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曉慧曾是資深財經記者,擔任過國會助理,2019年創立「灼見文創」機構,專門教授職場寫作。過去便經常發表時事評論的她,近期把自己職場上的實戰力與思考力,化為利筆剖析中共的「認知作戰」。
看不到硝煙的戰爭
中配網紅劉振亞(亞亞)因長期鼓吹「武統台灣」的言論,遭內政部移民署廢止其在台依親的居留許可,且5年內不得再申請,並限定10日內須離開台灣。3月25日晚間,劉振亞在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的陪同下,聲勢浩大地在機場開了記者會,現場抗議聲不斷,但也不時傳來支持她有「言論自由」的聲音。
高調的主張容易被識別,如果靜默地在家庭、學校中滲透,則是防不勝防。趙曉慧在其臉書分享她在咖啡館遇到一位來到台灣十幾年的中配,自稱台灣已經是她的家,對這裡有歸屬感,沒辦法離開了,畢竟先生、小孩都在這裡。但該中配依舊認為,兩岸都是同一個祖先,就應該「統一」。台灣的「民主」沒有那麼好,很亂;而共產黨也沒有那麼不好,沒那麼亂。
趙曉慧指出,這些支持兩岸統一的中配,從未掩飾其政治立場,也沒有「台灣化」。這樣的言論不僅反映個人立場,更可能成為中共對台認知作戰的一部分。而台灣對於這些現象卻「視而不見」,甚或囿於「言論自由的冠冕」而無法反擊。中共利用個體作為認知作戰棋子的策略,透過多方管道,社群媒體、日常互動,潛移默化地對台灣民眾進行滲透。
台灣人處在辨識與應對認知作戰滲透的迷霧中,如何在尊重個人自由與維護國家安全之間找到平衡?
多媒體運作:認知作戰的利器
「認知作戰是什麼?就是造假!」趙曉慧剖析,多媒體正是將假訊息包裝成可信資訊的載體,透過多媒體有目的地散布假訊息或製造分裂,例如:透過親共人士在社群平台發布內容,強化「兩岸一家親」的論調;利用「言論自由」界線模糊的空間,挑起台灣內部的對立。
面對這樣的認知作戰,趙曉慧指出,要透過各種方式去揭露這些造假。她認為多媒體的時代,要有長輩圖、文字、影像、Podcast,缺一不可,針對不同受眾設計,發揮各自的影響力。她說明,「長輩圖」以簡單圖文快速傳播訊息,民眾大概花個十秒看了圖片,其中所闡述的觀點就打進腦中,且傳播力極強;而長篇文章則可以深度剖析議題。
趙曉慧表示,過去一、二個月來,由於憂心台灣局勢,她大量撰寫時事剖析的文章在臉書上發表,引起廣大共鳴,個人臉書在不到兩個月內暴增萬人追蹤,其中更有貼文按讚數超過7,000,轉載數超過5,000,顯見台灣人對當前形勢的關注。
賴17條:台灣的反制藍圖
為因應認知作戰的威脅,2025年3月13日,總統賴清德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會議中明確提到對於台灣被滲透的憂慮,他在談話中指出,現役、退役軍人被中共收買;藝人為了事業利益配合中共指令;中共官媒用來挑弄台灣內部對立的訊息,立即被特定管道傳播等,諸多操弄分化與對立,恐讓台灣得來不易的自由和民主、共同打造的繁榮進步,將因為這些統戰操弄,一點一點流失。
對此現狀,總統提出「17項策略」,涵蓋恢復軍事法庭,將中國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並要求內政部、陸委會等相關機關,針對台灣人申請中國身分證、護照、定居證、居住證等,進行必要的清查及管理。且中國人來台定居,應放棄中國籍與護照,不得兼具雙重身分。
這「17項策略」被認為是台灣強化國家認同與安全的政策框架,但也隨之引來反對者的批評,中研院75位學者聯名提出的一項聲明中,稱其為「嚴重破壞台灣民主法治的發展」,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則稱這是「開歷史倒車」。
賴清德總統將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正表明政府已將「認知作戰」視為國家安全的首要議題,並以此為基礎制定政策。
▲「灼見文創」創辦人趙曉慧。葉俊宏攝影
台灣人的應對之道:取捨與覺醒
「賴清德公布賴17條,當然會有人出來反對。」趙曉慧剖析,這正是台灣內部敵我不分的具體事證。她認為,執政黨為了救國,需要做一些取捨,就像美國政府現在也在驅逐共產勢力,台灣政府不能再讓步,「有些事情就是要處理,不能再畏懼民調會掉,或者會損害台灣國際形象,兩害相權取其輕,要抓大放小。」而面對認知作戰的滲透,台灣人也要有所取捨,並採取積極行動。
1.明確取捨,堅定立場
「可能會得罪某些人,或者是承受某種代價,都必須要做取捨。」例如對具有武統言論的中配,不能再容忍,應要求其認同台灣與台灣價值,如果不能接受,就回中國。
她舉例,台灣有不少來自各國的配偶,在YouTube上讚揚「台灣是最宜居的城市,我再也離不開台灣,我回美國會不習慣」等,儘管也會提到台灣的不足之處,但都不涉及政治意識形態。反而是一些中配,從來不掩飾在政治上受的那一套中國共產黨的教育,「怎麼都十幾年了,好像都沒有什麼改變?」
2.社區動員,主動圍剿
對於潛藏在台灣各地區的「匪諜工作站」,應明確指出他們是「共匪」,是「敵對勢力」,切斷中共在台無孔不入的傳播管道,避其免在台灣扎根。台灣知名反共網紅八炯便透露,新北、台中共有5個地點,可以幫台灣人辦理中國身分證。
趙曉慧指出,台灣各角落,不乏整間裝潢通紅的餐館、簡體字書寫的菜單、家門口擺放五星旗等明顯中共意象,過去被包裹在言論自由的外衣下,不應該再被縱容。
3.提升認知,對抗假訊息
對於「認知作戰」,趙曉慧強調要能夠分辨訊息的真假,例如台灣有一部分人散播疑美論,或說台灣快完了,「我就會問,你的根據是什麼?」她認為要保持強大的思考力,對事情抱持質疑並進行驗證。言論要能夠具有正能量,而不是散播仇恨。
4.教育下一代,鞏固認同
在母親的調教下,劉振亞的女兒「小當歸」也是滿口「武統台灣」的言論;北一女老師區桂芝接受中共中央電視台採訪時發表「傾中言論」;桃園會稽國小校長鄭家興也被指控在抖音發表「我愛你中國」等言論。台灣教育界被滴水穿石地滲透著,成為台灣社會的一大隱患。
趙曉慧認為,台灣人面臨攤牌,「這類事情要處理,不能再容忍。」教育系統須強化台灣主體性,確保下一代不受外來意識形態影響。趙曉慧語重心長地說:「民主自由,從來就不是無限度的自由。」
針對主張「武統台灣」為「言論自由」的說法,在趙曉慧的臉書發了如下貼文:
這種思想,很迷惑人。
給你新聞自由,不是給你說謊、造假的自由。
給你行動自由,不是給你去別人家偷東西的自由。
給你宗教自由,不是給你當神棍的自由,劫財騙色,胡作非為。
民主自由,從來就不是無限度的自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看似「無限度的自由」,這恰好是獨裁者才會幹的事情,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擁有百分百的自由,但你不可以。
難道你主張的自由,是能夠容許共產黨把你變成「國有器官」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