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寻找甜秘客 无名乐手Rodriguez复活了

Red Box Films
假文青真迷妹

(文中有雷,请慎入!)

《寻找甜秘客》是201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也是近几年我看过最动人、最余韵无穷的纪录片之一。

Sixto Rodriguez是谁?他在70年代出过两张唱片,销售惨淡,无人问津,据说第一张专辑只卖出6张,美国乐坛几乎没人记得他。

他最为人熟知的〈sugar man〉,成为《寻找甜秘客》对他的昵称。1960年代末期,音乐制作人在雨夜走进一家酒吧,酒吧如同这座城市一样颓丧,一个年轻乐手在角落背对观众弹吉他唱歌,他在美国衰败的工业城底特律被挖掘。1971年推出第一张专辑《Cold Fact》(冷事实),市场反应极差无比。1972年,第二张专辑《Coming from Reality》(来自现实)依然乏人问津,他从此消失在美国乐坛。

唱片大卖非洲
他是封闭社会的出口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飘洋过海,Rodriguez的音乐,竟然成为当时实施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精神的养分。Rodriguez的唱片在南非销售了超过50万张,他却从来不知道这些事。

70年代的南非,种族隔离抗争激烈,政府强烈箝制言论思想。世界上其它国家都在谴责南非,但是他们全然不知道,因为新闻封锁。「这就是纳粹德国的变体,没有报纸敢报导,军事戒严也非常严格,如果站出来反对种族隔离,可能因此入狱。」70年代的南非被世界遗忘,非常孤立,「而Rodriguez的音乐正拥有自由的思想。」

南非一群白人音乐家,不知道哪里听到Rodriguez的音乐后,他们知道还有希望。他们将Rodriguez的音乐称做自由运动,更说「体制给你的东西并不是全部」。

于是Rodriguez的叛逆音乐,成为南非知识青年的出口,他几乎是整个世代的象征。Rodriguez在南非的音乐地位,甚至可与「披头四」与「滚石合唱团」相提并论。但是从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他也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影响力,他在舞台上举枪自尽或引火自焚的谣传甚嚣尘上。Rodriguez的人生,对这些被他的音乐深深影响的人而言,是一团迷雾。

Rodriguez是生是死?

这个人是谁?他究竟是怎么死的?他怎么拿到唱片版税?种种好奇成就了这部纪录片。然而,这是部用纪录片的形式,讲剧情片故事的电影,剧情的转折正巧记录了这个人物的人生转折。

追查Rodriguez下落的过程,屡屡碰壁。纪录片采访了多位与他相关的人,专辑的制作人谈他的神秘与穷困潦倒。曾经见过他的酒吧工作人员,谈起他彷佛是一个城市孤魂。还有一个音乐故事作家,追查发行商的授权金流向,还架设了一个「寻找Rodriguez」的网站。最终,他从歌词里找到线索,发现Rodriguez可能是底特律人,进而连络当时的音乐制作人与发行人,才知道,原来他根本还没死!他一直在某一个贫瘠的角落。

故事讲到这里其实已经可以结束了。

然而真正将剧情推向高峰的,是隔了将近30年的1998年,Rodriguez终于来到南非开唱。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演唱会,一个沉寂的老乐手,面对的是他人生未知的,一整个国度的疯狂乐迷。这样的人生转折,简直是一场奇幻之旅。

一个传奇又平凡的灵魂

重新回到镜头前的Rodriguez,你知道那就是他的声音,沉稳而磁性。然而不该称他重回镜头,因为他早不在镜头前,或其实从不曾在镜头前。第二张专辑后,他以劳动工作维生,帮忙装修房屋、修整草皮,做没有人要做的工作,每天带着一身木屑和尘土回家。他的女儿说,他们搬过26个房子,那些地方都不是家,只是住过的地方。「这些人贫穷,不代表他们的梦想不大,不代表精神不富裕。」

Rodriguez大学主修哲学,总是把女儿带去博物馆、图书馆,从书、绘画、音乐认识城市以外的生活。南非巡回演唱的时候,他从一个流浪者,变成了他真正的样子。

但是结束巡回之后,他继续帮人清理草皮,几十年他都是蓝领工人,从未改变。生活完全没有变得「精采」,物质一样困乏,生活一样简单。他属于舞台,但是舞台在哪里,只有他自己可以定义。他仍然用长满厚茧的双手拨动吉他。

这是他的精神高度,这是《寻找甜秘客》的高度。没有几百万的限量吉他,只是弹着家中留下的古董。他有时穿燕尾服去工地上班,不是眷恋,那是他的人生态度。他是艺术家、是哲学家,但是他总在世界某个角落,过着属于自己的清贫生活,他传奇而平凡、放下而重生。「他从不是在云端,他甚至有点太贴近大地了。」

电影从头到尾穿插着Rodriguez的音乐,跌宕起伏。他的一生伤痕累累却潇洒自在,吟唱街头的诗人,他的音乐慧黠却诚恳,反讽却毫不刻薄,贴近生活却疑问生命,你很难想象为甚么他可以愤怒又优雅。这是为甚么经过了40年后,他的音乐,从来没有消失在时代之外。N

(FB请搜寻「假文青真迷妹的影视小木屋」)

(本文仅代表作者之意见与立场)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商业用途严禁转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蘇治芬帶領雲林走向農業首都
才剛走近會議室,就聽到這樣的對話:「縣長呢?」「剛剛不是到了嗎?」「縣長用車就停那裡,看來已經到啦!」「那她到底跑哪去了?」「巡視吧。」「…
趨勢報報
 愛因斯坦預言被證實!美國科研團隊測出重力波 美國「雷射干涉儀重力波觀測站」(LIGO)2016年2月11日對外宣布,…
梅克爾無力回天 歐元區恐解體
隨著時間的流逝,歐債問題愈發難解。歐債關鍵的主宰者──德國總理梅克爾對於拆解歐盟的念頭終於有所鬆動。不過逝去的時機不再,…
膝關節:行銷是化妝術 不是救命仙丹
網路時代的工具越來越多元,也成為電影行銷的機會。然而,曾任記者,寫影評、觀察電影產業近20年的知名影評人「膝關節」卻認為:「…
紐約風華系列之三
山與海,總是阿丹的最愛。即使到了一般人印象中繽紛繁華的美國紐約,他還是喜歡「鬧中取靜」,往山裡去、往海裡去。 …
希臘欠債 德國派專人追逃漏稅
歐盟、國際貨幣基金和歐洲央行達成共識,將提供第二輪1,300億歐元的紓困資金給希臘。希臘雖然獲得歐洲聯盟協助解決財政上的燃眉之急,…
如何讓自己成為吸引人才的領導者
企業最大的資產是人才。微軟公司創辦人、世界首富比爾.蓋茲深知這個道理。有一次,比爾.蓋茲商請一位軟體專家加盟微軟,…
小城市太「拼爹」 大陸漂族逃回北上廣
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社會心態藍皮書》,指國人無論生活在哪裡都面臨巨大生活壓力,一線城市經濟和健康壓力遠高於其他城市,而小城市則需要「拼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