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寻找甜秘客 无名乐手Rodriguez复活了

Red Box Films
假文青真迷妹

(文中有雷,请慎入!)

《寻找甜秘客》是201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也是近几年我看过最动人、最余韵无穷的纪录片之一。

Sixto Rodriguez是谁?他在70年代出过两张唱片,销售惨淡,无人问津,据说第一张专辑只卖出6张,美国乐坛几乎没人记得他。

他最为人熟知的〈sugar man〉,成为《寻找甜秘客》对他的昵称。1960年代末期,音乐制作人在雨夜走进一家酒吧,酒吧如同这座城市一样颓丧,一个年轻乐手在角落背对观众弹吉他唱歌,他在美国衰败的工业城底特律被挖掘。1971年推出第一张专辑《Cold Fact》(冷事实),市场反应极差无比。1972年,第二张专辑《Coming from Reality》(来自现实)依然乏人问津,他从此消失在美国乐坛。

唱片大卖非洲
他是封闭社会的出口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飘洋过海,Rodriguez的音乐,竟然成为当时实施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精神的养分。Rodriguez的唱片在南非销售了超过50万张,他却从来不知道这些事。

70年代的南非,种族隔离抗争激烈,政府强烈箝制言论思想。世界上其它国家都在谴责南非,但是他们全然不知道,因为新闻封锁。「这就是纳粹德国的变体,没有报纸敢报导,军事戒严也非常严格,如果站出来反对种族隔离,可能因此入狱。」70年代的南非被世界遗忘,非常孤立,「而Rodriguez的音乐正拥有自由的思想。」

南非一群白人音乐家,不知道哪里听到Rodriguez的音乐后,他们知道还有希望。他们将Rodriguez的音乐称做自由运动,更说「体制给你的东西并不是全部」。

于是Rodriguez的叛逆音乐,成为南非知识青年的出口,他几乎是整个世代的象征。Rodriguez在南非的音乐地位,甚至可与「披头四」与「滚石合唱团」相提并论。但是从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他也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影响力,他在舞台上举枪自尽或引火自焚的谣传甚嚣尘上。Rodriguez的人生,对这些被他的音乐深深影响的人而言,是一团迷雾。

Rodriguez是生是死?

这个人是谁?他究竟是怎么死的?他怎么拿到唱片版税?种种好奇成就了这部纪录片。然而,这是部用纪录片的形式,讲剧情片故事的电影,剧情的转折正巧记录了这个人物的人生转折。

追查Rodriguez下落的过程,屡屡碰壁。纪录片采访了多位与他相关的人,专辑的制作人谈他的神秘与穷困潦倒。曾经见过他的酒吧工作人员,谈起他彷佛是一个城市孤魂。还有一个音乐故事作家,追查发行商的授权金流向,还架设了一个「寻找Rodriguez」的网站。最终,他从歌词里找到线索,发现Rodriguez可能是底特律人,进而连络当时的音乐制作人与发行人,才知道,原来他根本还没死!他一直在某一个贫瘠的角落。

故事讲到这里其实已经可以结束了。

然而真正将剧情推向高峰的,是隔了将近30年的1998年,Rodriguez终于来到南非开唱。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演唱会,一个沉寂的老乐手,面对的是他人生未知的,一整个国度的疯狂乐迷。这样的人生转折,简直是一场奇幻之旅。

一个传奇又平凡的灵魂

重新回到镜头前的Rodriguez,你知道那就是他的声音,沉稳而磁性。然而不该称他重回镜头,因为他早不在镜头前,或其实从不曾在镜头前。第二张专辑后,他以劳动工作维生,帮忙装修房屋、修整草皮,做没有人要做的工作,每天带着一身木屑和尘土回家。他的女儿说,他们搬过26个房子,那些地方都不是家,只是住过的地方。「这些人贫穷,不代表他们的梦想不大,不代表精神不富裕。」

Rodriguez大学主修哲学,总是把女儿带去博物馆、图书馆,从书、绘画、音乐认识城市以外的生活。南非巡回演唱的时候,他从一个流浪者,变成了他真正的样子。

但是结束巡回之后,他继续帮人清理草皮,几十年他都是蓝领工人,从未改变。生活完全没有变得「精采」,物质一样困乏,生活一样简单。他属于舞台,但是舞台在哪里,只有他自己可以定义。他仍然用长满厚茧的双手拨动吉他。

这是他的精神高度,这是《寻找甜秘客》的高度。没有几百万的限量吉他,只是弹着家中留下的古董。他有时穿燕尾服去工地上班,不是眷恋,那是他的人生态度。他是艺术家、是哲学家,但是他总在世界某个角落,过着属于自己的清贫生活,他传奇而平凡、放下而重生。「他从不是在云端,他甚至有点太贴近大地了。」

电影从头到尾穿插着Rodriguez的音乐,跌宕起伏。他的一生伤痕累累却潇洒自在,吟唱街头的诗人,他的音乐慧黠却诚恳,反讽却毫不刻薄,贴近生活却疑问生命,你很难想象为甚么他可以愤怒又优雅。这是为甚么经过了40年后,他的音乐,从来没有消失在时代之外。N

(FB请搜寻「假文青真迷妹的影视小木屋」)

(本文仅代表作者之意见与立场)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商业用途严禁转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北京繼續阻止香港民主步伐
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就是吳敦義出任行政院長前夕去香港拜會的梁振英)11月17日通過2012年特首及立法會產生方式諮詢文件。…
杜文正「裝飾」人文空間
從紐約到台北,從東京到北京,大城市從文化到政治,各有異同。但大都市的一個最大共同點,就是都有成群的摩天大樓——從杜拜的哈里發塔,…
他們,為何選擇扶輪?
談起扶輪社,一般人膚淺的印象是──這是一群「有錢人」參加的社團,是老闆們交際聯誼,行有餘力捐錢做公益的組織。事實並非如此。在其中,…
「五一」遇寒流 各方「看空」中國房市
今年「五一」期間,中國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地,樓市降溫跡象明顯。《經濟參考報》5月6日報導,樓市銷售旺季的「五一」遇冷,…
遊高美:風車草海 候鳥招潮蟹
送走了寒冬,又是春暖花開時節,公園的綠草地上,兩隻白色粉蝶正快樂地追逐飛舞,和煦的微風帶著淡淡的青草香,輕拂臉龐。躺在草地上,…
研究發現:帳戶少有利控制開銷
如果你真的想要控制你的消費,就應該取消額外的支票和儲蓄帳戶,把它們合併到一起。 傳統的想法是,有多個活期儲蓄和支票帳戶有利於存錢,…
古拉格肯定會再發生
美國《華盛頓郵報》女專欄作家安妮•阿普爾鮑姆(Anne Applebaum)2003年出版的專著《古拉格:一部歷史》(Gulag:A…
在海天之間──澎湖行(下)
旅程中,問路,是家常便飯。 ▲馬公市鐵線里公共藝術造景。劉惠宜攝影 「阿婆,請問一下,聽說這裡是景點,請問是要看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