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觀察

澳洲「卡车门」到底伤了谁?

澳洲反对党领袖坦博(Malcolm Turnbull)因攻击总理陆克文那封电子邮件是个「赝品」而导致「卡车门」政治风暴。
澳洲反对党领袖坦博(Malcolm Turnbull)因攻击总理陆克文那封电子邮件是个「赝品」而导致「卡车门」政治风暴。
Getty Images
第41期
曾铮

进入6月以来,澳洲政坛上爆发了一场被称为「卡车门」的政治风暴。这场风暴最早爆发是在6月4日。当时反对党领袖坦博(Malcolm Turnbull)指责财长斯万(Wayne Swan)利用职权给予汽车经销商格兰特(John Grant)特殊照顾,而格兰特是澳洲总理陆克文的邻居,曾向陆克文提供过一辆卡车作竞选宣传车,所以此事件就被称为「卡车门」(Utegate)。  

政府纾困金「粥少僧多」引发争议

刚开始坦博只把矛头对准斯万,在议会中咄咄逼人地质问他为甚么给予格兰特特殊照顾。确有证据显示,斯万一直在密切关注格兰特申请政府纾困金的进展,有多封传真甚至直接传到斯万家中。

这项被称为「澳洲汽车」(Ozcar)的专项政府纾困金,是澳洲政府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帮助资金周转有困难的汽车经销商而建立的。由于「粥少僧多」,给谁不给谁,先给谁、后给谁的权力在具体掌管此项目的财政部官员格里奇(Godwin Grech)手中。

在此情况下,如果财长真的利用职权要求给予谁特殊照顾,那么当然就是「腐败」了。所以坦博在议会中「理直气壮」的要斯万和总理陆克文辞职。

第一颗「炸弹」扔出后不久,反对党又扔出一个更重磅的,说陆克文的总理办公室曾发出一封电子邮件,要求关照汽车经销商格兰特;而掌管此项目的格里奇更在议会中作证说,虽然他当时手中没有拿着这封邮件,记忆也可能有误,但他确实记得有过这么一封邮件。

由于此炸弹来自财政部内部官员,当然一下在议会中炸开了锅。坦博立即高喊让陆克文和斯万下台。

但几小时之后,事情开始起了变化。陆克文不再只简单的否认这样一封电子邮件的存在,而是要求联邦警察介入,对此展开调查。

关键证据是「赝品」,形势逆转

6月22日早,警察搜查了格里奇的住所,结果发现被当作关键证据来攻击陆克文的那封电子邮件是个「赝品」,是由不知是财政部的甚么人炮制出来,再发给格里奇的。

此结果一公布,对反对党来说,当然是「迎头一棒」,形势立刻「急转直下」,这回不再是坦博咄咄逼人的让陆克文辞职了,而是陆克文反过来说,像坦博这么缺乏判断力的人根本就不具备成为未来总理的资格。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对坦博来说,真的就已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他的民意支持率马上出现了此项调查开展以来的25年历史中的最大跌幅。

在此情况下,人们开始猜想,坦博还能不能保住反对党领袖的地位。虽然自由党高官都出来强调说,他们会继续支持坦博,但很多人都说,这不过是因为自由党内部目前一时还找不到取代之人罢了。

评论人士认为,坦博之所以把这件事弄得这么糟,跟他的性格和之前在资本市场做风险投资的经历有关。他聪明、胆大,做投资时敢于冒大风险去搏高收益,也确曾取得很大成功,使他获得「史上最富总理候选人」的称号。但在这次「卡车门」事件上,他显然是把险冒大了。如果他只把目标集中到财长斯万身上,如果他能确认一下,到底那封电子邮件有多可靠,可能事情就不会演变到后来那么糟糕。

当然这件事目前还尚未完全结束,有许多问题还是「迷思」,比如,是谁、为甚么炮制了那封让坦博大栽跟头的假电子邮件?作为政府官员的格里奇,为甚么要在议会中帮助坦博、「反咬」陆克文?坦博与格里奇之间,到底有没有甚么暗中联系?

媒体和公众舆论力量大

有人说,政治是肮脏的,从澳洲公众对「卡车门」事件的反应看,再次证明此话有理。有许多读者在网站上留言,直言不讳的表达对事件双方都不满,认为在议会中为这样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吵了整整一、两个星期,耽误了多少应该讨论的大事。

不过,在此事过程中,我们再次看到媒体报导和「公开性」的威力。澳洲议会开会是全程直播,不管哪个政客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公众面前展现得一清二楚。再加之媒体从各个角度的跟踪、报导和对相关人物的面对面采访、记者的「刁钻」提问等等,政客的任何不当行为或言论,都会变得很有「杀伤力」,一个举措不当,就可能给自己带来很难挽回的损失。

也就是说,虽然政治是肮脏的,但因为有了媒体和公众舆论的监督和压力,政客们还不太容易走得太远。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胡錦濤為何高調「謝師」胡耀邦?
1989年4月15日,中共總書記胡耀邦去世。當時學生藉悼念其開放清廉形象,表達對中共改革開放以來嚴重貪汙腐敗時政的不滿,…
烏俄戰爭的經濟學分析
烏俄戰爭已持續半年,這是一場讓所有人跌破眼鏡的現代戰爭。 戰爭剛開始的時候,輿論普遍認為在全世界軍力排名第二的俄羅斯軍隊攻擊下,…
美全球戰略布局 華為首當其衝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將正式對外宣布ISIS已被徹底擊敗,這表明美國超過17年的反恐戰爭即將落幕。但同時,…
百事皆合的百合
百合小傳 在很久以前,東海上,常有海盜打劫漁民,每次都是包圍全村,搶走金銀財寶和糧食,並強行劫走婦孺到一個島上,到賊窩做奴工。 有一次…
一封未曾寄出的信
媽,如果我跟您說,住在家的這大半年,不是好待的。我已經可以想見您扭頭斥喝:「那你就不要回來,你們通通都不要回來!地我賣一賣,自己去住養老院…
日本「家裡蹲」與工作信仰危機
在思考社會中的「希望」之際,分析「失去希望」的族群也是不可缺少的。大約在1960年代,日本開始出現「家裡蹲」的失業者,以及長期無固定工作、…
迷霧3:為甚麼會發生嚴重「民工荒」?
中國這一波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並且在2010黃曆年前後達到空前嚴重程度的民工荒,其實並非新問題,從2004年以來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不過…
自行車風潮 席捲寶島
據調查,台灣人最想挑戰的夢想,一個是攀登玉山,另一個是騎自行車環島。 想挑戰夢想?!玉山相對遙不可及,就從自行車出發吧!打開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