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之道 為而不爭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Adobe Stock
第245期
貫明

人世間的紛爭不斷,說到底都是為名、利、情而爭。一個人如果不爭名、不爭利,有些世人就可能認為他軟弱無能,其實不然。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在《道德經》最後收筆時,又寫到:「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第六十六章中,則明確指出了「為而不爭」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所產生的最終結果就是「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爭食一道菜

記得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生活在中國北方農村的我,經常處於飢寒交迫的狀態。有一次,鄰村為一個過世的人舉辦葬禮,事畢之後喪主就招待左鄰右舍和親朋好友吃一頓飯。

我與比我大三歲的堂哥一起參加葬禮,然後又被邀請同桌吃飯。一個飯桌上共坐有八個客人,開始時上了幾道非常簡陋的素菜,大家倒也沒爭沒搶,慢條斯理地一邊吃、一邊聊天。

可是,最後一道菜是豬肉炒粉條,那個年月豬肉在農村可是非常奢侈的珍品,所以這個碗中大部分是粉條,上面只有四小塊豬肉。我正在猶豫八個人怎麼分吃四塊豬肉時,桌上五個眼明手快的年輕人已經同時操起了筷子,都想以最快的速度把豬肉放進自己的口中。

這時其中有兩個人同時夾住了一塊肉,連拉帶扯兩方都不肯放手,最後由於爭搶,他們把剩下的粉條也打翻在桌上。等我與另外兩個老年人緩過神來時,碗裡已經空空如也,連粉條也沒有了。事後堂哥以教訓的口氣對我說:「你不爭不搶,永遠吃不到嘴裡。」

後來,看到好吃的食物或好玩的玩具,雖然我也有了想爭的念頭,但是比我大三歲的堂哥在體力上占有絕對的優勢,因此每次都是他捷足先登,當時我也只好忍氣服輸。

爭而無用

然而,終於在大學招生統一考試的成績公布那一天,堂哥第一次沒能依靠他的體力爭過我。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學讀書,他卻必須繼續在故鄉做農民。自那以後,我吃豬肉的日子就逐漸多了起來,堂哥再也無法用爭搶的方式來奪走我碗中的肉了。

後來,我偶爾回故鄉時看到他,雖然他仍像幼時那樣見利必爭,但是農村的大環境就已經注定了他與富裕的生活無緣,爭搶的作風又大大破壞了他的人際關係,再者他也不是每次都能爭得過別人,因此大部分日子都與粗茶淡飯為伴。時至今日,慣於爭搶的行為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大的收穫與快樂,四十多歲時就已滿頭白髮,五十歲不到牙齒就開始脫落,而且腰痛、腿痛、頭痛等各種雜病也隨之而來。

 

老子在《道德經》最後收筆時,又寫到:「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圖為〈宋緙絲青牛老子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老子在《道德經》最後收筆時,又寫到:「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圖為〈宋緙絲青牛老子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聖人之道

「天之道,利而無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末尾的這句話,讀起來就能感覺到這位中國古代的大先知對生活在世俗中的人們的最後一次叮嚀。在聖人的心目中,人世間為了名利或物質享受所發生的爭爭鬥鬥,就猶如人在觀看兩隻螞蟻在爭奪一塊腐爛的醜肉一樣,不值一哂。

所謂「不爭」,就是指不爭功、不爭名、不爭利。如果說「善者不辯」是提醒人們注意修口的話,「為而不爭」則是勸人們修心向善。「不爭」,並不是讓人無動於衷而無所作為,而是勸人們凡事要順其自然,不要一味的強取豪奪。

人世間的大善之人也都是以「為而不爭」的心態,默默地為他人奉獻而不求回報,與他人沒有任何紛爭,對社會與自然沒有任何索取,那確實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崇高精神境界。(轉自紐約《看中國》週報)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廣交會:中國第一展是晴是雨?
中國的廣交會是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2018年秋季的廣交會採購商人數和成交額均下降,參展企業認為明年出口不樂觀。…
告訴你一個由窮變富的關鍵
世上的人,往往把錢當成一種負擔。錢這種東西對人們有著巨大的誘惑,中國有句俗諺:「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無人做。」又說:「…
妻大鬧央視 名主播被曝「婚外情」
  中國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改名為奧運頻道新聞記者會於去年12月28日召開,由CCTV5體育部的副主任張斌主持。…
水金九礦業遺址 看見驚心動魄的採礦歲月
「據說現在基隆河裡還有金砂,礦區還有黃金。」金瓜石附近居民說。九份、金瓜石、水湳洞一帶,曾經是東亞地區最大的金礦床,…
第卅七章 天地無聲
春花秋月冬冰雪,不聽陳言只聽天(宋.楊萬里) 沒想到馨云會喜歡上騎馬。後來的一個星期裡,都是承葉帶著馨云與問法去馬場。 「…
APEC式微 TPP後來居上
新聞曝光量逐年式微的亞太經合會(APEC)舞台,在本屆地主國美國的主持下,突然活絡了起來。除了美國與中國間白熱化的經貿爭議外,…
魚戲
喜歡釣魚,卻從未釣過一條魚…… 小時候,由於父親喜歡釣魚,每每望著父親手中的釣竿、特製背心裡面的魚具以及手中提的箱子,…
少年俠客行
「彈琴的孩子不會變壞」這論調我們似乎都可接受;那喜歡閱讀和創作武俠小說的孩子呢? 去年,大學推薦甄選放榜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