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外省後代教育程度高?

▲德國與前蘇聯在1939年簽訂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之後,雙雙入侵夾在兩國之間的波蘭。圖為1939年9月17日俄羅斯步兵越過波蘭邊界。Getty Images
第215期
樊家忠
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專長為應用個體經濟學、家庭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公共政策效果評估。

夾在德蘇兩個強國中間,波蘭這個國家的近代史命途多舛,其領土曾有過巨大改變,人民也經歷過大規模遷徙,顛沛流離。

 

圖一:波蘭人民大遷徙。樊家忠提供

▲圖一:波蘭人民大遷徙。樊家忠提供

 

波羅的海三小國烏克蘭、白俄羅斯和立陶宛現在的國土範圍,在二次大戰之前原本屬於波蘭第二共和國的東部領土(圖一的灰色區域)。這塊區域原來的名稱叫做Kresy,意義類似「邊疆」。

然而,德國與前蘇聯在1939年簽訂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之後,蘇聯就占領了Kresy,隨後將它併入波羅的海三小國,成為蘇聯附庸。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三小國獨立,Kresy也得到機會重回波蘭的懷抱。

各位有沒有想到一個問題:領土這樣變動,那上面的居民怎麼辦?二次大戰後,Kresy當地超過兩百萬的居民被強制遷徙到了波蘭西部地區(圖一的粉紅色區域),這些地區是從原本德國的領土分出來的。原本的德國人被驅離,然後由Kresy的波蘭人進駐。

這個超大規模的強迫居民遷徙,歷史上並不多見,所以這個重大的歷史事件也成為許多研究者關注的焦點。

強迫移民與教育投資

澳洲莫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的Sascha Becker等五名經濟學家利用Kresy居民的遷徙做一個非常特別的研究:他們想要了解強制遷徙如何影響這些移民後代的教育。

為什麼要關注這個教育議題呢?因為過去有些理論認為被強制遷徙的移民遭受到離鄉背井、財產剝奪、生活資源匱乏等經歷,會意識到教育或者人力資本,相對於土地、房屋甚至金錢等資產,永遠不會被外力剝奪,也不會因為環境變遷而喪失,所以是最穩當的投資。

可是要研究強制遷徙對教育的影響非常困難,因為缺少適當的「控制組」。在大多數的例子裡,你無法拿其他居民當控制組,因為往往種族、宗教、文化背景都不一樣。但在波蘭這個例子比較沒有這種困難,作者們拿同屬波蘭人的「自願移民」和「非移民」作為控制組,大家的宗教、文化等背景都很接近。

 

圖二:Kresy移民後代的教育(出自Becker et al., 2020)。樊家忠提供

▲圖二:Kresy移民後代的教育(出自Becker et al., 2020)。樊家忠提供

 

作者們的發現可以用圖二來表示。左邊的圖顯示在1921年時,Kresy居民的平均教育程度(識字率)比波蘭中部居民來得低。但右邊的圖顯示在現今2015年的社會,Kresy移民的後代(長達第三代甚至第四代)的教育程度卻比其他波蘭人的後代高得多。

作者們進一步利用調查資料發現,Kresy的後代在個人偏好上顯示出比較不看重世俗財產,而且比較看重子女的教育。作者們透過各種分析,發現這種偏好的改變可能就是強制移民的結果,而且正是後代教育程度提高的主因。

台灣歷史上的強制移民

仔細想來,這篇論文的研究題目跟台灣應該有密切關係,因為近代的台灣最少有兩波大規模的強迫遷徙。首先當然是1949年前後從中國遷來了接近120萬的軍民,戰亂與遷徙應該對他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從戰後一直到現在,外省人後代的教育程度一直比本省人後代高。當然,這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也許其中一個因素是強制遷徙改變了第一代外省移民的偏好,而且一直影響著後代。

戰後另一波強制遷徙是50多萬的在台日本人被強制遣返回日本。這波強制移民雖然沒有受到暴力迫害,但在台日人幾乎失去了所有的家產。他們的後代是否也像波蘭的Kresy移民一樣增加對後代教育的投資,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研究題目。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獨居有感
長假回鄉。茶餘飯後,我隨口講出的購屋想法成了閒聊的主題。 「房子不要買在海邊,」媽媽搖搖頭,「冬天那麼冷。現在年輕不覺得怎樣,…
中國大學生 搶當掏糞工
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年年說年年難。近日一條「大學生掏糞工上崗」的新聞,又將這個話題推向了風口浪尖。 3月3日,…
用行動關注台灣農業 - 「炸彈客」炸開「台北綠色市集」
楊儒門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有印象。他就是六年多前轟動一時、在台北放置17次爆裂物來表達農業問題而入獄的「白米炸彈客」。…
鳥窩窩私房菜 創意與現代的美味感動
「鳥窩窩」,這是一個讓人感到好奇的名字。它是由劉美伶董事長創立,因為她在海內外辛苦耕耘,深知遊子之苦,希望讓這些鳥兒都能有個家,…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陰陽臉
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宣布「中國實際上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GDP總量超過日本。這一官方當作是貼金的「經濟成就」,…
香港回憶錄之「末代港督」
(續前期)參與香港前途問題談判的港督是尤德(Sir Edward Youde),他是英國資深外交官員,熟知中國事務,曾任英國駐華大使。…
木工蓋新房
畫面中以手作方式整理木材的人是誰?沒錯,正是阿丹本人。 在今年5月5日出版的第200期《看》雜誌中,曾介紹阿丹以大型機具切割原木材,…
黑幼龍:找到「三個圓圈重疊」的工作
說起「改變」,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大半生的經歷,可說是最好的註解。黑幼龍從一個連高中都考不上、只好去從軍的小伙子,…