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 U-108 SPACE「海」 沉浸式體驗反思海洋汙染問題

「海」開幕式表演現場。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攝影:甘岱民
謝平平
【發布時間:2024年5月29日】

國立臺灣美術館「U-108 SPACE」場域即日起展出2024年首檔展演計畫「海」,該展由跨領域創作團隊「李炳曄科技藝術實驗室」創作,利用「U-108 SPACE」包覆沉浸空間,打造出四個不同維度的「海」,並結合實體裝置,創造引人深思的沉浸式藝術體驗。

國美館副館長汪佳政表示,「U-108 SPACE」於2021年底全新開幕,在過去兩年間已展出多場跨域合作及創新實驗的展演活動,「海」反思著人類與海的關係,「透過藝術家作品,不用到海域,即可在U-108 SPACE這個獨特的場域裡,感受海洋為主題的『反思性沈浸劇場』」。

作品「海」聚焦於臺灣居民與海洋之間緊密的關聯,通過多種技術創造虛擬與真實的整合體驗。虛擬體驗包括即時衍生性動態風景與聲音、高擬真度的海底、海浪、數據流、光粒子等動態視覺,以及臺灣近海水質資料轉化的動態視覺圖形。

真實體驗則通過展場中央的海洋廢棄現成物裝置與海砂布置,讓觀眾可近距離觀賞,進而反思海洋生態污染問題。

本次創作計畫延續了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副教授李炳曄近年的研究與創作內容,並整合了新媒體技術、物理媒材與大數據處理,打造人類、環境、科技的三方連結思考性情境。

「李炳曄科技藝術實驗室」於2018年成立,是年輕的新媒體藝術創作研究團隊,但已執行過多次展覽專案,參與多年的科技部與教育部計畫案。

本次展覽由李炳曄擔任音樂與空間聲響設計統籌,李炳曄和動態影像設計師王克謙設計沉浸式視覺,音樂部分則是由擅長以電子聲響進行創作的作曲家劉鎮宇負責。展場中央的海洋廢棄現成物裝置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的新媒體跨域學程學生團隊吳佾芸、楊萱琪、陳在寧、趙芸秀、顏提恩等5位學生協力製作。

「海」以沉浸式投影,將自然的生命之海、數據的信息之海、心靈的反思之海、想像的希望之海,呈現在觀眾眼前,呼應近年對於「人類世」及「後數位**」的思維,期待能喚起民眾更多對於海洋生態與環境保育的思考。

 

 

*最初由大氣學家提出,意指人類行為全方面的改變了大自然為主地質年代。

** 指在數位科技快速變遷下的藝術創作環境。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國經濟強勁 華爾街看好川普
對於美國的投資者來說,2019年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年,幾乎所有單個資產類別都有望在2019年實現綠色復甦;…
神祕的地下世界傳說
地球表面以下是否還有神祕的地下世界?裡面存在失落的文明?自從法國小說家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
生活的滋味
開始學游泳是去年的事。酷熱的夏天,無所事事的午後,在想做點甚麼的動力下報名游泳訓練班。「同班同學」都是些學齡前的孩童,活力、熱情都大於我這…
全球最乾淨國家 冰島登榜首
飽受火山灰之苦的歐洲人可能不會同意,但最近公布的2010年國際環境績效指標(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只得少數選票的國會更需尊重民意和制度
2024年大選賴清德總統的得票率僅略高於四成,有人說他是代表性不足的少數總統,而立法院最大黨則意氣風發,狀似國家所有的事都可以由他們支配。…
超德日、追美國 金融海嘯下中國自我陶醉
《日本新華僑報》最近發表評論,自金融海嘯引爆以來,「世界看中國」、「中國救世界」的論調不斷從媒體爆出,中國一些媒體對此更是繪聲繪色,…
信不信由你
關於2003年的SARS與2009年的新型流感來源,以及包括禽流感在內這些疫病對人類的意義,有一些另類的說法。信不信由你,…
全球難民人數 攀升至1,140萬人
6月20日為世界難民日,聯合國難民署於6月17日發布了2007年度報告。統計顯示,截至2007年底,全球難民數已經達到1,14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