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人文 建築 遊彰化縣定古蹟「江九合濟陽堂」

▲彰化縣定古蹟「江九合濟陽堂」為二百多歲的古厝群。翻拍自《江九合公族譜》
第266期
文、攝影⊙高妍晨

古蹟是歷史的見證。一磚一瓦,一梁一柱,刻畫出時代的軌跡、歲月的滄桑、傳統的賡續與發揚。彰化縣員林市有一處位於市中心,占地面積超過一甲,市價高達8億的縣定古蹟——「江九合濟陽堂」。在後代子孫齊心協力下,才能在市中心佇立,見證彰化的變遷。

因緣際會前往「江九合濟陽堂」,和江氏後代機緣相遇,認識這座縣定古蹟的龐大規模,就像翻開台灣移民史,別具時代意義。

胼手胝足 江九合家族台灣移民史

所謂「樹有根,水有源」,飲水思源是中國人歷來講究的傳統宗族觀念。江九合家族的歷史,從第十三世江包來台說起。

清代康熙末年,江包和二位族親從福建省渡海來台,至嘉義竹仔腳庄落戶,不久即去世。同伴二人再次渡海返鄉時,海象險惡,波濤洶湧。危急之際,一位同伴祈求江包在天之靈保佑,若能平安著陸,將從原鄉選送一子給江包續嗣,最終安抵家門。

乾隆初期,8歲的江鈕隨族親至嘉義「認墓為父」,江鈕30歲時搬遷至員林三塊厝,仍和江姓宗親比鄰,勤懇度日。10餘年後略有積蓄,才搬到三條圳現址定居。50歲憑媒妁之言娶妻陳勤善氏,並過繼鄭耀雲為子,妻子再生下江文彩、江河漢二子。

江鄭耀雲帶領弟弟江文彩、江河漢經商有成,理財有方。三兄弟共同奮鬥,購置大片田產,奠定了江家豐厚的基業。江文彩、江河漢為酬謝長兄江鄭耀雲提攜之恩,分家時將原家產劃為九份,並保留一部分給祭祀公業,此即為「江九合」名稱的由來。

 

江九合濟陽堂第二進神明廳。

▲江九合濟陽堂第二進神明廳。

 

規模最大 保存最好的台灣庶民建築

江氏家族分家後,仍然集聚一堂。然而,隨著子孫繁衍,住屋不足,遂於濟陽堂西側建「慶春堂」、西南側建「慶豐堂」,也就是江家人稱的「新厝」。同時,在濟陽堂範圍內南北側,陸續增建、改建屋舍,故除了第一進公媽廳、第二進神明廳以外,形成左右各六,龐大的十二護龍群。

 

江九合濟陽堂前方碧綠寬闊的風水池。

▲江九合濟陽堂前方碧綠寬闊的風水池。

 

閩南的建築大多坐北朝南,江九合濟陽堂曾禮聘高人勘查地理風水,是稀有的坐西朝東建築。面對青翠綿延的八卦山,每天打開祠堂大門,就能迎接燦爛的陽光入戶。

據江家友人所言,江九合濟陽堂西側有南北向的三條圳,水路將水流匯入前方風水池再轉向北方流出,形成「山環水抱、藏風聚氣」的好風水。舊時濟陽堂南北二側為防禦功用,遍植刺竹,成為上萬隻白鷺鷥齊聚之所,蔚為奇觀,地方上以「白鷺鷥厝」名之。

江九合濟陽堂建築群中,包括早期的土角厝和編竹夾泥、竹木穿斗式等構造,也有一些房屋為磚造或二層樓的加強磚造住宅。東北角基地邊緣有一處供奉地基主的公共祭祀空間;祭祀公業特闢「九合堂」作為漢學教室,為江家子弟讀書的場所;水井是以前日常飲用的重要水源,每天拿桶子到古井挑水是濟陽堂族親共同的回憶。

江九合濟陽堂是江家祖厝,建築特色融合日治時期和閩南風格,也是典型漳州平和客家圍屋概念的建築。堪稱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台灣庶民建築,在台灣移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九合堂」是江家子弟讀書進德的學堂。

