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歌手Tank(呂建忠)近日在微博高調宣布,他於2024年底赴中國接受「亞洲首例心肝同期聯合移植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他在貼文中不僅自動將「台灣」降格為「台灣省」,更以一席「感謝祖國」的告白,引爆輿論關注。
Tank移植成統戰樣板 外界反問:器官哪來的?
就在Tank宣布後,中國官媒旋即接力炒作,中共黨媒《人民網》大篇幅報導手術過程,稱這場歷時12小時的高難度移植,成功來自「腦死亡捐贈者的大愛」與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多個醫療團隊的通力合作。中國國台辦也不忘歌頌一番,稱「Tank的治療經歷是一場跨越海峽的生命接力,是兩岸同胞血濃於水,手足情深的生動寫照」。
然而,與官方營造的溫情敘事相對照,外界的疑問也隨之升高。不少人感到驚訝的是手術的速度與配對的效率。根據Tank所言,他在2024年3月的演唱會過後病情急轉直下,但卻能在2024年11月就完成移植手術,而且還是心臟與肝臟這種最難等的器官。
怎麼這麼快就找到匹配的器官了?對中國新聞具有敏感度的人,立刻聯想到多年來的「活摘器官」爭議,質疑Tank的器官來源恐怕不單純。
一些醫界人士回頭檢視中國器官移植的相關資料,赫然發現,2023年知名醫學期刊《美國移植雜誌》(AJT)上,有一篇來自上海交通大學仁濟醫院的報告,內容記錄了兩名出生僅2至3天的29週早產女嬰,在「撤除維生」後被摘除腎臟,移植給成年女性的過程。
29週早產兒被摘腎 台灣醫生:無法想像
根據該篇論文內容,兩名女嬰皆為29週出生的早產兒,體重約1.1至1.2公斤,在出生2到3天後「接受撤除維生治療」,心跳停止後進行腎臟摘除。腎臟分別移植給一名75公斤、未洗腎過的34歲女性,以及一名46公斤、洗腎6年的25歲女性。
台灣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指出,這樣的流程與條件,在台灣醫療體系幾乎「無法想像」。他表示,29週早產兒在目前新生兒加護醫療進展下,有高達九成以上的存活率。若是真的有經過積極搶救,其腎臟往往因缺血或循環不良而不具移植價值,反之若腎臟保持可用,則代表這些嬰兒可能尚未進入「完全無法救治」的階段。此外,論文中關於病況、搶救紀錄、家屬同意流程與倫理審查的資訊極為簡略,幾乎未提,這種資訊空白也讓許多醫界人士感到憂慮。
另一項備受質疑的,是整體移植流程的時間效率。從嬰兒出生到死亡、摘取器官,再到完成移植,幾乎都在3天內完成,顯示整個流程幾乎「無縫接軌」。台大醫院小兒科陳倩儀醫師提出,嬰兒的血量極少,若真是在出生後才啟動配對流程,根本不可能完成有效配型。她懷疑移植程序在出生前就已經啟動甚至完成,否則難以解釋這種配對效率。
中國醫師推廣嬰兒腎 網友怒轟「魔鬼」
「嬰兒腎」的案例震驚世人,仔細檢索中國相關醫學研究後,發現在中國,嬰兒的器官移植案例並非少數。例如:中國《臨床器官移植雜誌》曾報導一例出生第五天就進行肝臟移植供體捐贈的個案;另有研究指出,早在2017年,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已完成新生兒腎臟移植手術,且以「提升供體來源彈性」為目標。
有網友再翻到一位中國泌尿外科醫師宋塗潤,曾拍片在抖音上大力推廣嬰兒腎臟的優點,稱其「質量好」、耐缺血、再生能力強,術後6個月內可長大至成人大小,並透露團隊已進行數十例相關手術。這段影片在台灣社群間瘋傳,引發「嬰兒是否早已成為供體資源庫」的擔憂,也有網友發現,宋塗潤在指稱被摘除腎臟的嬰兒時,使用了「供」一字,而非「捐」,大罵表示「這是魔鬼說的話,把一個生命說成供體」。
這些被包裝為醫學進展的手術報告,背後卻隱藏著醫療倫理、資訊透明度與人權問題的深層爭議。但在中國,這些爭議話題從未被拿出來討論,甚至成為禁忌。有台灣醫生就痛批,當一項手術的成功,建立在資訊不明、倫理模糊、社會沉默之上,這就不再只是醫療技術問題,而是「道德退化」。
▲青少年離奇失蹤事件,引發民間對活摘器官不安。圖為2014年5月25日,示威者在香港時代廣場附近懸掛抗議非法器官移植的廣告看板。Getty Images
移植制度不透明 「國有器官」真相引發關注
中國自2000年以來器官移植數量迅速成長,官方雖宣稱來源來自自願捐贈者,但其登錄制度缺乏透明,與公安、監獄系統存在交叉管理的結構,早已引發國際組織關切。根據美國國會、國際特赦組織、自由之家等多方資料,中共曾被多次指控將法輪功人士、維吾爾人與異議人士作為潛在活體器官供體,並透過公安與醫院體系配對,把器官移植視為獲利和外交工具。
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副理事長暨發言人黃士維指出,器官移植必須建立在一套透明、可溯源的制度上,醫療機構應清楚公開每一筆手術的時間、數量與配對來源。然而在中國,這樣的透明從未出現。中共雖聲稱其器官來源「合乎規範、可供追查」,實際上卻是高度封閉、無從查證的黑箱運作,外界根本無法驗證其真實性。
如今,活摘器官的對象早已不限於宗教團體、少數民族或異議分子,更多「普通人」也正無聲地消失。近年,中國社會頻繁出現青少年離奇失蹤事件,引發民間不安。以2023年胡鑫宇失蹤案為例,這名江西高中生某日在校園內突然失蹤,110天後才被發現陳屍於學校附近,警方草率結案為「上吊自殺」,卻無法交代遺體現場的諸多疑點。輿論質疑此案與器官黑市有關,即便官方否認,社會的不信任與陰影卻未曾消散。
回看Tank的移植案例,雖然他本人深信自己是「重獲新生」,卻無法掩蓋整起事件中諸多未解的倫理疑問。這場被塑造成醫療奇蹟的手術個案,實則更像是一場精心包裝的大外宣秀。當器官來源成謎、制度缺乏監督,而官方卻藉名人之口唱和政治論述,這樣的「奇蹟」不僅無法令人欽佩,反而讓人對其背後的黑暗操作更加警覺與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