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人生故事

Thinkstock
第159期
曾允盈

家庭食谱《蒋公狮子头》记录了蒋中正好友奚炎的私房料理,作者严裘丽是奚炎的媳妇。当年,蒋中正时常去奚炎家吃他拿手的江浙菜,严裘丽将私房菜整理成食谱出版,书中的每一道江浙菜都有典故,也记录了如何吃出乐趣和生活。

奚炎的厨房,某种程度上是蒋中正的乡愁,也是逝去历史的某一个片段。

知名人士和他们最爱的巷弄私房料理往往相得益彰,其中不仅展现吃的品味,也能吃出生活的方式、人生的故事;这些餐厅甚至可以见证某个时代的意义。

台湾菜系多元丰富

料理是文化意义的展现,饮食是环境和人文交织的产物。不同地方的人对食物的认知与烹调方式不尽相同,甚至有很大的落差。以鱼来说,日本人喜欢生吃,台湾人喜欢清蒸,浙江人则是拿来红烧。

饮食通常伴随着记忆。1949年后,广东菜在台湾大行其道,四川菜、陕西泡馍、云南大薄片、湖北珍珠丸子等中国传统饮食,在台湾集南北口味之大成为一炉。对不少外省人而言,外省菜有的是载不动的乡愁;而作家焦桐笔下的台湾菜,是一场巧遇,是集结传统中国、西方、日本料理,再融合地方特色的「综合体」。

在台湾,可以吃到各种外省菜肴,也有发源于台湾在地的平民小吃和办桌菜,更有地道的异国料理,以及客家、原住民美食等,多元特色在台湾美食上发扬。

名人的私房料理

本期《看》杂志带大家造访四家餐厅,包括台菜海鲜餐厅兴蓬莱、俄国料理明星咖啡馆、上海菜隆记菜馆和台湾古早味无菜单料理茑松客栈。这些餐厅共同的特色是历久不衰,除了在菜色上各有特色,经营上各有方针,更对料理的质量有所坚持,尤其每一家都是名人的口袋餐厅。

66年口味不变的台北文化地标──明星咖啡馆,开业第一天蒋经国和蒋方良就来了,周梦蝶、黄春明、陈映真等作家更视明星咖啡馆为写作的窝;位于天母的台菜海鲜餐厅兴蓬莱是前总统李登辉的最爱,几乎一周就要吃一次,有经典台菜的好滋味;成立于1953年的上海菜隆记菜馆,许多政商名流、歌星艺人在此川流不息,蒋经国更多次派人来买;施崇棠、李焜耀等科技界大老板都喜欢的无菜单料理茑松客栈,用台湾农村古早味唤起许多人的回忆。

透过私房料理与名人碰撞出的火花,不仅能够一窥名人的喜好,也能了解料理的特色和独特的文化意义。这些餐桌上的人生故事,蕴含着努力、动人之处,甚至启迪人心。一起来看看。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研究發現:帳戶少有利控制開銷
如果你真的想要控制你的消費,就應該取消額外的支票和儲蓄帳戶,把它們合併到一起。 傳統的想法是,有多個活期儲蓄和支票帳戶有利於存錢,…
美國「強制健保」錯在哪裡?
全民醫療健保,是世界上很多國家的福利現象。但在美國,直到三年前歐巴馬上台後,其所屬的民主黨在國會占了多數席位的情況下,…
為兒童打造「利卡夢」的推手
「在築夢的校長引領下,利卡夢不僅是利嘉孩子童年最美麗的夢,也是我們大人純真美善的理想園地......」 「感謝您提供如此多的機會,…
風水名師可以讓自己變有錢嗎?
歷史上有關風水、命運的故事很多,《了凡四訓》中記載了一則「無林不開榜」的故事。   無林不開榜 福建莆田縣的林家,…
比美國國債更安全的他國債券
美國聯邦政府非核心部門10月的關門危機導致經濟損失幾10億美元,雖然危機已結束,對於美國消費者和企業信心的打擊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看數據說話 企業數據驅動的第一步
因為資料分析觀念的普及,分析工具越來越多元,幾年之間許多企業、尤其是電商都成了數據公司,可倚靠數據做出更科學的決策。所謂「數據驅動」(…
你的心情 小腸都知道
人情緒一緊張就容易胃痛;或一直有便意;或大腸急躁症,不是便祕就是腹瀉。壓力大就拚命吃東西,用吃來緩解壓力;當憂愁、思慮、…
普丁誇口取代美元 盧布反續貶
在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下,美元迅速貶值,俄羅斯看準這波「低潮」,準備將國內貨幣盧布打造成強勢貨幣,以取代美元的地位。計畫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