12日宣布,7月開始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Battery Electric Vehicle,簡稱BEV)加徵暫時性反補貼關稅,…
那夜,我遇見了她
  2008年1月26日晚,神韻藝術團在美國加州舊金山歐菲姆劇院的最後一場演出在隆隆的鼓聲中圓滿結束。我完成了採訪工作後,…
2014年10月──數字看台灣
聲援香港 台灣3地同步晚會 為響應香港和平占中爭取真普選,在台的港澳人組成「港澳在台民主同盟」,…
高科技「附體」是進步還是退步?
近代以來,西方科技爆炸式發展,美國科幻大片中,外星人想要藉由高科技控制人類的場景,已經不只是出現在電影裡。 「腦機介面」監視人腦…
唐高駿渾身是勁 搶救宜蘭「大病院」
在十年前,從台北到宜蘭,不論是搭二個小時的火車走北迴線,或是開三個小時的車走濱海公路,抑或穿越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都不是件舒坦的事。…
韓國六小時戒嚴鬧劇 考驗民主穩定與國際信任
2024年12月3日深夜,韓國總統尹錫悅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於電視發表全國演說,宣布戒嚴,引發國內震盪、國際震驚。…
陳明業釀出台灣囝仔的「夢想果」
來自法國波爾多的紅酒遇上鮮嫩欲滴的台灣蕃茄,會產生甚麼樣的化學效應?剛推出就造成網路團購風潮、媒體爭相報導的「夢想果」可以告訴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