▲「九合堂」是江家子弟讀書進德的學堂。

 

江九合家族秉持祖訓 修己敦親

江九合家族秉持祖訓,傳承古禮,向心力極強。目前家族已發展到第二十四世,共有二千餘人。移居外地的子孫在清明、重陽、除夕等大節日,也會回到濟陽堂參加祭祀活動,摩肩擦踵,熱鬧非凡。

 

江九合濟陽堂「穿斗式」構造房屋。

江九合濟陽堂「穿斗式」構造房屋。

▲江九合濟陽堂「穿斗式」構造房屋。

 

根據民國38年編印的《江九合公家譜》記載,江家祖居在福建省。由於先祖跨海來台二百餘年,離亂阻隔,族譜失考十至十二世。民國79年公業理事會第二十一世江榮基等人曾經返鄉探源,希望尋回完整的家族資料。

 

江九合濟陽堂「編竹夾泥」的房舍。

▲江九合濟陽堂「編竹夾泥」的房舍。

 

一行人找到具有300多年歷史的濟陽堂祖祠,先祖曾為文進士、武進士,祠堂內亦曾風光的掛滿匾額。可嘆中共在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時摧毀古蹟,濟陽堂也被破壞殆盡,祠堂內空無一物,僅遺二具小機器,讓江家人無比心痛!

 

江九合濟陽堂「竹管仔厝」。

江九合濟陽堂「竹管仔厝」。

▲江九合濟陽堂「竹管仔厝」。

 

最意外的是此次尋根之旅,從族親口中,他們得知祖先其實是客家人,而非閩南人。回台後,江家人於是重修族譜。

護祖產重於利益 祖厝沒了 江家的根也散了

江九合濟陽堂是彰化縣規模龐大之祠廟,深具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民國91年即被彰化縣政府列為「歷史建物」,受惠於員林184公頃市地重劃,此處寸土寸金。

保護祖產重要,還是獲取鉅額金錢更誘人?驚人的土地利益給江氏家族帶來激烈衝突。

祭祀公業理事「當權派」以「利益」說服部分族人出售土地給財團,所得由江氏家族300多戶均分。理事江煥規等「祖業派」則強烈反對,因為「祖厝沒了,江家的根也散了」。

暗潮洶湧中,「祖業派」運作將祖厝申請列為「縣定古蹟」,但江氏家族對立尖銳,縣府不敢定奪。「祖業派」遂積極展開祖產保留大連署,並尋求祭祀公業理事的支持。豈料就在古蹟定案前,祠堂發生一把離奇的無明火,所幸及時被撲滅。

民國104年,江九合濟陽堂經彰化縣文化局古蹟審定委員會通列為「縣定古蹟」。

 

護龍間窄小的巷道是古早時期的牛車通道。

▲護龍間窄小的巷道是古早時期的牛車通道。

 

江氏家族勤儉刻苦 家風良善

此次和友人聊到,才知江氏家族分家、不分居,大型合院住宅的日常充滿人際關係的流動,親族關係非常緊密。內埕、外埕是家族紅白事辦桌宴客、晒穀、晒菜的場所,也是孩子們遊戲、玩耍的空間。護龍間窄小的巷道是古早時期的牛車通道,暢通無阻,且「你家的前廳對著我家的後巷」,走街串巷非常方便。

耆老江美秀對江家事務如數家珍,她說:「以前公媽廳是由第二十一世九大房媳婦每天輪流祭拜、打掃,後來才改請專人負責。江家人不能把公媽移出去祭拜,不然會『倒房』,做生意失敗、窮困潦倒,這樣的例子很多,所以每年重要節日都要回來祭祖,家族間也藉此聯絡感情。」

 

江氏家族秉承祖訓,兄友弟恭,詩禮傳家。

▲江氏家族秉承祖訓,兄友弟恭,詩禮傳家。

 

