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的先祖

传说中凤凰衔着一枝九个头的谷穗飞过神农头顶,掉下谷粒,神农拾起种在田间。
肖平绘图
第173期
昭云
华夏大历史

上古之贵族,必因道德之高而贵,不因地位权势显耀而使人尊崇。相传「氏」,就是代天牧民的神只,我们追忆先贤之光辉,可从上古神话中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与伏羲氏「教民结网、渔猎畜牧」溯源我们民族本性中的高贵。及至夏商周时期,姓与氏都是分开使用,氏用来赞许高贵之族,贵族有氏,一般人没有。随着历史的迁移,逐渐有姓而无氏,正因为贵族不贵,将「神祗」中的神性与祭祀逐日抹掉,以至姓氏无别。

 

在大洪水退去的大地上

凡是被冠以姓氏而流芳千古的,他们的言行千年而下,温暖着后世子孙。今人食五谷,擅稼穑,谁能不念神农氏之德。《帝王世纪》载:「神农氏始教天下种谷,故号神农氏。」《商君书•画策》有言:「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

神农氏族,是为农耕而降生的神族。他们无需建立自己的王朝便已使得天下民心归服,俨然天下共主。在大洪水退去的富饶土地上,他们教人种植五谷,不再全然倚仗大自然赐予的猎物与野果,可以有固定的收成,逐渐减少迁徙而落户成居。他们斲木为耜,揉木为耒,以利生产并普及天下。后代制作的工具日益精良繁多,但未曾脱离最初的工具原型。

不仅如此,最早的弓箭原型也出现在神农氏时期。他们削木为弓,使得人力强于百兽;他们教人织麻为布,穿着衣裳,保护身体,知礼识仪。如今的我们,各种真迹赝品的陶器让我们审美疲劳,难以去想象第一只陶罐出现在手掌之上是如何撼人心房。而神农一族,以物器之用,利益万民,他们初立市廛,以物易物,开商业之先行。

当然还有一桩后世炎黄子孙耳熟能详的事迹,即神农尝百草。后人篡解历史,将神农氏当成一个特定的人,或将神农氏与炎帝混作一谈。让我们品读神农氏的功德,非世代不足以成,实在是一个氏族的前赴后继方能成就。对于远古这段上天刻意不使之载入史册的历史,后人或者当作神话传说,或者穿凿附会,恣意延展。

「神农」这个尊贵的称呼,乃是对于神农部落若干代首领的统称。尝百草之神农,当是神农氏族中的一员,因之亲尝百草,为民疗疾,解人之苦痛病厄,而将自身置于奇草毒花之险,悬壶济世之心为世代医家典范,功勋卓著,特为人所传颂。

 

神农氏东汉画像石拓片。维基百科

 

 

神农氏与炎帝

至于炎帝,这个与神农氏同时期,后又与轩辕黄帝并驾齐驱的炎帝,当然不是神农氏,「炎帝」甚至也不仅仅是一个特指的人物,而是对于姜姓部族首领的统称。如同可以更替的公侯爵位,每一代由不同的人来担当。史载姜姓部落因有火德,故称「炎帝」。我想,后人之所以将「炎帝」与「神农氏」混谈,是因为炎帝一脉也是来完善世人的生活方式,与神农一族有着同样的功勋。

神农氏在大地之上种下农耕文明的火种,完成他们的使命,便要以符合世间法的方式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诸侯相侵伐,而神农氏莫能征,于是轩辕乃习干戈,诸侯咸来宾从。」

每一个世代的衰落,必定是因人心膨胀,私欲泛滥。每一个新朝的崛起,又必定是立根道德,重塑人心,惩恶扬善。只是每况愈下,当王朝的覆灭与新生皆因私欲之时,世法也逐渐走入末法。

 

黄帝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祖先。维基百科

 

轩辕黄帝

轩辕黄帝的诞生,发展与壮大,伴随着神农氏的削弱,减退与淡出,这位威服八方的君王,降生于轩辕之丘,有熊之族,以姬为姓,一身黄金铠甲,威风凛凛,正气浩然,仗剑天下,平复八方,各部落皆惧其神威,服其德行,诚心来归。开「兵征天下,王者治国」之先河,定「以有道伐无道」之正法。因有土德之瑞,故称黄帝。

当其时,姜氏部落迎来了最后一位「炎帝」,中原大地面临大一统的转折时期,两位英主必须合二为一。成王败寇的历史观是历史教育带给我们的局限,几多功利与觊觎,几多隐恨与不甘。在上古人可通神的时期,那些杰出的人物,无一不能知天命,知天数,退出亦是为了成全。

阪泉之战后,炎黄二帝同心结盟,炎帝一支从此融入黄帝一脉,互为血与肉,同枝相生发。我们在不同的时期,会称自己是秦人、楚人、汉人、唐人,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炎黄子孙」。

