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寻找台湾好新闻

Getty Images
第118期
郑少凡

台大新闻所张锦华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故事:

一次台大新闻所入学考口试时,一位信息科技系的考生也来报考,他向口试委员们讲述为何他要报考与其专长相差那么远的系所。

该生表示,自己近年得到一种罕见的疾病,本来一切已无望了,身心陷入低潮。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篇讨论该疾病的专题报导,让他找到医疗的线索和希望,于是幸运地就此重获新生与健康!

因此他想报考新闻所,希望自己能写出这样的新闻,帮助需要的人!

由此可见,一则新闻播报出来后,影响的层面有多大,谁也无法预测……

张锦华在一次演讲中,也为新闻对社会的影响下了批注:「新闻太重要了!新闻可以改变一个政策,它可以推倒一个内阁、它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它也可以掀起一场战争,更可以记录一段不容窜改的历史。它也可以很小,可以让我们知道今天是不是要下雨了?在我们去买菜的时候,让我们知道是不是菜价要涨了?有人读了一则好新闻,可能改变他的一生;也有人读了一则不好的新闻,可能就此结束了人生……

综观当今台湾社会的媒体环境,不禁令人感到忧心。近来在台湾社会喧腾得沸沸扬扬的前行政院秘书长林益世的重大贪污案中,名嘴胡忠信爆料称他手上有「长崎原子弹」般的内幕资料,结果后来拿不出证据只好对社会大众道歉。这或许只是媒体乱象中的一环:政论节目党派立场分明,煽动性强,喜爱炒作政治议题、批斗政治对手,对于公共议题却没有理性讨论的空间。

商业媒体除了存在党派对立,为了追求收视率甚而将新闻娱乐化、综艺化,同时缺乏国际视野,对公共议题也鲜少深入探讨,加上置入性营销严重,新闻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此外,台湾公民新闻也处于萌芽阶段,要成为强而有力的发声渠道,还有一段距离。

卓越新闻基金会董事长胡元辉曾经如此描述过台湾新闻的乱象:「(台湾这)一个三万六千平方米的地方,却有七个整天播放的新闻频道,又有这么多吱吱喳喳的新闻时事节目,能说台湾的新闻不奇妙吗?但是,看起来魅力无穷的新闻,竟然可信度曾低到1%,社会上批评新闻的声音更是无日无之,能说台湾的新闻不诡异吗?……台湾社会需要新闻,亦盼望提升新闻质量,乃不争之事实。」

在一片媒体乱象中,究竟台湾有没有真正符合媒体良知的好平台或好节目?您看过或听过「新头壳」、《独立特派员》、《有话好说》、《为人民服务-杨宪宏时间》吗?或许在其中,读者可以思索:台湾需要甚么样的媒体?媒体在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甚么是好新闻?

能判别并支持正派媒体与新闻,这是作为现代公民的一个重要课题。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正向思考 有助活得長久健康
身心一體並互為影響幾乎是公認的觀點了。而心理和身體的連繫,也是醫學上努力發掘的領域。其中,心理能影響身體程度究竟有多大,答案未知。…
中國護照為何在海外不管用?
台灣自7月4日正式開放與中國大陸的周末包機直航,將有更多大陸旅客來台,不但國際媒體強烈關注,台灣民眾也是心情複雜。因為在分隔半個世紀後,…
猝然臨之而不驚 無故加之而不怒
秋雨淅瀝,霧氣濛濛。雨夜讀書,也禁不住一絲淡淡的憂鬱湧上心頭。然而,當我偶然在書本上看到了「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句話時,…
中國為何無法步台灣民主化之後塵?
在美國每逢以台灣聽眾為主的演講,我總會遇到這樣的提問:「中國大陸為何不能像台灣那樣走上民主化的道路?」而大陸人也有同樣想法,…
第十二集 舊不如新 邊做邊改
「你上次提案的那份投影片寫得不錯,可以給我嗎?」 「哇,那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我找一下。」 兩小時後,「你怎麼這麼久還沒給我啊?…
北韓牡丹峰樂團 北京罷演疑雲重重
中國和北韓早年曾宣稱兩國是鮮血凝成的友誼,近二十年來這鮮血變成了紅色塗料,兩國關係日趨冷淡。12月10日,…
「百元週」流行 年輕人節儉成時尚
「早餐,一包方便麵1.5元。午餐,想起我的百元週活動,算了,還是在家看電視、啃蘋果吧!一個大蘋果0.8元。晚餐,我的冰棍,我的最愛,…
黃媽慶「獎不完」的木雕世界
走進「黃媽慶木雕工作室」,映入眼簾的是一件件雕功細膩、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在散發著濃濃原木香氣的工作室中,觀賞著刻畫典型農漁村常見的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