江美秀表示:「江九合濟陽堂的風水很好,位在『蜂穴』上。祖先都合葬在東山,從山上俯視,照顧江家子孫。子孫們肯吃苦,互相幫助,對長輩都很尊重,也很有出息,現在還有30多戶住在這裡。祖先的田地千萬不能賣,以前有一房聯合起來偷偷賣地,結局都不太好。」

祭祀公業總幹事江明倫介紹公媽廳設立的神主牌,他說:「從先祖江包起,所有去世的長輩和在世的江家人,包括媳婦和剛出生的嬰兒名字都寫在上面,沒有忌諱。祭拜先人是祈求保佑,對於在世的族人則是祈福、增福增壽的意思。」

 

井是有「井神」的,神明廳後面的水井200多年來不曾乾枯。

▲井是有「井神」的,神明廳後面的水井200多年來不曾乾枯。

 

江明倫指出:「井是有『井神』的,神明廳後面的水井200多年來不曾乾枯。以前江家婦女們會到前面的風水池洗衣服,邊洗邊聊天,再拿到井水邊繼續沖洗乾淨。古蹟審定委員會來勘查時,發現只有一口井,認為不可能,推斷一定有二口井。所謂『日月』、『陰陽』,從地理學來說,二口井才會平衡。後來找到北邊還有一口井的痕跡,已經被填掉了,日後還要設法恢復。」

他還講述祭祀「地基主」的由來,「早期漢人來台開墾,不能攜家帶眷,一般都是單身男丁渡海過來。因為家貧,不易娶妻,許多人都娶平埔族女性。平埔族是母系社會,通常父母會給結婚的女兒田地開墾過活。漢人祭拜自己的祖先,而岳父母往生後卻無人祭祀。因為感念岳父母給予土地之恩,漢人就拿張椅子,擺放簡便的飯菜、二雙筷子來祭拜岳父母。」

 

江家的興盛與傳統孝道、良善家風的維繫關係巨大。

▲江家的興盛與傳統孝道、良善家風的維繫關係巨大。

 

此次探訪江九合濟陽堂,不僅建築相當考究,更感佩江氏家族的凝聚力。秉承祖訓,又能勤儉刻苦,飲水思源,可見江家的興盛其來有自,與傳統孝道、良善家風的維繫關係巨大,足堪典範。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共內部利益之爭終成政治鬧劇
2018年3月北京「兩會」討論的修憲問題,因為取消國家主席副主席任期限制,幾乎舉世共討之。但聲討隊伍卻是非常奇特的組合:西方媒體、…
和興有機文化村絕處逢生
來到和興村,置身於這個四面環山、綠意盎然的山中小聚落,蝴蝶和蜻蜓迎面飛舞,一小群雞、鴨、鵝,還有幾隻兔子悠閒漫歩,十分自在。…
核心戰開打 「習核心」逼宮「江核心」
2016年元月起,中共11個省和直轄市的書記先後喊出「習核心」的說法,喊破了中共歷史上首次出現的「舊核心未死、新核心登場」的局面,…
有一種花可以治療鄉愁
金黃色夕陽裡搖曳的蓮花,可以治療鄉愁,因為晚風中飄著蓮花的芬芳。 南台灣故鄉蓮花嬉鬧的夏季裡,採蓮婦女白天在田裡忙累了,…
億元設備 賣百元魚 傳統漁業大升級
灣人超愛吃海鮮,每人每年能吃下34公斤。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台灣人的平均海鮮消費量,超越全球平均值一倍,僅次於中國、日本、…
制約中共的美國戰略
在台灣內部為要不要跟對岸中國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而激烈爭論之際,美國學者卡普蘭(Robert Kaplan)在5月號《…
從複雜適應系統談經濟預測
過年前,有雜誌社找我談經濟與股市的展望,就是要預測今年的行情,供讀者參考。對於經濟方面的東西,我從不相信預測,也不去理會預測;…
奇人異事
花6年按下72萬次快門 只為這完美的一張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一名46歲男子艾倫‧麥克法迪(Alan McFady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