同时,在东方,有九黎之族,其君乃是蚩尤,骁勇善战,被奉为兵主战神。且此人并非是崇武黜文、草莽暴虐之人,他带领九黎族在九黎之界兴农耕,冶古铜、制五兵、创百艺、明天道、理教化,他不仅是后代武将所崇拜的战神,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他所领携之九黎族,族人多勇猛无畏,善于作战,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这一神勇的部落来往驰骋,叱咤风云。

 

蚩尤像汉代石刻。维基百科

 

战神蚩尤亦是华夏先祖

约五千余年前,在今天的河北涿鹿一带,中华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吹响了号角。此时炎黄二帝已经结盟,共战蚩尤于涿鹿之野。

那个时期,是华夏历史上的半神时期,史籍上多有记载。其实,在每一次文明的初期,都有天人下世的成例,去帮助最初古朴的人类完善生活,奠定文化,推行教化。如今的中国人受无神论的洗脑,排斥神、否定神,在观念中是无法轻易解开这个禁锢的。但在过去的五千年里,这片土地上的生民大多是相信神的存在的,在历史早期,很多人在这片凡尘之上见过神、膜拜过神,聆听祂们的教敕,所以史籍中关于神迹的记载才能代代相传,不疑有他。

在古涿鹿的战场上,交战双方都展现了非凡的能力与造化。蚩尤有着兴风作雨之能,战场之上风云突变,且九黎部落因为懂得冶炼铜制兵器,族人强悍,在战争之初,要略胜于黄帝,留下了「铜头铁额,威震天下」的传说。黄帝懂得驱策百兽,熊狼虎豹皆能为其所用,部下能人异士颇多,况且有神人相助,虽然九败于蚩尤,但最终以黄帝之胜告终。

蚩尤没于涿鹿之战,其族人溃败四散,纷纷南迁,蚩尤不仅成为以山东大汶口、龙山文化为核心的东部地区的先祖,亦成为后来苗族、彝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东汉学者应劭《风俗通义》有载:「岭南多黎氏,乃九黎之后。」在如今的苗族地区,苗人仍然用自己的方式祭祀蚩尤,世代相传的「蚩尤拳」,是将人在战场上搏斗中的动作串起来而形成的武术套路,足见苗族对于先人蚩尤的崇拜以及苗人尚武之风。

历史以来,多喜欢贬抑蚩尤以捧衬黄帝。以黄帝之煌煌功德,本不需要陪衬,或者黄帝本人对于蚩尤还有着「英雄惜英雄」之情怀。单论蚩尤,性情爽利,刚直不阿,豪气干云,千古奇雄,绝不愧战神之称。秦皇汉祖在出征时都会祭祀蚩尤,《封禅书》记载,在齐地有斋祀八神的传统,谓「三曰兵主,祀蚩尤」。

我们除了是炎黄子孙,同时也自称是黎民百姓。蚩尤亦是华夏民族的先祖。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阿基師獨門管理祕技大公開
他身形矮小,但行動利落,一點都不拖泥帶水。當快步走過餐廳,雙眼一掃,便能迅速指正主廚一個細小的烹飪動作。 他講話鏗鏘有力、雙眼炯炯有神,…
妓女將馬克思主義傳給中國?!
《紅罌粟花》是前蘇聯第一部現代共產革命題材的芭蕾舞劇,創作於1927年,1949年重新修訂,主題思想是「妓女」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
媽媽的身影 烹飪路上伴我行
烹飪是我一生最大的興趣,生活的一切。每天清晨,睜開雙眼,在下床的那一刻,腦中所想所思,都是今日烹煮的菜餚。…
滑鼠問世40年 未來將功成身退
對電腦族來說,滑鼠是再普通不過的必備用品了。但這個每天被你掌握的小東西,其實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身世」。 世界上第一個滑鼠,…
中國領導有權「先飛」
據中國媒體報導,5月8日寧波機場由於天氣原因,多架航班延誤。一架海南航空公司的HU7297班次因機上坐有「重量級」旅客,違反慣例的「…
香港旅遊界的「阿珍風波」
自從2003年中國開始對香港「自由行」以後,來香港旅遊的中國人就越來越多了,旅遊業當然也相對興旺。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公布的資料,…
江宛芸創辦耕耘者 研發古老祕方養生飲
烈陽下,一位穿著蓑衣的老農夫正荷鋤務農,汗流浹背是每天勞動的過程。老農自己種植野菜和米糧,跟著四時節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年菜×吉祥話
  年糕|步步高陞 過年吃年糕的習俗據傳是從周代開始,由於五穀成熟一次稱為一年,所以過年吃年糕,含有祈願五穀豐收的意思。而因為「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